从探索到领航,他是与共和国同行的“追光者”!

文摘   2024-11-11 09:01   江苏  



6月25日,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上举行,5项科技成果获“陈嘉庚科学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的“铌酸锂光子芯片”项目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面对荣誉,75岁的祝世宁说:“任何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努力,核心技术是等不来、靠不来、买不来的,必须依靠我们科研人员去创造,把科技创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使命。”



从乡村田野到科研殿堂的探索者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祝世宁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休戚与共,他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是与共和国同行的“追光者”。1949年12月,祝世宁出生于南京市。小学时期,祝世宁便沉迷于各种科普书刊,尤其是《科学家谈21世纪》一书,让他对未来的科技生活充满了憧憬。进入中学后,他更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望远镜观测星空,与小伙伴们一起成立无线电课余活动小组,探索无线电的奥秘。对他而言,科学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他。1968年,高中毕业的祝世宁响应号召,前往苏北泗洪县农村插队。1970年,他又进入沭阳县马厂柴油机厂工作。在此期间,他自学农业科技书,改良作物品种;自学机电知识,提高车床效率。在农村和工厂的那段岁月,祝世宁在行囊里装着《生物化学讲义》《遗传学》《电工学》《金属工艺学》和一些有关农业、工业科技类的书籍。辛苦劳动之余,即便再累,他每天晚上也会在昏暗的灯下读一段书,记一些笔记。1977年,国家恢复中断十余年的高考制度,祝世宁凭借扎实的自学功底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入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现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系。回忆起那段参加高考以及之后进入高校学习的时光,祝世宁不禁感慨:“我们那个时代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时代,刚刚恢复高考,班上的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有像我们这种老三届的,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尽管条件很苦,但大家学习都很勤奋。那个时候每个班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晚自习大家都提早来。”1985年,祝世宁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造,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


从微结构科学到激光技术的领航者


祝世宁的科研生涯始于对微结构功能材料的深入研究。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著名晶体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开始了对光学超晶格及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探索。祝世宁和其他科研人员经常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潜心研究,有些实验一做就是几天。他们边摸索边调整,边研究边改进,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学超晶格全固态红、绿、蓝三基色激光器样机,同时获得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闵乃本院士课题组凭借“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祝世宁是第三完成人。第二年,祝世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南京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祝世宁和团队又将研究领域拓展至量子光学,利用光学超晶格研制成功全球首枚高速调控的光量子芯片,实现了全球首个具有移动光学中继无人机光量子网络试验,研制成全球首枚有可能对现有成像技术产品革命性影响的平面透镜。目前,他们正在开发集成光电芯片、先进激光器与探测器、高性能光谱相机与成像系统等诸多下一代信息技术、国家需要的高性能光电材料与器件。“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新的高度最终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能够被应用,或者在未来的技术上面,能够有潜在的应用,那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是最欣慰的事情,也是我们不断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动力和原因。”祝世宁说。


从年轻科研人员的引领者

到银发生辉的贡献者


古稀之年的祝世宁依然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继续在量子光学和光子芯片领域探索前行、攀登高峰。南京大学在筹建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时,要建设新楼,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征求祝世宁的意见,祝世宁建议公共区域要大一些。“新工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经常讨论问题,要规划好公共区域,比如会议室、咖啡厅,这样大家开研讨会的时候,或者有客人到访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公共区域交流。”祝世宁说,学校要创造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科研人员互相多交流。大楼建成后,祝世宁的办公室和青年教师的一样大,而且被连在一起,因此大家经常互相串门,对此他很开心。“以前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候叫‘拼拼凑凑做实验’,能找到什么样的仪器,就用什么样的仪器。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有更好的研究主观性,也有更好的条件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祝世宁总是寄予厚望,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年轻人才的培养上,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好的实验条件,带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科学舞台。“我总说,要保护好年轻人的创造力,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给他们创造条件,做他们的‘梯子’。”退休后的祝世宁不仅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还经常应邀到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开展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美图秀秀——从小孔成像到虚拟现实》《漫话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从三星堆之谜谈起》《再领科学潮——解读诺贝尔奖看创新》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讲座报告,生动解说了深奥复杂的概念和科学原理,不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更激发了广大师生对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的兴趣。祝世宁说:“不仅把研究成果写在论文中,还要写在祖国大地上。”


祝世宁(中)参加省直银发人才服务基层专项行动


2024年5月,在省直银发人才服务基层专项行动中,祝世宁走进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与年轻一线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为推动徐州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献计出力。他还经常深入企业和产业园区进行考察调研,参加科技项目论证,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建言献策,为地方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人一生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给自己设一个边界,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新问题,勇于接受新知识,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活得非常有趣了。”祝世宁说。


-推荐阅读-
Nature发文!南大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
南大研究团队Science发文!清洁能源提取关键资源
速览!南大人文社科最新科研动态

来源 | 《银潮》2024年第10期
美编 | 姚欣怡
责编 | 姚欣怡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宣传与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