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七次尿检,中国队员在奥运会渡劫

文化   2024-07-29 20:29   北京  

巴黎奥运会击剑女子重剑个人赛上,中国选手、上届冠军孙一文爆冷被淘汰。


事后她表示虽然对手的最后一剑并没有刺到自己,但哪怕提出仲裁也不会改判——因为这就是奥运会比赛规则。



这不由让人想到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队员接受的接近200次的兴奋剂检查,中国队也只能接受,因为这也是规定。


不止于竞赛表面,在无人知的幕后,运动员其实正在面临另一场挑战。




7月初中国游泳队就到达巴黎开始备战奥运,当时不少网友还在关注巴黎奥委会能不能给运动员装个空调,保证他们的训练。



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


7月18日,营养师于良发了条微博,说游泳队的队员除了要训练、倒时差,还应付了接近200次的兴奋剂检查。200次检查是个什么概念?平均每天接近20人次,每人平均被查5-7次,6点还没醒就检查,午休也要查,9点多训练结束还要熬到下半夜。


于良说,他和检察官混熟后检察官说,他们查的次数太多了,但这个是上面给的检查计划。还说换做其他队伍,早就到处投诉了。



之后于良还晒出了中外游泳运动员在2023年的兴奋剂检查对比,中国知名的游泳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都超过了20次,其中张雨霏更是被检查了43次。


相比之下,包括各国名将在内,国外运动员最多也就被检查16次。美国奥运冠军德雷塞尔甚至只接受了7次检查,且全部是赛外;澳大利亚“飞鱼”麦克沃伊的次数为7次;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波波维奇去年共接受了10次检查。



之后有网友就猜测,因为游泳是美国的强势项目,为了保证他国能最大限度的赢得金牌,他们也就不惜最大限度的揣测对手,甚至频繁让中国运动员做兴奋剂的检查。


类似的事情并不只在巴黎奥运会出现。中国游泳队近几年发展的很迅猛,出现了一批如“蛙王”覃海洋、张雨霏和李冰洁等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他们在成为媒体和体育爱好者关注的“头部运动员”的同时,也成为了被重点检查的对象。



张雨霏曾经说过中国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的次数是全世界最多的,这次巴黎奥运会,张雨霏在参加完女子100米蝶泳半决赛之后,又有外国媒体旧事重提,问张雨霏关于兴奋剂的问题。


张雨霏依旧是很礼貌、大方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她的口中也证实了运动员频繁做兴奋剂检测的事——在来这次巴黎奥运会前的两个月时间里,每个人大概(被)检查了20到30次,平均每个人一周要检查3到4次。



这个新闻报道中提到的2021年食物污染事件是什么呢?


2021年的全国游泳争霸赛上,包括张雨霏在内的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被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检测出样本呈弱阳性——弱阳性就意味着运动员体内含有兴奋剂残留。



但这一次的“兴奋剂”事件明显有问题,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23名运动员全都服用兴奋剂的可能。后来确认阳性测试是运动员酒店餐厅提供的食物污染导致的。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世界泳联(FINA)在收到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调查结果后就立马成立了委员会,对结果进行审查。最后的结果也表示对阳性测试来源于食品污染无异议。



但就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游泳运动员是在2021年被查出兴奋剂阳性却没有受到处罚。甚至当WADA宣布调查结果后,这样类似的质疑也没有结束,甚至到了巴黎奥运会上,还在用同样的问题一遍遍地询问运动员。



而我们中国的运动员也从来没回避过这个问题,你要质疑,我就澄清。




中国体育对兴奋剂的问题向来是很严肃的。


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就有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的目标。


后来有报道称,中国体育代表团880名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共有45个项目、249名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363例(含1人多次检查),甚至有2例马匹兴奋剂尿样检查——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拿“干净的金牌”。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如此严峻的态度对待兴奋剂指控,即使是完全莫须有的罪名,我们也要一遍遍自证?


