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气温骤降,人体的代谢和阳气活动逐渐减弱,对脾胃的负担也随之增加。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能量供给。
尤其是脾虚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腹胀、大便稀溏等问题。如果在冬季不加调养,来年春天体质可能更虚。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历来主张“因时因人制宜”,而针对脾虚的人,冬天不妨试试一种简单又有效的食疗方——益脾饼。
它不仅能温暖脾胃,还能帮助身体储备能量,抵御冬季的寒冷侵袭。
益脾饼的配方包括白术、干姜、鸡内金、红枣和面粉。别看这些材料普通,它们的搭配却十分讲究,体现了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的智慧。
白术
白术是补气健脾的经典药材。《本草纲目》中提到,白术“益脾胃,强筋骨,止汗”,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的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改善脾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干姜
干姜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助阳的效果。《伤寒论》中有多次提到干姜,用于温补脾胃虚寒,尤其适合冬天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人。干姜的加入,能让益脾饼在补脾的同时温暖全身。
鸡内金
鸡内金是鸡胃内壁的干燥部分,在中医中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古人认为,鸡内金能“消积滞、健脾胃”。对于脾虚伴有消化不良的人,它是一个天然的调理佳品。
红枣
红枣是养血补气的良品,也能缓和药材的辛辣性,调和脾胃,补充气血。《神农本草经》中称红枣“安中养脾”。它还能为益脾饼带来天然的甜味,使味道更加可口。
面粉
面粉作为基础食材,提供了益脾饼的主要热量来源。它性味平和,易于消化,非常适合作为脾胃虚弱者的主食之一。
制作益脾饼并不复杂,只需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准备食材:白术30克、干姜6克、鸡内金10克、红枣250克、面粉500克。
处理药材:将白术、干姜和鸡内金磨成细粉;红枣去核,捣成枣泥。
和面:将药粉与枣泥混合,加入适量的温水,逐渐加入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
制作饼坯:将面团分成小份,按压成饼状。
烤制:将饼坯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以180℃烘烤15-20分钟,至表面微黄即可。
这种饼每周吃两次即可。它的味道微甜,带有药材的香气,适合大部分人群。
益脾饼为什么适合冬季吃?
温中补气,适应冬季阳气不足
冬天是阳气收藏的季节,人体内的阳气需要更多保护。益脾饼中的干姜和白术有温补作用,能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手脚冰凉等虚寒表现。同时,这种温补方式不会像一些大补汤药那样容易引发“上火”,更适合脾虚体质。
养胃护脾,缓解节日饮食负担
冬季往往是聚会和节日的高峰期,油腻食物和酒精容易对脾胃造成负担。益脾饼中的鸡内金能帮助消化,白术则能提升脾胃的运化能力,防止“吃多了脾胃受伤”。
滋养气血,改善疲倦状态
脾虚的人常有气血不足的问题,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红枣在这里不仅补充了气血,还让整体口感更宜人,适合长期食用。
谁适合吃益脾饼?
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适合:
经常感觉疲倦、气短的脾虚者;
冬季容易腹泻或食欲不佳的人;
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导致消化功能变差的人;
手脚冰凉、怕冷的虚寒体质者。
不过,湿热体质、舌苔厚腻的人群要谨慎食用,避免过多摄入温热性食物而加重不适。
《黄帝内经》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说明脾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素问》中又提到,“四时脾旺不受邪”,意思是脾胃强健的人更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
益脾饼的配方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结合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既保留了传统中医的精髓,又符合当下的实际需求。
它通过简单的药材组合,全面支持脾胃功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寒冷环境。
坚持每周吃两次,不仅能缓解脾虚带来的不适,还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在寒冷的日子里,与其追求大补,不如用这份温暖而贴心的调养方法,让自己的脾胃也“过个好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