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保研,重大求学7年,研途熠熠!

教育   2024-07-22 15:49   重庆  



星光熠熠,余晖闪耀

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科研之路漫漫,难免迷茫困惑。

榜样就像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


这个夏天,小招推出了优秀研究生系列采访,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资源与安全学院的三位2021级硕士研究生来分享他们学习科研生活的收获与见解,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步伐,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陈子涵

中共党员,2021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

重大本硕七年(保研)

连续三年任安全专业研究生支部副书记

研究生期间获奖励27项

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

省级奖励3项

社会奖学金1项

校级奖励多项



研究生期间钻研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并主持省级科创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2项。同时,已发表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9件、公开4件、软著3项,参编专著1部,参加学术汇报6次,并作为专家助理积极参与煤矿瓦斯爆炸重大事故调查,在实践中磨练专业技能。在攻博阶段拟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深造,为国家“碳中和”目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术成就

目前已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9篇,ESI 1‰热点论文1篇,ESI 1%高被引2篇,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级期刊1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发表4篇,均为TOP期刊论文,其中热点/高被引1篇,IF>10高水平论文2篇)。参加学术会议汇报6次(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

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编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9件、公开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4件,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2项。



荣誉奖励

研究生期间获得奖励27项,其中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第十一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负责人)、第十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重庆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省级奖励3项;新东方启明星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1项。

获重庆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资源与安全学院“十杰”、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共青团员、优秀学生、研究生学术活动优秀分享者、重庆大学五四评优创新创业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获A等学业奖学金等校级奖励多项。



访谈问题

1. 请问您最初对科研有什么期待和想象?是什么激发了您对科研的兴趣?

最初对科研的期待和想象可能是想和老师们一样能够创造非常先进的科研成果,但在实际中认识到科研学习是一个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与创新,探寻每个科研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案。同时,科研过程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课题组的伙伴们一起合作,能让我们科研过程事半功倍。对我而言,虽然科研是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能够不断地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获得新认识,我觉得这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2. 您觉得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给您在科研、生活方面给予了哪些帮助?

我的导师是邹全乐老师,我觉得在邹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对自己专业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前往煤矿现场出差,学习到了许多比教科书上更加鲜活的专业知识。邹老师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邹老师不仅指导我的论文写作,还帮助我规划科研计划。很幸运能在研究生阶段遇到邹老师,邹老师常常和我们说,他的心愿是他培养的学生将来有一天能够超越他。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邹老师对我们是毫无保留的,并常常给予我们支持。

 

3. 学长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请问您在科研学习上有哪些独到的技巧或经验?

其实我的成果不算丰硕,在资安学院很多优秀的研究生都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科研学习和论文写作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可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首先,保持阅读习惯,时常阅读国内外的优秀论文,能够让自己对专业前沿保持敏锐;其次,是多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交流,验证自己研究思路的可行性,他们的经验丰富,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指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众所周知,实验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因此,有了想法之后快速执行,我们才能尽快发现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快速达到我们的科研目标。

 

4. 科研学习之余,学长的学生工作也能做的很好,您是如何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的?

我认为学生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并非科研上的学习才是学习,能有效处理好学生工作本身也是一项挑战。比如,在作为支部副书记过程中,如何和支部同学们有效沟通、如何平衡好每一位同学们的需求、又或者同学们对学生工作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时,我们如何尽全力去满足大家的需求……我觉得在学生工作中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获颇丰的过程。


5. 您在研究生阶段是否遇到过压力或焦虑?如果有,您是如何克服或缓解这些情绪的?

我个人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开心与伤心、轻松与压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科研生活中确实经常感受到压力,特别是刚完成一项研究准备开展下一项研究的时候,常常为自己没有灵感而发愁,压力也由此而来。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去操场散步,边散步边和自己聊天,自己与自己沟通,聊的话题也很多,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科研;当然也可以放空自己的大脑,偶尔给大脑放个假反而能有更好的收获。

 

6.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后,您对科研的理解有哪些变化?

