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抽水蓄能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发展和区域布局等方面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调节需求不断增加,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以下是2025年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
一、政策支持:明确目标与布局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策对抽水蓄能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截至2023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超5000万千瓦,年均新增约700万千瓦。截至2024年11月,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5721.5万千瓦,核准在建总装机容量为1.89亿千瓦。2024—2025年将进入项目集中投产期,河北、浙江等省份成为布局重点。
在选址和规划方面,2025 年将更加注重综合效益的考量。除了传统的地形和水资源因素外,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以及与其他能源设施的协同布局都将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例如,一些抽水蓄能电站可能会与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新能源项目相结合,形成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整个区域的能源自给能力和稳定性。
二、角色定位:长时储能的主导力量
随着全球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全球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400吉瓦,中国占比超过60%。在调峰、调频场景中,抽水蓄能凭借其度电成本低(0.2—0.3元,仅为锂电池的1/3)和超长寿命,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锂电池储能因4小时成本跌破1000元/千瓦时加速渗透短时市场,但抽水蓄能在极端天气备用(如冬季保供)和黑启动能力上仍不可替代。二者在电力系统中形成了“时间分层”互补的格局。
三、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与智能化发展
2024年,国内部分抽水蓄能电站单位千瓦投资降至4500—5500元,但随着优良站点的减少,后续项目的单位千瓦投资很难进一步下降。设备交付周期缩短至18个月,推动项目内部收益率(IRR)提升至6%—8%。技术创新方面,云南、四川等地试点“水光蓄互补”项目,通过算法优化多能协同,提升综合利用率20%以上。“虚拟电厂+抽蓄”模式在江苏试运行,实现秒级响应电网指令,降低弃风弃光率3—5个百分点。
我国在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五大控制系统和机组出口开关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将朝着高效、环保、智能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工程建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也将不断提升。2025 年的抽水蓄能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将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监测和运维中,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精准评估和故障预测。这不仅能够提高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能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同时,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将提升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等关键设备的性能,进一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四、市场发展:多元化与市场化
广东、山西等省份试行“容量电价+电量电价+辅助服务”三重收益模式,但现货市场偏差结算导致利润不确定性增加。随着抽水蓄能市场的开放,投资主体增多,市场竞争加剧,这将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以提升竞争力。2024年抽水蓄能电站主机招标项目显示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5年主机招标更是高峰,估计2025年有约30到40个抽水蓄能电站主机招标。
五、区域格局: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
华北、西北地区主攻新能源配套,西南地区依托水电基地打造多能互补枢纽。2024年,抽水蓄能电站开工项目遍布多个省份,如云南、四川、山西、辽宁、青海、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甘肃、新疆、吉林、福建、贵州和陕西等。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电力系统负荷密度高、新能源占比大,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更为迫切。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需求也有望逐步提升。
2025年,抽水蓄能工程将更加注重生态友好型建设。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例如,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缓冲区,恢复植被,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六、挑战
2025 年抽水蓄能工程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的限制、公众对项目的接受程度以及电网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等问题。但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这些挑战将逐步得到解决。
七、2025年展望:持续增长与国际化拓展
2025年,抽水蓄能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月21日,吉林省召开2025年全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抽水蓄能项目与大型储能电站建设,推动省内电力现货市场持续发展。1月15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5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随着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新型抽水蓄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将与传统抽水蓄能相结合协同。
投资主体的增多,为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新特点。在前期入规及核准阶段,各大投资主体结合以往项目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工作思路。工程建设管理也各有特点,包括分标规划、设备采购等环节。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抽水蓄能行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海外项目的建设。
DeepSeek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在抽水蓄能行业,DeepSeek可以通过智能优化和预测能力,显著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比如DeepSeek能够通过智能优化算法,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和电力价格波动,从而实现更经济高效的能源储存和释放。通过优化调度,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电力过剩时高效储能,在电力紧缺时快速发电,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平衡电网负荷。通过DeepSeek的智能控制,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更高效地整合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火电的依赖。
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DeepSeek可以结合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的新能源消纳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DeepSeek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