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导致癌症复发、转移及放化疗耐药的根源,从而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靶向CSCs的治疗策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多策略的联合治疗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CSCs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激活多种保护机制,从而产生治疗应激逃逸,避免进一步治疗损伤,最终限制治疗效果。目前,CSCs治疗逃逸机制尚不明确,成为靶向CSCs治疗的重要障碍。
研究团队借助负载多西他赛的硅包铁纳米粒子(FMSN/D)作为热化疗药物,建立了应激逃逸癌症干细胞(TSCSCs)筛选模型,并以此进一步研究了TSCSCs在逃离治疗病灶后获得更强的运动能力,从而造成肿瘤转移风险。
图1 TSCSCs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增强的运动及迁移能力
在机制上,研究者发现TSCSCs通过上调p38/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获得更强的运动性,从而逃离原发肿瘤部位发生转移。值得注意的是,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有效降低TSCSCs体内外的运动和转移能力,而运动相关基因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的下调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发现揭示了 p38/MAPK 信号通路是 TSCSCs 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将对靶向癌症干细胞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图2 BCSCs通过激活p38/MAPK 信号通路产生治疗应激逃逸。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p38/MAPK 信号通路调控BCSCs获得治疗应激逃逸能力,深化了CSCs在治疗过程中启动保护机制的认识,为发展靶向CSCs的治疗策略及新型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河北大学硕士生晏维晓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河北大学张金超教授和刘丹丹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的支持。
了解详情,请阅读全文
[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