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中国标舞作品引发广泛关注,到国内外赛事中选手的精彩表现在短视频平台爆红,再到北京舞蹈学院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掀起一阵热潮,国标舞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关于国标舞表现形式的争议和讨论不断——赛场上的夸张表情,选手不寻常的妆发造型,体育舞蹈与艺术舞蹈之争等等。而国标舞剧,恰是对国标舞的一大表现形式创新。如何正确看待国标舞剧“破圈”,对更好的认识国标舞的过去与未来都有着重要意义。
《舞蹈风暴第二季》阎棒棒&杜玉君、古堃玄&孙晨鸿
《釉下五彩》
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剧照(何铭摄)
1
从赛场走向纵深舞台
国标舞作为一种优雅而富有竞技性的舞蹈形式,逐渐从赛场发展到舞台,从竞技性体育项目,延伸出表演舞形式更进一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国标舞剧。看似大胆的一步,实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且注定会大获成功。华尔兹的典雅、探戈舞的激情、伦巴舞的悠然、恰恰舞的灵动……这些国标舞元素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是其他舞种难以复刻和表达的。不仅如此,国标舞特有的贴身步伐、眼神交流、身体对抗,以及强烈的情感张力和瞬间的进退变化,能够极其强烈地通过动作来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深处,完美契合了舞剧对动作表达情感的需求。而更让人感到惊喜的,莫过于中国国标舞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国标舞剧目上大胆尝试融入了中国古典舞、现代舞、阿根廷探戈舞、弗拉明戈舞、美式摩登舞等众多语汇元素和韵律风格,打破传统的桎梏,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和绝美的剧目表现。
人民艺术家杂志社曾极度赞扬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称赞其带给了观众“一场隔世经年的梦”。不过《人间四月天》的火爆出圈并非偶然,无论是执行导演精湛的舞台设计、编曲者所创作的独属国标舞的节奏性古典乐,还是舞者们多种国标舞的组合乃至于创造性的融合,都使其成为了一部不可挑剔的艺术品。事实上,除《人间四月天》外,《海河红帆》、《十面埋伏》等国标舞剧目亦在当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海河红帆》将国标舞与芭蕾相结合,《十面埋伏》将古典风格融入国标, 国标舞剧不仅是表演形式的创新,更是不同舞种和不同艺术风格间碰撞交流的机会和舞台。
《海河红帆》剧照(图源自i舞公众号)
那么国标舞剧的巧思到底因何而来? 这种创新形式到底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呢?
2
多元可能有迹可循
国标舞剧《Burn The Floor》
其实在西方国标舞发展史上,赛场和舞台一直是国标舞的两种核心表现形态,但更多的以竞技为重。代表舞台表演的有《Latin Fantasy》《Burn The Floor》等国标舞剧和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国标舞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标舞正式地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国标舞剧开始兴起。《中国艺术报》对国标舞从西方传入中国及舞剧形式的兴起有着很好的评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标舞作为学科进入中国后,国标舞的专业发展也依然延续了西方的这两种形态,但不同于西方国标舞舞台呈现的创作逻辑,艺术表演国标舞成为中国艺术体制下国标舞以文化诉求为核心的表达方式。而作为舞台呈现的集大成者——国标舞剧无疑成为中国国标舞“文化自觉”建构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形态。因此,“国标为何舞剧”既是一个艺术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国标为何舞剧?中国国标舞创作何为?》
来自《中国艺术报》 任文惠 张平
国内首部大型国标舞秀《摩登拉丁奇幻秀》
的确,舞剧这一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戏剧性。它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提升人的艺术素养和文化鉴赏水平。同时,舞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通过音乐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故事与场景的再设计等等,允许多样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并存与共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因此,这将既是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深度学习,更是一个表达中国文化的契机。通过注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3
用外来舞种,讲好中国故事
现如今,以节目、剧目等形式开展国标舞越来越多,从专业选手的节目被纳入文艺娱乐类综艺节目,再到各高校的国标舞爱好者也在校园文艺演出的精彩表现,舞者们用肢体演绎情感,用音乐诉说故事,致敬历史文化的不朽精神,重现文学影视的经典片段,描绘青春风貌的蓬勃昂扬。
《人间四月天》以建筑家林徽因的经历为蓝本,突出中国女建筑家的中国故事与其浓厚的家国情怀,生动展现她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切热爱之情。实现从中国故事的讲述到中国精神的传达的创作走向,让国标舞的舞台创作在中国式的审美创造实践上更进一步。国标队也在“肆意”等专场上尝试了短剧目的形式,如《远方》《九儿》等,以历史故事为背景,深刻地传达着革命精神与信仰情怀。
国标队2024年专场“肆意”
伊鹏郡&张臻烨 《远方》
舞者们在这当中不仅展示了国标舞的特点,还恰当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借鉴世界各地的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国标舞风格。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正是中国价值观中“和而不同”思想的生动体现。 将现代元素与经典舞步相结合,将竞技舞蹈与艺术剧目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蹈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舞蹈艺术的无限可能。这一伟大创举,正是对我国鼓励艺术创作乃至创新的最佳呼应。用外来舞种讲好中国故事,促进艺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位舞者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资料:
艺苑天地|一场隔世经年的梦——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
来自《人民艺术家》
艺苑天地|万古人间四月天——评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
来自《人民艺术家》
国标为何舞剧?中国国标舞创作何为?
来自《中国艺术报》
编辑丨刘翔 程子玥
排版丨程子玥
审核丨张渊沫 杨心怡 刘雅心 龚林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