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在这片广袤的知识海洋中,她毫不畏惧艰难险阻,向着学术的巅峰奋勇前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今天,让我们走进学术之星李美奇同学的科研之路,汲取“榜样”之力,砥砺奋进前行!
中共党员
发表高水平SSCI论文2篇
CSSCI论文2篇
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主研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
共5项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
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多项
学术成就
博士研究生阶段聚焦法律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围绕“调解话语”开展语言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SCI 论文2篇、人文社科类高水平CSSCI论文2篇。参加ISFC 47、IVACS 2024、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话语分析”中山论坛、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制度性互动场景的视频分析”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学术会议6次,并做口头汇报。
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研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江北区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计4项。
荣誉奖励
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生、A等学业奖学金、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
论文获得国际韩礼德研究会2023年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一等奖、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优秀奖。
访谈问题
1. 请问您当初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您当时的思考和决定过程吗?
硕士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一所地方高校任教。随着工作带来的新鲜感过去,我感受更多的是来自教学、科研、职称等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每年毕业季,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深造去了更好的学校,都会触动我想要继续读博的念头。对当下工作、生活状态的不满是驱使我辞职读博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经过了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毕竟“生命中有很多时刻,你需要为自己挺身而出”。读博是为了提升自己、实现职业目标,也是为了给自己日后赢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权。
2. 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过程中,您是如何捕捉学术前沿热点/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否分享您的经验和方法?
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关注顶级期刊和会议。期刊和学术会议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的重要平台。通过定期关注这些期刊和会议,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趋势。(2)关注跨学科研究。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关注跨学科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和问题。(3)深入实践,关注现实问题。人文社科研究的核心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田野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研究素材和灵感,从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和热点。
3. 学姐发表了多篇SSCI、CSSCI论文,请问您在学术写作、论文投稿方面有哪些经验或心得可以分享吗?您认为人文社科类学术写作的特点与方法是什么?
在学术写作时,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几点是:(1)明确研究目的与问题,搭建一个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论文框架。(2)广泛阅读与文献综述,确保研究既新颖又具有学术价值。(3)结构化写作,遵循学术论文的标准结构。(4)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包括详细描述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等,确保可重复性。(5)清晰表达,确保语言既学术化又易于理解。(6)反复修改。我导师常说,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反复改出来的。初稿往往不完美,重要的是通过多次修订来提升论文质量。
在论文投稿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根据研究领域、论文质量和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投稿的期刊。其次,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投稿格式调整论文,包括字体、行距、引用风格等。这不仅能体现专业性,也能提高审稿效率。同时,认真准备投稿所需的其他材料,如投稿信等。然后,在线上投稿系统中,根据提示一步步完成投稿。最后,耐心等待审稿结果。永远要相信,拒稿是常态,接收才是意外。
我认为,人文社科类学术写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继承性和论证性。人文社科的学术论文写作与理工科、医科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一般不需要通过实验来揭示新发现、或验证结论的科学性。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通常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予以开拓和创新,同时依靠文字表达来开展理论归纳、演绎推理和论证说明。因此具有非常强的继承性和论证性。在写作时,应明确论文结构、深入文献研究、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注重论证和逻辑以及精炼语言并突出创新。
4. 了解到学姐参加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汇报,请问您在会议中有哪些特别的收获?在进行口头汇报时有哪些有效的演讲技巧和注意事项?
参加学术会议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方面的收获,比如增强学术自信、拓宽学术视野、建立学术联系、获取研究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等。
为了确保汇报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主题明确。在汇报一开始就明确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让听众了解演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2)重点突出。精心挑选研究中最关键的数据和结论来进行展示,解释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贡献或实际应用的潜力。(3)图文结合。合理使用图表、图像等有视觉冲击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释复杂的信息或数据。(4)清晰表达。汇报时应注意音量和语速,使用清晰和准确的语言描述研究。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时间管理,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在汇报结束后求取反馈和记录问题,主动向同行询问评价和意见。这些都是反思和改进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调整心态,减少紧张情绪,保持冷静,随机应变。
5. 学姐参研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能谈谈您申请科研项目的过程吗?您认为在申请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申请科研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前期准备、撰写申请书和提交申请。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前期准备。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过程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并确保项目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在前期准备环节中,我们需要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确保研究项目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然后,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最后,组建研究团队,邀请具有相关背景和经验的科研人员加入团队,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分配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6. 您认为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在传统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上。人文社科研究目前还是以单一的质性研究方法为主,研究结论缺乏真实的数据支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首先自主学习量化研究方法,提高人文社科研究者的定量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文本分析。其次,我们可以加强跨学科研究,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人文社科的研究中,拓宽研究领域和思路。
7. 在进行人文社科类研究中,你是如何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是否有一些特定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也一直坚持使用的方法是(1)保持阅读的习惯。我会设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目标,训练自己的学术敏感性,确保持续不断地阅读积累。除了本研究领域的文章,我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领域或学科的文章进行泛读。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拓宽视野,有时还会对当前的研究有跨学科的启发。(2)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我会利用组会、学术研讨会等契机,与老师、同门或其他学者交流意见,分享看法。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还能使我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发现新的研究视角。(3)跨学科思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尝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8. 对于未来,您有哪些规划和展望?您希望在学术界或个人生活中实现哪些目标?
我现在刚刚步入博三阶段,争取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顺利答辩、按时毕业。毕业之后,我仍会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我想成为像我的导师--蒋婷教授那样治学严谨、睿智博学、人美心善的老师。蒋老师是照亮我整个科研生涯的光,也是我努力学习的目标。
写给学弟学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研究生阶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愿师弟师妹们怀揣梦想,勇敢向前,未来仍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不负这黄金时代。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
星光不负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者。
学习就像是在一片苍茫的大海上航行,
希望大家能一路激流勇进,
成为最终上岸的掌舵人!
更多精彩
➡重庆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重庆大学考点公告
➡这些重要时间点!我记得!
文字|刘久运、吉龙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刘久运
编辑|刘子贞
指导老师|冉璐璐
审核|杨华
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微信号|cquyzb •
• 投稿邮箱|cquyzb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