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各民族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符号。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在几千年的漫长传承过程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精神品格,其传统习俗和节日文化更是绚丽多姿。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元日”意即“初始之日”。现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迎着暖和的春风,喝着屠苏酒,还有比这更惬意的生活吗?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一天,卸下一年的负担,心情自在又放松,陪父母唠唠嗑,一起张罗一桌好饭,喝点小酒。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在孤独的旅馆中,寒灯映照着不眠的我,心中涌起莫名的凄凉。
是什么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如此悲伤?
今夜,千里之外的故乡,一定也有人在思念着我;而我的鬓发,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岁月染白,明天,又是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