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记忆】年初三为何称“赤口”?

文摘   2025-01-31 12:09   中国澳门  

 



农历大年初三又称为“赤口”,传统不宜拜年,避免口舌之争,不少人选择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或到庙里祈福、揳太岁,趋吉避凶,祈求新年顺遂,故“赤口日”亦称为“小年朝”。

 

赤狗“熛怒之神”

 

初三赤口,传统不宜拜年,不少居民会到庙里上香祈福。

“赤口”又称“赤狗日”。民间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主要负责斗讼之事,不吉利,故是凶日。赤狗全名是赤熛怒,是古代谶纬家所谓五帝之一,属于南方之神,主司夏天,亦有人称他为赤帝。

 

冲犯赤狗致贫穷

 

《周礼》记载祭祀五帝

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周礼》中,已载有祭祀五帝,分别为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赤熛怒就是古代要祭祀之人。“赤”字亦有“赤贫”之意,外出冲犯赤狗会带来贫穷,老一辈甚至于初三日足不出户。年初四则是“接众神”的日子,相传灶王爷会到家宅清点人口,故习俗上不宜出远门,在家中恭接神明,佑让新的一年全家平安、家运昌隆。初五则是财神生日,不少商户、民众都会在这天“接财神”,除了祭财神还会倒垃圾,送“五穷”。时移世易,虽现时大家对传统习俗已没有太多讲究,但中国农历新年习俗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初四为接灶君的日子,祈求全家平安、家运昌隆。

相关阅读:


澳門日報
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