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昭通的幸福“模样”

政务   2024-09-14 08:38   云南  


  9月13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昭通市昭阳区乌蒙水乡公园,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印象 幸福乌蒙”专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
可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查看
接下来
一起看发布会上的

精彩内容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
昭通深入推进“六大战略”
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
发展成果更好造福昭通人民群众
也让八方来客
在昭通切身感受到“云南样样好”



昭通的幸福,在于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群众增收有支撑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有185.07万脱贫人口。昭通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抓好群众收入、劳动力返乡“两项监测”,持续强化产业、就业“两项支撑”,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3年,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6.8%,增速列全省第1位。


  在产业支撑上,大力发展苹果、竹子、马铃薯、花椒、天麻、特色养殖“六大高原特色农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1.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4.4万户脱贫群众户均增收1020元。


  在就业支撑上,常态化做好返乡劳动力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全市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89.2%、92.3%。今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2%、达到8311元,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脱贫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昭通的幸福,在于创业就业持续深化,勤劳致富有盼头

  昭通是人口大市,也是全省转移就业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30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60万人以上。一大批劳动力外出打拼,既增加了收入,更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能,有的在浙江、有的在广东大胆创业,成长为五金、纺织、建材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家,为昭通推进创业就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围绕“让就业岗位更稳、让群众收入更高、让返乡创业更好”的目标,坚持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就近就地就业同步抓,出台了创业就业二十条政策措施,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转移输出再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措施,让广大劳动力创业有门路、就业有岗位。


  2023年以来,全市共发放银行创业扶持贷款55.22亿元、政府补贴性创业贷款12.06亿元,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昭通的幸福,在于民生投入持续加强,教育医疗有保障

  昭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476.8亿元、占比达83%。去年以来,紧扣“一年补短板、两年提质量、三年上台阶”的目标,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教育上,坚持一手抓硬件投入、一手抓教学质量,去年以来共实施教育项目192个、新增学位7.2万个,引进14家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医疗上,全面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医保参保扩面,着力建好1个省级中心医院、4大专科医院、11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2家医共体总医院,特别是由昆明医科大学全面托管的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加快形成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创伤“五大中心”,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昭通的幸福,在于保障体系持续健全,朝夕美好有守望

  昭通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拼,在就业增收致富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大量老人和儿童的留守问题。聚焦“一老一小”关爱保护,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夕阳”更美、让“朝阳”更红。


  聚焦老有所养,大力实施“惠老阳光工程”,建成11个县级失能照护机构、90个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个“幸福食堂”,集中供养老人4900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3040户,23.08万低收入老年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1.52万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3.2万留守老人实现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关心关爱“四个到位”,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聚焦幼有所育,不断健全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院4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1个、儿童之家734个,1.05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9.2万留守儿童实现管护有人、学业有教、困难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六有目标”。今年暑期,昭通创新开展了留守儿童集中托管服务,共设立376个集中托管点,组织1400名志愿者,免费集中托管服务9516名儿童,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昭通的幸福,在于安全防线持续筑牢,防灾减灾有实招

  昭通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地段,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易发多发。昭通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标本兼治,不断织密织牢防汛减灾“安全网”。


  一方面,认真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精准叫应到村组农户,延伸拓展叫应到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电站水库、道路交通等各领域,今年汛期以来,有效应对42轮强降雨、安全转移群众1.3万人,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干部群众探索实践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防汛典型经验被全省推广。


  另一方面,把避险搬迁作为维护群众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批分期把受威胁群众从安全隐患大、生存条件差的地方搬到城镇里来,今年共实施避险搬迁6239户24613人,预计到年底前,搬迁群众就能搬入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昭通市在满足群众更好的医疗需求方面有哪些做法?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一段时期,有近100万人到市外就医、医保支出近20亿元、占总量的1/3,群众就医负担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压力大。市委、市政府紧扣做特市级、做优县级、做强基层“三个定位”,全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做特市级。抢抓机遇,高规格高起点规划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血管、肿瘤两大中心相继开办运营,开放床位1500张,是全省首家运营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以来,2000余名长期在外患者返回昭通看病就医,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9月4日昆明医科大学正式托管中心医院,呼吸、神经、创伤三大中心即将开办运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线城市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

  做优县级。充分发挥“组团式”对口帮扶人才优势,补齐基础人才短板,每千人有床位8.3张、执业医师2.5人,每万人全科医生3.7人。通过共同努力,县级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并且全部入选了“千百县工程”,9家县级综合医院达国家推荐标准。6个县建成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达91%,昭通群众就近就地看病比较方便快捷。

  做强基层。狠抓基层,所有村卫生室建设全达标,乡镇中医馆全覆盖,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了国家的推荐标准,条件的改善让昭通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看病就医。


昭通市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

  通过加大投入来补齐学位短板。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投入教育经费达118亿元,其中近50亿元用于校舍新建、改扩建,全市新增学位7.2万个,基本补齐各阶段学位缺口,实现了“都能在家门口上学”的目标。

  通过加大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昭通具体实际,“一盘棋”推开了4项重点改革:持续引进市外优质学校到昭通合作办学,构建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链条合作办学格局;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撤销乡镇中心校142个,有效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创新组建高中“三大教研联盟”,实现高中分片区组织教研;探索开展职业教育市县一体化办学,破解县级职中发展困境。通过改革,全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关心关爱来守护学生成长。重点聚焦留守儿童、“两后生”等人群,采取“一揽子”措施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在假期开放88所学校和288个儿童之家,集中托管了近万名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假期仍然有人教有人管。同时,为严防未成年人过早进入社会,统筹县乡村组和学校五级力量对“两后生”进行摸底排查,全力劝返其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年来累计劝返1.6万人,让初高中毕业生都能继续接受教育。