我觉得经历了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一开始认为科研只需要有实验室内高精尖的仪器即可,到后来逐渐认识到好的仪器只是科研的辅助,科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好奇心,一个凡事都喜欢多问一下为什么的态度,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实验研究、为什么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模型能够解释这一现象……很多时候需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才能尽可能地将问题分析得透彻。此外,科研也绝非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协作,即需要导师作为我们前进的引路人,也需要课题组的伙伴们的相互扶持与配合,好的成果离不开大家的群策群力。

 

7. 毕业后您有什么计划?您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毕业之后我即将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方向的博士,出国留学的想法得到了学院和导师的支持。一方面,我们国家正处于“双碳”目标的关键阶段,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好的学术氛围是包容共济的,国内与国外的科研都有自己的优势,通过在国外进修的契机,感受国外科研氛围,学习国外好的研究方法,并在今后学成回国结合国内自身的科研优势,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8. 回顾在重大的求学时光,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

我在重大求学七年了,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成长和收获了很多。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一路以来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好的老师和朋友是会帮助我一起进步的,他们往往会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帮助与支持的。与老师和好友们相处的每一段时光,拼凑起我在重大七年的美好回忆,这是一份无价之宝。


写给学弟学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信研究生三年的历练与成长,会给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勇气与能力!



李文禧


共青团员,2021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

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4次

发表SCI论文2篇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横向项目5项

参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委托横向项目4项

参加创新创业竞赛2项

担任科普公众号“瓦斯10点”主编近2年

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十余项

英语水平达到CET-6 565分



学术成就

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震数据处理及其在非常规天然气储层改造过程中裂缝扩展动态反演的应用。目前共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Geomechanics and Geophysics for Geo-Energy and Geo-Resources期刊发表SCI论文两篇。



荣誉奖励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Doctoral Student Forum, First Prize;重庆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安全与应急”学术创新论坛论文大赛,二等奖;连续三年获重庆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访谈问题

1. 请问您最初对科研有什么期待和想象?是什么激发了您对科研的兴趣?

我的研究方向是微震数据监测及处理,通过分析岩体破裂释放的振动信号来反演破裂过程。刚了解到这个研究领域时,我就期待着自己能成为一个用听诊器给岩体做诊断的医生,能够更快更准的发现病灶并提出解决方案。也正是看到了我的研究独特的魅力及其能带来的价值,让我对科研有了浓厚兴趣。


2. 您觉得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给您在科研、生活方面给予了哪些帮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导师首先是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导师也是学生可靠的伙伴和后,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的言行对学生的人生可能都会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很幸运我的导师李全贵副教授既给予了我科研思路上的指导,又为我提供了许多实践的平台和机遇,还为我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3. 学长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请问您在科研学习和论文写作上有哪些独到的技巧或经验?

首先,我认为科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所以一定要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掌握自己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脉络。其次,再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现存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工科生而言,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确定了问题后,再参考前人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技巧,以及其他学科可以借鉴的先进理念方法,往往就可以在合理的约束下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4. 研学习之余,学长工程实践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您是如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的?

认为一是要对自己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管理,二是需要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效率,探索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方法。科研之外我有参加多次现场横向项目,以及著作编写、公众号运行和学院足球队比赛等活动,用合适的方法去依次解决面临的工作活动,就会在成就感的正反馈中实现平衡。


5. 您在研究生阶段是否遇到过压力或焦虑?如果有,您是如何克服或缓解这些情绪的?

对我而言,压力和焦虑持续存在。在心理上,我是将这样的情绪当作对自己的提醒,让自己不能太懈怠。在学习工作中,我会坚持没答案也要做事的风格。在生活中,也要为自己培养情绪的出口,可以是家人朋友、业余爱好、电影音乐等等,只要不让自己在沉默中累积负面情绪就好。

 

6.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后,您对科研的理解有哪些变化?

就我自身水平而言,科研不是一个人平地起高楼去做出令人震撼的成果,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发现细微。但实际的挑战,在合作和分享中产生创新的想法,再在有坚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

 

7. 毕业后您有什么计划?您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毕业后我选择读博继续学习。选择读博是因为我认为科研有独特的魅力,并且我的知识水平还十分有限,因此想继续学习来丰富自己。

 

8. 回顾在重大的求学时光,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

非常感谢重庆大学在我本硕七年时间内给予的支持和培养,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逐渐形成了“耐劳苦,尚俭朴”的风格和“勤学业,爱国家”的追求



写给学弟学妹

希望学弟学妹们学会等待,在不断的学习和应对中等待每一个愿望的实现,祝大家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刘莹


中共党员,2021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

参加国内及国际权威学术论坛汇报3次

发表学术论文2篇

授权与研究方向的发明专利1件

参加科研竞赛2项

获省部级和校级奖励十余项

英语水平达到雅思7.0分



学术成就

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JCR 2区),以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录用EI检索论文1篇。

[1] Liu Ying, Liang Yunpei*, Li Quangui*. Cause analysis of coal mine gas accidents in China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J]. Appied Sciences-Basel. 2023, 13(16), 9266(JCR2区)