但我上面提到过,中国队是老兴奋剂背锅人了。只要我们的优势项目,就有可能被质疑。


就连国乒的金字招牌刘国梁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兴奋剂质控。


1999年8月,刘国梁在一次例行尿检中表睾酮呈阳性,国际乒联随即进行了3个月的追踪调查。刘国梁说那个时候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训练,因为大部分时间用来准备飞行检查。


飞行检查就是不定期、不定时,随时都有可能。为了保持那个状态,刘国梁必须要每天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凌晨三四点睡,早上7点起床。



因为检验需要用“晨尿”,他训练又不敢喝水,吃饭也不敢喝水,害怕上厕所。



熬夜不能睡,看到屋里有饮料也不敢喝,真的太渴了,就喝上一口漱漱口再吐掉,就这样坚持了半年。


好不容易等到结果澄清了,因为前三次检查中有两次结果偏高,一次不高,后来检查发现是身体里的同位素导致,这才算洗清了嫌疑。后来刘国梁复盘,说应该是当时先和孔令辉一起比了男双,之后又是自己的男单,那场球赢了之后是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他在兴奋的时候身体就分泌了兴奋的同位素。



而最折磨人的还不是检查本身,而是心态。即使是强如刘国梁,也会反复陷入自我怀疑和孤立无助当中。他说自己在2000年吉隆坡世乒赛前就没想过球。因为觉得打赢了也没有意义,反正不能证明清白,回头检查结果出不来还是兴奋剂。



而这些事也没法和别人说,就只能闷在心里。刘国梁后来说,兴奋剂带来的这种压力是远远大于参加奥运会的。


2000年吉隆坡世乒赛2比3输给瑞典后,王励勤、马琳、刘国正都哭了,就刘国梁没有。因为他经历了兴奋剂的压力,深知比赛是靠实力说话,输了就是输了,而兴奋剂的指控却说不清楚,因为这个东西是在蒙受不白之冤。



而即使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个人的状态也并没有那么好恢复。


但快到奥运会时又没状态,状态这东西真不是你想让它出来就能出来的。直到2000年6月参加美国公开赛时,刘国梁剃了一个光头给自己鼓劲儿,才一点点走出低谷。


而从刘国梁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兴奋剂的指控和检查影响的不只有运动员的生活,还有他们的心理。也有人说,中国队经历的这么多轮兴奋剂检测,与其说是真的要检测什么,不如说是从心理上削弱中国队。



但对于常年会背锅的中国队来说,面对质疑早就是传统艺能了。刘国梁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说,这个过程是看队员能否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在比赛中有优异的发挥,来赢得大家的信任,这是每个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看到了吧,别人的灾难,被中国人视为是一种“历劫”。




中国运动员很擅长在不断的质疑和挑战中锻炼自己,我们管这个叫“拥抱变化”。以中国最有优势的乒乓球项目为例,1998年至今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的大小规则有8次调整,每一次都能精准地限制到中国队的打法或是发挥。


先是在人数上将世乒赛男双和女双的人数限制为三对,规避中国队包揽四强的可能性,又将参赛人数上限减少为男单、女单、混双7人(对),让中国队不可能在这三个项目上包揽八强,提前锁定胜局。


又在球拍、乒乓球上下功夫,先是把将38mm的小球改为40mm的大球,后来不但将乒乓球球体改为40+还更改了组成材料,为的就是降低球速,又要求乒乓球拍海绵体粘合胶水由有机改为无机,减少弹性,还讨论过将球网加高,为的就是限制中国的快攻打法。



后来国际乒联又将5次发球规则修改为每两球换发一次,限制中国队多变的发球。将发球改为无遮挡发球,限制中国前三板的威力。


这些规则的变化和对中国队的限制并不是捕风捉影,国乒队也是知道的。但强者恒强,因为强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中国队不止是运动员的孤军奋战,更有教练、后勤。



许昕曾经说过一句现在想来很霸气的话,就是无论规则怎么改——“最后拿成绩的还是中国队”。



虽然国际乒联绞尽脑汁限制中国队,但最初看上去利好他们的规则,在最后又会变成中国队的优势打法。我们丰富的经验、科研的精神、拧成一股绳的团队,是外国球队和球员都不具备的。


除了更改规则,还有比赛时间安排等不同的“招数”。


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体操比赛分早场和晚场。中国体操队就被安排到了早场,这个早场有多早?9点开始比赛,比赛前一个半小时就要到达,路上还要有50分钟车程,整个体操队6点钟就要出发。



面对种种“安排”压力,最终中国队没拿到团体金牌。但最后颁奖的时候美国人都说真正的冠军是你们,但金牌挂在美国人的脖子上。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之前奥运会时网上讨论的最热的问题是,中国队在乎金牌,而其他国家的队员享受比赛,真的是这样吗?