昭通今年在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方面有很多创新,请问李然同学,你是如何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有些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

  大家好!我叫李然,是昆明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个暑假通过团委的“返家乡”大学生志愿招募参与了昭通市暑期青少年儿童公益集中托管志愿服务活动。


  我服务的地点是在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这是个集中安置点的学校,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我们这个集中托管班有123名同学,由19名志愿者负责,每天有6-7小时都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看电影、做作业……

  比如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个小男生,他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托管班,我发现他很多拼音都不会,我就每天活动结束后,都把他留下来练习拼音和写字。坚持一段时间后,其他同学发现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一片夸奖声让他红了眼睛,放学后悄悄给了我一颗棒棒糖,和我拉勾约定寒假还继续来。亲身体会这不经意的感动,让我觉得意义非凡。


  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动员我身边更多的同学共同参与到这项志愿活动中,共同传递爱和希望。


请胡勇总经理分享一下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和当下的发展情况?

  我是云南博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原来的公司在浙江东阳,年产值8000多万元。我从外出务工到拥有自己的公司,再到今天回到镇雄创业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返乡创业是我作为镇雄人的心愿。尽管我在外发展小有成就,但在外漂泊20余年,我和我的公司里近100号镇雄籍员工一样,盼望有一天能够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这样,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很好地发展,不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

  家乡的变化坚定了我回来发展的信心。近几年来,镇雄的变化为我返乡创业带来了机遇,高铁、货运铁路、高速改善了物流条件,镇雄因地制宜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我们公司洽谈邀请,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回乡发展,还把我弟弟也动员回来成立了他自己的公司。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东部地区企业普遍感觉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招工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镇雄区位优势好,市场空间巨大,人力资源丰富,新招聘的员工政府前三个月还给予补贴,公司员工孩子就学、上班期间托管等困难,政府都解决得很好,我觉得我选择回来是对的。

  目前,我公司已安装了10条现代化生产线,各类设备800余台,有员工200余人,前几天县里组织专场招聘会,又新招了100余人,陆续开始培训上岗,员工平均工资6000到7000元,最高的超过1万元。全面投产后,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


  接下来,我将努力把企业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绥江县福兴社区在养老方面有什么举措和经验?

  为了提升社区1248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按照《绥江县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2023年开始实施的“守护夕阳红”三年行动计划,想方设法谋划了一些举措。大体来讲,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建设了一个养老服务中心。争取县级支持405万元资金,改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娱乐、照料、保健等服务,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服务老人1.2万人次。

  开办了一个老年幸福食堂。争取了32万元资金,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公司出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付一点”的模式开办老年幸福食堂,9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89岁老人5元/餐。今年3月开业以来,累计提供就餐服务9300多人次。

  打造了一个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老助老服务站点,实现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全覆盖。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民政协理员主动上门为老年人开展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服务,累计提供“物质+服务”2450余人次。

  培养了一支邻里互助志愿队伍。成立了老年协会和邻里互助养老志愿队,让老年人和邻里相亲结对帮助高龄、失能老年人。

  落实了一份养老服务清单。按照28项养老服务清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发放惠老资金424.54万元,惠及了老年人1248人。

  实施了一批适老化改造。实施93户为老年人改造坐便器、购置护理床、沐浴椅、智能手环等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全更便利。


昭通如何通过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有效运行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预警调度。整合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专业力量,密切监测雨情汛情,累计发布“1262”机制精细化预报专题服务542期、其他预警2207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5次。利用应急广播、电话、微信等方式,第一时间预警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建立市、县、乡三级预警调度机制,遇有重大汛情,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坐镇指挥,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响应。


  抓隐患排查。制定了“三查”制度,也就是极端天气前查预防、极端天气中查隐患、极端天气后查灾情,坚持常态化组织对全市3295处地灾隐患点、1322个山洪危险区、病险水库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特别是对强降水落区雨后开展再排查,确保第一时间精准发现问题,整改隐患。


  抓避险转移。全市建立了一支5.4万人的“一长四员”基层防灾救灾体系,“一长”就是村民小组长,“四员”分别是地震灾害响应员、防汛抗旱应急员、洪涝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组)以5-10户为网格单元,确保紧急情况及时坚决果断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打通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全市的防汛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其中,彝良县“5·25”避险转移、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防汛工作、镇雄县牛场镇“7·05”崩塌成功避让、水富市太平镇“7·25”滑坡成功避让4个典型案例被全省通报表扬、推广。


昭通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有哪些举措?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去落实。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立足昭通实际,聚焦基层干得了、办得成、管得好的事,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就是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两个体系”,“5”就是扎实抓好脱贫巩固、乡村建设、命案防控、“一老一小”“防灾减灾”五项重点工作。


  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上,着力加强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基层治理专干“三支队伍”建设管理,强化关心关爱、考核激励、择优招考,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更有希望 。特别是在用好全省统一招聘的960名基层治理专干的基础上,我们按照1:1的配比再招聘960名,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薄弱村社区有2名基层治理专干,并且每年按照20%左右的比例评优,对连续两年考评为“优秀”的,按照20%的比例择优招录为事业人员。


  在建强基层治理体系上,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突出实用、管用,按照“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网格、10户左右为微网格,城市以小区或楼栋为基础网格、以楼栋或楼层为微网格”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治理网格10.3万个,精准选配网格员10.3万名,确保群众的事有人办、话有人听、忙有人帮。


  在抓实“五项重点工作”上,依托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两个体系”,坚持“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的原则,健全落实“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把群众收入和劳动力返乡情况监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老一小”关爱保护、防灾避险叫应到户到人等工作一项一项落实到网格,把每件民生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任厚道

校对丨徐有定

编审|钱 旺

红色扎西
弘扬扎西精神,推动昭通跨越。昭通市党建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平台,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