[2] 梁运培*,刘莹,邹全乐,王鑫. 纳米氧化铝改性地面井固井水泥水化机制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3.(EI)(录用)



荣誉奖励

研究生期间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的科研工作,基于抽掘采协同的突出煤层群区域卸压精准抽采关键技术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基于高含气量煤层群井孔一体化协同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BN与CS算法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评价及智能优化系统获“义渡赛创杯”第十一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获2023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大学选拔赛银奖、2023年辽宁省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创新与学术交流论坛三等奖。学生工作方面,研究生期间担任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主席,获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共青团干部、重庆大学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大学研究生A类奖学金三次,重庆大学“资安十杰”称号。



访谈问题

1. 请问您最初对科研有什么期待和想象?是什么激发了您对科研的兴趣?

大三刚进组的时候,想象着科研就是一个人做实验、发论文,像看到的电视剧、电影那样很高端很美妙;其实真的去做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困难都需要自己解决,比如实验器材、实验原料等。真的要说到兴趣其实还是第一篇论文被期刊接收,那段时间是疫情,没办法做实验,心里很慌张,又怕期刊拒稿,直到期刊接收发来更改意见,心里的成就感满满!


2. 您觉得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和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给您在科研、生活方面给予了哪些帮助?

刚进组的时候什么也不懂,是导师一步一步带我进门,去读懂文献,了解科研,明白项目。在科研和生活上帮助了我很多,科研上的指导是无微不至的,生活上更是,我家离重庆很远,导师每次都是尽我的方便让我回去看看家人。

 

3. 学姐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请问您在科研学习上有哪些独到的技巧或经验?

科研学习上,各位同学一定要不怕困难,或者说不怕失败。实验上失败很正常,再做一次,论文被拒也很正常,再投一次。一次不行就下一次,人生很长,读书的时间也有三四年,坚持去做一定可以。

 

4. 科研学习之余,学姐的学生工作也能做的很好,您是如何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的?

从大学开始做学生工作就是我的一个爱好,也是强项。有时候在学术科研上受挫了,在学生工作中可以找到成就感,反之亦然。最重要是还是要规划好时间,作为学生一定是以科研为重,在不耽误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够兼顾学生工作是最好的。如果力不从心,那一定要舍弃一方面了。


5. 您在研究生阶段是否遇到过压力或焦虑?如果有,您是如何克服或缓解这些情绪的?

在疫情期间应该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没办法做实验,没有数据也不能写论文。那个时候第一篇论文也被拒稿了,真是挫败感很大。保持良好的作息,或者坚持自己的爱好是调节情绪的最好方法。


6.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后,您对科研的理解有哪些变化?

从懵懵懂懂到开始入门吧,科研真的需要坚持,有时候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一篇文章读一遍不懂,在电脑上看不懂,那就打印下来,用纸质版的看,多看几次,一定能看出一些门道,对自己的论文或者方向有一些见解。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不能怕老师,多找导师沟通,有时候自己想很久都不能想到的问题,经过导师一句话就能迎刃而解。

 

7. 毕业后您有什么计划?您是如何做出决定的?

目前是留在重大继续读博。做出决定其实也是各个方面综合的因素,一方面是自己课题组和自己的方向都很熟悉了,导师和师弟师妹都比较了解;另一方面觉得女生还是要提升自己,读书一定不是坏处

 

8. 回顾在重大的求学时光,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说抗压能力变强了,情绪管理能力也变强了。自己内耗的情绪完全被排解,自己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可能是成长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写给学弟学妹

读研期间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生活,要有健康良好的爱好,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爱好。在拥有生活的同时,认真科研,好好学习,你的读研时光一定是很快乐的。



心有希冀,追光而遇。

目有繁星,沐光而行。

做最闪耀的自己

师兄师姐们的话如光照亮一隅,

给我们力量和信心,

指引我们走向前方。


小招在这里衷心祝愿每一位在学术科研之路上前行的学子,都可以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挫折的不屈,热爱且专注,清醒且坚定,遇见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

入学须知来了!欢迎你,研究生新同学!

十万粉丝福利 ,请签收!

《Nature》发文!重庆大学医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文字|刘久运 岳旭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刘久运

编辑|刘子贞

指导老师|冉璐璐

审核|杨华

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微信号|cquyzb •

• 投稿邮箱|cquyzb2018@163.com•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提供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的招生信息。 电话:023-65102374 65105286 65111374(fax)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