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存在感的省差异,硬生生被小红书捧火了

文化   2024-07-18 20:01   中国  

2024年,新的南北差异又被发现了。

 

原本以为早些年豆腐脑、粽子的咸甜口味差异,已经定下了南北之“争”的基调。


关于南北不同的主食,网友也能轻松吵上一万条。


      图源:网络    


不上网都不知道,最近又冒出了一大堆新的知识点。

 

从喝牛奶、吃月饼、开火腿肠的不同方式,到植物、动物的不同形态。

 

南方人和北方人给对方的文化冲击,列举不完,根本列举不完。

 



大家嘴都挺严的


一些北方人,真的容易被南方人的生活小细节狠狠震撼。

 

比如,听说南方人吃月饼,不是直接下嘴啃的,而是用刀叉切成小块,大家一起分享的。

 


南方人喝袋装牛奶,不是用牙咬开的。

 

他们的袋装牛奶配了插孔和吸管,每一口都尽显优雅。

 

 

甚至连喝中药,他们也可以配吸管。



南方人买火腿肠,有专门的开口器。

 

      图源:网络    


南方人买西瓜,送一把勺子。


 

连瓶装的啤酒和饮料,都自带拉环。

 


北方人看到这些小工具,很难不陷入沉默。

 

他们以为所有人都靠着“一口好牙走天下”,谁知南方人在背后偷偷“精致”。

 

这还不算完。

 

南方人烤玉米,是指玉米粒;北方人烤的,是一整个玉米棒子。

 


南方人的烧烤,是要拿放大镜找的mini款。

 

北方人的烧烤,是生怕饿着你的XXL码。

 

      图源:网络    


前些年,还只知道南北方的粽子、汤圆、豆腐脑分甜党和咸党。

 

粽子裹肉还是红枣,豆腐脑加辣椒油还是白糖,南方人和北方人永远吵不出结果。



就连日常洗澡的方式,两方人马也能吵上三百回合。

 

南方孩子去北方上大学被震惊的第一站,大多是开放到一览无遗的大澡堂子。

 

“这和裸奔有什么区别?”

 


北方人知道南方人不搓澡的那一刻,无疑也迎来了一种生活观的崩塌。

 

说到搓澡,今年年初哈尔滨爆火之时,无数南方人就被北方深入灵魂的搓澡震撼到了。

 

南方人洗澡向来遵循一条铁律:浴室里可以多一只鬼,但不能多一个人。

 

但这条铁律被哈尔滨的搓澡师傅捶得粉碎。

 

当南方人被掌握了人类抛光技术的大爷大妈正面反面反复搓洗,连屁股都被掰开搓得仔仔细细的时候,终于达到了此生羞耻和灰心的巅峰。

 

“身体干净了,精神被糟践了。”

“搓的时候想打个全麻。”

 

      图源:网络    

 

只能说,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嘴都挺严的。

 

到了今天,又是搓澡,又是吸管勺子的,竟然各自都还揣着这么多生活秘密。

 

 

不断更新的差异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南方“精致”小细节,越来越多具体的南北不同,最近正在浮出水面。

 

比如,当南方人得知自己如珍如宝伺候、还养不好的月季,在北方的绿化带疯狂开花。

 

崩溃只在一瞬间。

 


或者,当北方人发现自己斥巨资购入、捧在手心里精心呵护的三角梅,在南方的绿化带美得那么不值钱。

 

才懂什么叫“自己的宝,别人的草”。

 


到了南方,北方人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怕老鼠。

 

关于南方老鼠体格之大,网上有众多精彩描述:

 

晚上在路边看到一只猫,逗着逗着发现是只大老鼠。

大到扫二维码可以直接骑走(夸张了)

 

      图源:网络    


在动物形态这一方面,南方称得上是异形天堂。

 

蜘蛛的体型赛螃蟹,蚊子长得跟蜻蜓一样大,蟑螂不仅大只还会飞,寄宿在空调管道的蝙蝠随时会飞出来跟人打招呼......

 

      南方蚊子,图源:网络    

 

还有,以前都知道南方潮湿,北方干燥。

 

原来潮湿是指酥脆的蛋卷放了一夜,就会塌成一滩。

 


北方人对此大感神奇。

 

北方的食物包起来封口,是为了防止变干啊。

 

      图源:小红书    


别忘了,南方的春天还有著名的回南天。

 

那段时间,南方人家里能潮到地板、墙壁、天花板无处不渗水。

 

湿到走路打滑,上厕所都得打伞,家里的猫化身抹布,泡腾片原地自己泡腾,鱼丢到地上都能活两天。

 

      南方人家里回南天的天花板    

 

眼影盘、口红、勃肯鞋、三天没用的锅铲、四天没开的车,通通长满霉斑。

 

      图源:网络    


最近还有一大奇观——


连续不断的雨天,让广州大剧院发霉了。

 

