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普专栏丨竹板这么一打呀,是别的咱不夸~

教育   2024-12-29 19:38   北京  


    狮子林桥的“跳水大爷”,煎饼果子味的“海河牛奶”,天津这座充满“松弛感”的“哏都”前日频频在网络上走红。提起天津,许多人耳边都会响起这样一段“顺口溜”:


来到了天津卫,嘛也没学会;

我学会了开汽车,轧死二百多;

警察来找我呀,吓得我直哆嗦;

我是连滚带爬,钻进了耗子窝!

……


    这不是“顺口溜”,也不是某种经过本土化改编的说唱,而是“曲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快板。


01

传统数来宝

市井之间的“江湖艺术” 


    早在清代,就有诗歌描述快板艺术的前身——“数来宝”的表演场景:


近日人情总好奇,新闻诌出解人颐。

一群人聚如蜂拥,围着狂呼一乞儿。



   在当时,数来宝是民间底层人民用以卖艺维生的手段。他们以竹板或牛骨制成简单的打击乐器,根据演出场合和时事新闻,“现编现唱”出节奏鲜明、内容有趣的小段,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打竹板,进街来,

一街两巷好买卖。

也有买,也有卖,

也有幌子挂招牌。

金招牌,银招牌,

里里外外挂起来。

这二年,我没来;

听说掌柜您发财。

……


   “三-三-七”的句式和合辙押韵的要求,共同构成了“数来宝”这门民间艺术最为鲜明的特点。当时的民间表演者才思敏捷,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化用各种历史典故,组成巧妙的唱段。例如流传至今的快板小段《同仁堂》便是卖艺至药铺门前常用的唱词:


同仁堂,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好比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当中坐,

十大名医列两旁。

先拜药王后拜你,

你是药王的大徒弟。

药王爷,本姓孙,

骑龙跨虎手捻针。

内科的先生孙思邈,

外科的先生华佗高。

孙思邈,医道高,

三十二岁保唐朝。

……


《同仁堂》 高凤山


    当时的数来宝唱词,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奉承他人以获得报酬,而也不乏对于民间故事的演唱和时事新闻的评论。《大关西》《东岳庙》等作品就改编自水浒传当中的情节,而《打南口》《沦陷八年苦》等唱段则唱出了旧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众的苦难和不甘。众多民间数来宝演员在以中国北方为主的各地将这些节奏明快,内容有趣的作品广为传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02

现代“快板”

贴近群众的“文艺轻骑兵”


   旧时的“数来宝”虽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但也存在词句粗俗,风格油滑等诸多问题。在解放战争期间和建国之后,以军旅曲艺工作者毕志飞、快板表演艺术家王凤山、高凤山、李润杰为首的文艺工作者着手改良传统数来宝的表演形式,使快板真正变成了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艺术,使社会正能量得以弘扬。例如,快板作品《立井架》中,活泼向上的台词勾勒出以“铁人”王进喜为首的石油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展示出当时工人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好一支英雄的钻井队!

人人心里头好像热火盆儿,

他们头顶青天,脚踏荒草地,

战天斗地抖精神,

决心打开头眼井,

恨不能一拳就砸开石油门!

竖井架,安钻机,

呦,没有吊车拖拉机。

没有这个吊车怎么能够竖井架,

没有这个拖拉机,怎么能够安钻机,

钻机不开石油怎么出门?

机器不到真是急死人!

迎着困难齐上阵,

英雄队长是带头人,

困难最怕硬碰硬,

烈火正好炼真金!

……


《立井架》 李润杰 张志宽


     不难发现,新中国之后的快板艺术更重视完整情节的描述,由李润杰开创的“李派快板书”更是继承了山东快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在工于叙事之余也善于传达故事背后的主题和思想。例如作品《奇袭白虎团》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一役,展现出志愿军战士机智善战,团结勇敢的精神:


在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他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

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阴云笼罩安平山。

在这山上,盘踞着伪李的王牌军,号称是“常胜部队”美式装备的白虎团。

伪团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它是难攻易守戒备严。

铁丝网一道又一道,地雷密布在前沿,明碉暗堡到处是,那口令一会儿就一换。

突然间在远处闪出了几个人影儿,嗯?转眼之间又不见。

嚯,这些人时隐时现似闪电,灵活敏捷不一般。

身上穿的都是伪军装,有短枪匕首插腰间。

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爬山涉水走的欢。

这正是,志愿军化妆入敌穴,我们机智勇敢的侦察员!

……


《奇袭白虎团》 梁厚民


   在众多曲艺名家的努力之下,当下的快板艺术快速发展成熟,并逐渐分为“王”、“高”、“李”三大流派。“王派”以传统经典故事的叙述见长,《单刀会》《双锁山》等作品“松弛感”十足,富有韵律美与节奏感;“李派”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作品,《长征》《劫刑车》等代表作表演风格昂扬饱满,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到位;“高派”则重在对传统数来宝的继承,《同仁堂》《诸葛亮押宝》等唱段让人得以一窥快板这门艺术的最初形态。一副竹板一张嘴,建国后的快板表演艺术家们轻装上阵,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获得了“文艺轻骑兵”的美称。


《劫刑车》 张志宽


03

快板与相声

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相声作为最为人熟知的曲艺形式,其中也少不了快板的身影。相声演员在训练基本功时,常利用快板为绕口令伴奏,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者不妨尝试下面的小段):


说揭着窗户撕字纸,

是字纸撕字纸,不是字纸不必撕字纸。

在字纸里,裹着一包细银丝:

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死涩小死虱子皮儿;

说我家有只飞禽别斤八斤鸡,

飞到了张家后院里,

张家后院有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飞禽别斤八斤鸡,

卖了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飞禽别斤八斤鸡。


    许多经典的相声节目也从快板艺术当中获取灵感,例如相声《数来宝》就受旧时数来宝艺人沿街卖艺的场景启发,再现了旧时艺人的生活风貌;在快板表演当中,也存在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戏谑“对口快板”等形式。相声和快板作为“曲艺”这门传统艺术的两种形式,其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04

结语

快板和清华曲艺队


    清华曲艺队与快板这门艺术有很深的缘分。2000年,李派快板书传人,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之徒胡鑫喆(清华大学1997级校友)以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为契机,创作了群口快板《夺金杯》,歌颂了清华建校90年以来的诸多成就,也标志着清华曲艺队的正式复建。建队20余年来,曲艺队坚持发展和传承快板表演这门业务,在坚持经典快板作品的学习之余还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战疫颂》《党在清华园》等优秀的原创快板作品。


群口快板《夺金杯》


    目前,清华曲艺队的演出中仍然不乏快板这种曲艺形式的身影,欢迎您关注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队,和我们一起领略传统曲艺的魅力!


曲艺队2024.12.7“相有新声”专场 《对坐数来宝》王那苏 张文远



文案 | 王那苏

排版 | 刘谦益 史鹏九

审核 | 杨宗郁 刘雅心 龚林鹭 杨心怡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
关注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及时收取艺术团活动信息以及演出节目详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