那个时候高健就知道,奥林匹克比拼的不止是体育,还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


中国队并没有被打倒,而是稳扎稳打,直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队才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奥运会的男团冠军。



夺冠制约条件太多怎么办?那就训练队伍、静等时机。反正规则是人定的,但实力是自己的。


更何况,国际比赛的规则制定逻辑本身就有些“因人而异”,而且越是强,就越容易被限制。


我们中国人爱看武侠故事,武侠小说里总会有些“秘籍”。某个人偶然得到这本秘籍,然后苦练成为一代大侠。然而国际比赛的很多规则制定却是,如果这个动作只有你会,那么不管你练得有多出色,这个动作/打法,也要作废。


比如体操名将莫慧兰,她的独创动作莫式空翻被国际体联认为动作太难,是“扰乱市场”,愣是不让做了。



体操皇后刘璇是悉尼奥运会女子平衡女冠军,每个人提到她的时候都说“大器晚成”,但原本她不需要“晚成”的。刘璇最强的项目是高低杠,在1999年的奥运会上,她在比赛中漂亮地完成了“单臂大回转接金格尔空翻”之后,却得到了一个比预赛分数还要低的成绩,原因是动作不利于女生身体的发育,所以不予鼓励。



那个时期应该算是刘璇的至暗时刻,经历了奥运会的失败,回国之后的她才从妈妈的口中得知外婆生病去世了。后来她的团队解散,教练相继离职,但刘璇却没有放弃体操,她选择了坚持,从平衡木开始再次出发,并最终获得了冠军。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因为不合理的规则的影响强行改变自己的训练是多么困难的抉择?但这就是我国运动健儿的日常。


但无论过程有多难,那些规则最终只会成为我们脚下跨越征服的险山,中国运动员永远能挑战自我,完成一轮又一轮的蜕变。




在奥运赛场的体育竞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的第一位运动员刘长春,1932年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



他是曾经中国百米短跑最高纪录的拥有者。当时伪满洲国想让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发表声明拒绝,并最终代表中国出席了第十届奥运会。



当时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成员只有6人,派出的运动员也只有刘长春一位。虽然他在奥运赛场上并未取得成绩,但当他看到“每项前三名将优胜国国旗悬挂高竿。音乐既奏,全场起立致敬”的场景时,内心还是无比感叹。



是的,参加奥运曾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因为这是个全球顶尖运动健儿汇集的地方,是个映照国力的地方,是个能被全世界人看到的地方,当时的我们渴望让全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实力是怎样的。


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似乎已经不用通过奥运会去展现我们的国力。然而有一点始终未变,就是无论是我们的国民还是运动健儿,都想要体面地站在这个赛场上,体面地赢得尊重。


 我国的奥运金牌数量对比


本届奥运会上,不满二十岁的小孩哥盛李豪和小孩姐黄雨婷为中国队摘得首金。而就在刚刚,盛李豪“光靠干饭就”(他的微博名)又给中国摘得一金,截止发稿前,我们已经获得五枚金牌。中国实力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还有郭晶晶,她退役后就去考跳水的裁判证。此次奥运会上,郭晶晶坐在了跳水裁判长的席位上。因为以前跳水,中国队总是被压分数,郭晶晶就是想给中国队争取一个公平!



所以,尽管国际体育规则不断在变,尽管有些变化的“针对性”很强,我们依旧尊重规则,我们依然期待公平。但公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有人说这是“做题家”思路,但其实有个更有趣的说法——因为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为了农作物能生长得好,最重要的功课便是了解自然。只有了解规律,才能顺应规律;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开花结果。


所以,无论规则怎么变化,最终必有利于我。


所以,这才是我们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也是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9 / Jul / 2024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视觉志
看见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