 

其实细数这些南北差异之后,你会发现所谓南方北方生活的不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秦岭-淮河”定下分界线的不同。

 

毕竟有的东北人觉得除了东北,全是南方,海南人觉得向北望去,全是北方。

 

而如果把视野进一步缩小,你又会发现,有些省份内部都有各自的南北差异。

 

散装江苏全国闻名,但除江苏之外,安徽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语言和习俗各有不同。

 

皖北的方言更接近河南话,皖南的人则讲吴语、赣语、徽语,他们互相都听不懂。

 

他们甚至连小年都过不到一起。

 

皖中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皖南是腊月二十四,而皖北有些地方却是小年和元宵节一起过。

 

 

与之类似的还有陕西。

 

陕北人说的方言属于晋语,陕南人说话则更接近四川,有的地方还带湖北口音。

 

陕北靠近内蒙,黄土高原一望无际,陕南的油菜花田让人如同置身江南。

 

      陕北和陕南,图源:《航拍中国》   

 

一省之内就有塞北、中原、南方的三重体验。

 

当网友为南北差异吵得难舍难分的时候,有些安徽人、陕西人都懵了。

 

他们甚至都无法100%确定,自己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新的变化与融合


南北方差异之争,从来不缺热度。

 

只是不同的人,在这些差异中看到的内核不同。

 

有人看到了刻板印象,有人看出了优越感,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在这广袤之地、很难不体验到的地大物博的震撼。

 

东北人佟大为讲过一件他在上戏读大学的往事。

 

在上海,他平生第一次吃到了柚子时忍不住惊叹:“南方怎么有这么大的橘子啊。”

 

于是那年过年返乡,他千里迢迢背了4个沉重的柚子回了东北老家。

 

      图源:《金星秀》   


中国的幅员太辽阔,气候太多样,人口众多,而物产又太丰盛。

 

类似佟大为这样的惊叹,现在还在发生。

 

也是在近几年,很多北方人才知道原来南方的荔枝,可以细分出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

 

      图源:网络    


而当两个南方人在北方第一次看到活的苹果树,无异于看到了神迹。

 

原来苹果是长在树上,不是长在超市的货架上。

 

      图源:小红书@Jo爸    


是现在物流的快捷、生活的便利、资讯的发达,一点点拉平了南北方人对彼此的认知。

 

也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大家的生活方式可以那样千差万别。

 

总有网友热衷于罗列所谓南北的差异,似乎认为那是恒定的真理。

 

但某种程度上,所谓南方、北方,其实是跟随历史不断演变出来的概念。

 

是千百年历史中的人们,历经战乱和颠沛流离之后用一次次的人口大迁徙,不断碰撞、融合出了当下的南北方。

 

      图源:网络    


晋代的“八王之乱”,让约90万中原人相继南迁。

 

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河南、河北、陕西的居民南下江淮。

 

宋朝的“靖康之耻”,引发中原超过500万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从江苏、浙江,一路涌进福建、广东。

 

      图源:《知否》   


明初,朱元璋从山西的洪洞大槐树移民200多万,填充华北平原。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让四川接纳了600多万外来人口。

 

历史的脉搏永远在跳动,东西南北的人口也一直在随之流动。

 

不同的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在不断融合,直到渐渐模糊了地域的边界。

 

      图源:《知否》   


于是你会发现,当下我们以为的南北差异,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却可以找到当初共同的源头。

 

比如,《南腔北调》一书中就提到,银川人说话的平卷舌和附近的兰州、西安很不一样,反而跟远方的南京、合肥、昆明更相似。

 

这就跟明朝的洪武大移民相关。

 

从地域上来说,南和北的位置不变,但人移动的脚步,可以让土地上的语言、食物、气象不停歇地流动起来。

 

我们也正是在一代代先民的跋涉和迁徙之后,有了如今南方北方看似不同、实则同源的生活。

 

迁徙还在继续,融合还在发生。

 

你看,年轻人从全国各地奔向北上广深。

 

青团、螺蛳粉这样的南方食物,早已走出了故乡。

 

      图源:网络   


也有很多北方人一路向南打开了新生活。

 

毕竟,三亚已是东北人的第二故乡。



在这些变动的足迹、流动的生活的对比之下,南北差异早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身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差异带来的是丰富的体验。


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由此几乎看不到尽头。

 

嗜辣、爱甜、好酸的不同口味的人,永远能在身边找到同类。


      图源:网络   


西北的壮阔,东北的爽朗,江南的浪漫,川渝的安逸......


体验过的,都知真香。


      图源:《航拍中国》   


其实,我们从来不因南北而划分高低,区分彼此。

 

身在中国,我们在跨越山河、探索生活的路途中,本就一体同源。



18 / Jul / 2024


监制:视觉志

编辑:hikari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视觉志
看见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