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中国年系列】大年初二 | 欢欢喜喜回娘家

文化   2025-01-30 22:42   山西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大包小包的礼物拿好,大人小孩穿戴一新,欢欢喜喜回娘家啦。

回娘家,在古代叫做“归宁”,《诗经》中就已经有记载了。虽然相隔了2500多年,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却是一样的。


今天咱们就穿越千年时空,来欣赏这首古代版的《回娘家》


《国风·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➀ 葛:一种植物,它的纤维可以织成葛布,做夏季衣服;覃(tán),可以理解成“长长的”。

➁ 施(yì):蔓延。

➂ 刈(yì):割;濩(huò):煮,把葛藤放在锅里煮,抽出纤维来织布。

➃ 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➄ 斁(yì):厌倦。无斁,就是没有厌倦,织的布穿起来非常舒服。

➅ 污(wù):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➆ 害(hé):通“曷”,何。害浣害否,是说哪些该洗的,哪些不该洗的,都打点好了。


这首《葛覃》描写的是女儿回娘家前忙碌又欢喜的状态。


幽静的山谷中,到处是翠绿欲滴的葛藤;几只黄鹂鸟儿停歇在灌木丛中,唱着欢快的歌。


这时,一位美丽的女子出现了,她的眼中满是期待和喜悦。她是来寻葛藤的。

她把长长的葛藤割下来,拿回家放在锅里煮一煮,抽出纤维,织成布,裁剪成崭新的衣服穿起来。


一切收拾妥当后,她跑去告诉自己的保姆和公婆:我的衣服已经全部洗好,需要整理的衣物也已经整理好,我要回家去见我的爹娘啦。


原来,女子前面忙忙碌碌,又是“是刈是濩,为絺为绤”,又是“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就是为了回家见自己的父母。


在古代,女子一旦嫁为人妇,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而且,越是大户人家,讲究就越多。


像这首诗中,女子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要向公婆和保姆请示,还要把家中一切都安排妥当。


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遭休弃回到娘家,她的母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在刘母看来,女儿莫名其妙回家来,说明在婆家犯了什么罪过,是很丢脸的事。


如果女儿嫁入皇室,回娘家一趟就更难了。皇妃回娘家叫做“省亲”。


《红楼梦》中,贾府兴师动众修建大观园,就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元妃回来后,各种繁缛的礼数尽到,却不能跟家人好好聊聊家常,到了时辰又要匆匆赶回宫去。


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回娘家容易得多了:家离得近的,平常有事没事,都可以回家;家离得远的,只要有假期,也可以回去。


从2500多年前的《葛覃》,到如今的《回娘家》,时空变了,风俗变了,不变的,是女儿对娘家的一份挂牵。


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婷婷姐姐
现代诗教先行者,
“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诗教》创始人,
孩子们喜爱的古文老师


婷婷唱古文
婷婷唱古文,孩子们的“背诗神器”,精选千首经典古诗词,把诗词编成曲唱成歌,为孩子送上浸润心灵的书香早餐,让孩子边唱边学,在旋律中感受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