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深度好文)

文摘   情感   2024-05-28 20:17   广东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许念冰丨ID:QIUQIAN5799
编辑:秋千君丨图:pexels
转载请在后台添加微信



“陪着”和“陪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相隔万里。

“陪着”,只能证明我们待在孩子身边,不能算“陪伴”,

对孩子来说,父母无效的陪着,是一种更隐匿、更持久的伤害。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NO.01
冷漠敷衍的陪着
只会离孩子越来越远


有一次寒假放假,看到班级里有个孩子闷闷不乐。

心想,假期放假回家过年,不应该很开心吗?

于是,和他聊了起来,他说:

“其实我对回家过年没什么感觉,不回去也挺好的。”


我觉得疑惑,每逢假期,大家不都是想回家和父母团聚,享受家人间的温情吗?

他失望地叹了口气,说:

“我是留守儿童,从我开始记事起,爸妈就外出打工。


只有每年过春节才能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甚至有的时候,一年也不回来一次。

有一次过年,我把他们关在了大门外,大哭大闹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回家。


本来非常希望他们能多陪陪我,可是他们一回来就知道找人打牌、打麻将,经常不在家。


甚至大年三十那天都要出门,我只能和奶奶在家看电视,觉得比平时还孤独。”

“后来慢慢习惯了。


我觉得回家也是一个人,一直以来对家庭、亲情都比较淡漠。”


听了他的话,我感觉格外心酸。

缺少陪伴的孩子,内心有一块情感的荒漠,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人际关系都有难以磨灭的影响。

许多家长总说陪不了孩子是因为忙、没时间。

可现实往往是,好不容易有时间了,又不知不觉得拿起了手机放松自我。

于是,就有了这些一次又一次“人在心不在”的“假装陪伴”。


妈妈陪孩子玩玩具时,在一旁不停地打电话。

孩子好不容易拼好一块拼插玩具,兴奋地转向她:“妈妈你看!”

沉浸在电话中的妈妈却一把推开儿子,不耐烦地说:“听话,自己玩啊!”

爸爸陪着孩子搭积木时,仅仅只是在两分钟后,就点开了自己的手机,忘情地玩起了游戏。

这一幕幕,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平时“陪伴”孩子的模样?

我们经常自我安慰:“只要我在孩子身边,就算陪伴。”

我们也常常自我感动:“无论多忙,我都在抽时间陪孩子,已经很好了。” 

却不知道,我们每一次“陪伴”中的视若无睹,孩子都看在眼里。

我们每一次冷漠敷衍的“假装陪伴”,都在让自己离孩子的世界越来越远。


NO.02
父母陪伴得越用心
孩子未来就越优秀


同事阿信每天工作非常繁忙,可他依然会留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从未缺席过任何家长会和为孩子举行的重要仪式。

后来,自从小女儿出生后,不管工作有多忙,母亲每天都会接送孩子上下学。

而阿信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孩子们身边。

孩子学习音乐时,就自己学习当老师;

孩子暑假放假时,就带他去游乐场玩;

孩子生病头痛时,就请假在医院陪着。

不错过孩子的每一个重要节日。

有一次聚会,好奇的聊到:

“公司里都传疯了,顾家的好男人,天天陪着孩子,不努力赚钱,最后拿什么去养孩子?” 


他却满不在乎的说:

“钱够花就行,两个孩子现在还小,等到长大后性格习惯定了型,那就晚了。


我不会一辈子工作,但我需要一辈子做一个好父亲。”


正因如此,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很自信、优秀。

一个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了哈佛,另一个则进了密歇根大学。


作家龙应台曾说:

“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你们过期了。” 

是啊,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其实也就生命最初的那几年,等到他们大一点了,已经要去远方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
能朝夕相处的日子,真的不多。

教育界常说一句话:

“内心富足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有充分的陪伴,父母才能有机会观察、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只有充分的陪伴,才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陪伴,是最高级的家庭教育,父母是最好的家庭教师。

父母用心陪伴,孩子才能未来可期。

这些,都是给孩子好的教育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NO.03
如何正确做到陪伴
让孩子对家充满爱


《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一书中说:

“真正的高质量陪伴,从来都不是以陪伴时长为标准,而是看你是否真心、耐心、贴心。” 

我们能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短得多。

1、像个探索家,陪伴孩子勇敢地认识世界

著名育儿专家曾说:

“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给我养老,而是我亲眼看过这个世界,我也想让他看看这个世界真的好美。”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梦想是金钱、财富……

他们的内心其实住着一位探险家,对一切保持好奇,又对一切充满热情。

在欢快的游乐园,他惊叹于高大的摩天轮;

在扮演的话剧里,和爸爸玩起了奥特曼打小怪兽;

当过山车达到最高点,然后又飞速下落。

你们因为害怕紧张而大声呼喊,没有父母和孩子的隔膜,既是一家人,也更像朋友。

一个个陌生的事物,此刻,也不过是等待你们共同征服的小关卡。

因为熟悉所以信赖。

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都是在一次次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建立起来的。

2、以孩子为主,不干涉、不控制、全力支持

父母陪伴孩子,决不是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而是寻找合适的切入口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纽约有个牙医曾说:

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尝试的事情,他都可以支持,不做任何阻拦。

有一次,他的孩子马克跑过来说喜欢编程。

对编程一窍不通的牙医,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全力支持。

后来马克考上了哈佛大学,大学期间他创建了一个社交软件,这个社交网络就是Facebook。

而那个被父亲鼓励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孩子,就是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总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让父母渐渐失去耐心。

无论孩子的想法如何,有什么奇思妙想,作为家长还是需要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多多鼓励他。

当你不断地鼓励孩子大胆展现自我、勇于思考,孩子可能会还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把自己当孩子,平等交流,引导孩子方向

我有一个闺蜜,平常工作繁忙,但却是我见过最会陪孩子的人。

带孩子一起做陶艺,她会先引导:“你今天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过程中她会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形状和颜色,还会给孩子普及一些小窍门;

包括去动物园也是,她会和孩子讨论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不同种类等;

让本来枯燥单调的参观变成了一次妙趣横生的大自然之旅,既增加了孩子的兴趣,还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其实,父母陪伴孩子的最高层次,就是打开孩子的新世界、拓展孩子的思维、拓宽孩子的视野;

孩子还小、很多想法还不成熟,也不够全面,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多去接触新的知识。

这样的陪伴才是充实的、收获满满和有价值的。


NO.04
最后感言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

“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那些有父母高质量陪伴、被爱滋养的孩子,往往情绪稳定,性格温良。 

因为他早在生命之初,在无需证明自己之时,就已经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

所以他们往往更自信快乐,也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奇迹,而是父母用心‘陪’出来的。

我们给孩子的那些温柔和陪伴,终会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生命底色,陪着他一路乘风破浪,昂扬生长。

而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往期精选文章


1. 一撇一捺(深度好文)
2. 人人都想遇见贵人,殊不知,贵人就在我们身边
3. 《终身成长》:成为打破固定思维的人
4. 交一个好品格朋友(深刻)


生命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你自己


秋千君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深圳史无前例
银行抵押贷年化2.8%
5月7日开始执行
需要私信作者


秋千图书馆
你的过去我/文章 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文章 奉陪到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