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洲际导弹拦截系统:真的“万无一失”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职场   2024-10-13 11:05   湖南  

10月1日深夜,当中国人民沉浸在国庆的喜悦中时,远在中东的伊朗突然向以色列发射了180至200枚导弹,令人震惊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取得了高达90%的成功率,而以色列一直引以为傲的“铁穹”防御系统却似乎毫无反应,这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最初,关于此次导弹袭击的具体情况,外界说法不一,尤其是以色列官方,坚称他们的拦截系统运作高效,成功拦截了绝大部分来袭导弹。然而,大量来自现场的视频画面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晚的夜空中,密集的导弹如同流星雨般倾泻而下,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相信以色列的说辞。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以色列方面声称,尽管遭受了大规模导弹袭击。

但“铁穹”系统成功拦截了90%的导弹,最终只有18枚导弹突破防线,击中了地面目标。然而,这段说辞很快就被现场视频“打脸”。根据视频画面显示,仅在内瓦提姆空军基地一处,就遭到了密集的导弹攻击。

远不止18枚导弹落地的场景清晰可见,这与以色列官方的说法明显不符。回顾“铁穹”系统过去的拦截记录,如果真的成功拦截了来袭导弹,那么视频画面中应该呈现出这样的景象。

“铁穹”系统提前预判到导弹的飞行轨迹,并迅速发射拦截导弹,在空中精准摧毁目标。此次事件中,“铁穹”系统仿佛完全失效,没有展现出任何拦截迹象,任由导弹倾泻而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伊朗方面的说法:此次导弹袭击的成功率高达90%。


针对以色列在这件事上的“死要面子”,外界不少人开始调侃他们发明了全新的“地面拦截系统”。英国广播公司(BBC)甚至专门进行了一次军事科普,指出“铁穹”系统的设计初衷只是拦截一些射程较近的火箭弹。

主要用于应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零星的火箭弹袭击,对于真正的导弹袭击,它显得力不从心。而此次伊朗使用的“法塔赫-110”导弹,则是一款射程可达300公里,最新型号甚至达到7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速度更是达到了高超音速的5马赫。


BBC指出,要有效拦截这类导弹,必须动用更先进的“大卫弹弓”反导系统,而对于洲际弹道导弹,则需要更强大的拦截系统才有可能。尴尬的是,以色列恰恰拥有“大卫弹弓”反导系统,这套系统是2009年以色列从美国国防公司购买的。

并在2012年成功进行了一次试验,成功击落了一枚来袭的靶弹。尽管以色列方面多年来进行了5次试验,并宣称该系统极大地增强了以色列的防御能力,但从此次伊朗导弹袭击事件来看,“大卫弹弓”显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也不禁让人怀疑,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每个国家都在夸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实际上,很多所谓的先进武器系统在实战中表现出的性能却远低于预期。如果说伊朗的短程弹道导弹袭击,只是对以色列导弹拦截系统的一次实战检验。

那么如果动用洲际导弹,又有哪个国家能够成功拦截呢?就在国庆节前的9月25日,为了回应美国在菲律宾、日本等地部署进攻性导弹的挑衅行为,我国解放军火箭军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


在试射前,我国按照国际惯例,提前通知了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尤其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毕竟这次试射的导弹落点位于太平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射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精准命中了预定目标。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中,即使是美国和法国,也不具备如此精准的打击能力。俄罗斯此前连续三年试射了三次洲际弹道导弹,均以失败告终。对于我国提前通知试射的做法,美国五角大楼表示赞赏。


认为中国的做法体现了对美国身份的尊重。然而,日本方面却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中国没有提前通知距离试射地点更近的日本,是对日本的“不尊重”。事实上,我国此次仅仅通知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一方面是考虑到五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俄罗斯、欧洲都具备发射火箭甚至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在技术领域,大家处于同一梯队。而日本至今尚未掌握成功发射火箭的技术,根本没有资格与其他国家相提并论,这也让日本感到十分难堪。


更重要的是,我国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精准命中目标,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洲际弹道导弹领域,中国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技术,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虽然叫嚣得很厉害,但在实战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正因如此,中国试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后,周边国家瞬间安静下来。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武器之一,洲际弹道导弹不仅具备巨大的杀伤力和极快的攻击速度,而且能够搭载核弹头,是各大国最忌惮、也最信赖的“杀手锏”。


它之所以拥有如此超然的地位,是因为其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0倍音速以上,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虽然已经存在理论上的拦截可能,但还没有任何国家研发出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反导系统。

洲际弹道导弹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赫赫威名,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密不可分。上文中提到,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基础是火箭发射技术,这也是它与其他导弹最大的区别所在。大多数常规导弹都依靠固液态燃料或发动机作为唯一动力来源,但洲际弹道导弹在打击目标时,却巧妙地利用了地球重力。


常规导弹通常是在地球大气层内,以抛物线轨迹攻击目标,而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初期,其实与一枚小型火箭的功能类似,它依靠自身燃料垂直发射升空,大约3-5分钟后,抵达距离地面150-400公里的高空。

当洲际弹道导弹穿越地球大气层后,其速度已经突破每秒7公里,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开始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进入第二飞行阶段。在这个阶段,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一级燃料耗尽并脱落,开始使用第二级燃料继续加速冲向太空。


抵达大气层外沿后,会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做亚轨道飞行。第二阶段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通常需要飞行近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当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会暴露出来,为了躲避敌方雷达的侦测和拦截系统的攻击。

它会在此时释放一些金属气球作为诱饵。完成干扰后,洲际弹道导弹便可以开始向地面目标发起攻击。在第三阶段,洲际弹道导弹依靠自身携带的第一宇宙速度,在下坠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加速。


通常情况下,当它下降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高空时,速度就能达到每秒4公里,约为11倍音速。而当它最终抵达地面时,速度更是高达20倍音速,俄罗斯和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甚至能达到26倍音速,从开始下坠到命中目标,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面对如此惊人的速度和威力,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出有效反应,现有的反导系统很难发挥作用,甚至连对其进行追踪都非常困难。尽管现在的太空红外探测器和超级计算机在理论上已经具备探测和计算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的能力。


但想要真正实现拦截,依然困难重重。更何况,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一次最多可以携带9枚分导式核弹头,而我国又拥有多台导弹发射车,只要一枚弹头命中目标,都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更可怕的是,洲际弹道导弹还可以改装成末端机动弹头,即在弹头上安装多个可以控制飞行姿态的小型飞翼,使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改变轨迹,躲避拦截。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水漂弹”的洲际弹道导弹。


它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像打水漂一样在大气层边缘滑翔飞行,规避敌方雷达的探测,实施突防。有时候,它还会携带尾部喷射动力装置,通过突然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

目前,军事专家们只提出了两种理论上可行的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方案,其中一种是利用高能激光武器进行拦截。激光武器具有发射速度快、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几秒钟内调整攻击方向,即使面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多弹头攻击,它也能做到在2-3秒内攻击一个目标。


然而,激光武器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进行实际应用和测试。据说还有一种微波束武器,可以通过破坏洲际弹道导弹的电子元件使其失效,但这种武器的研发还处于更加遥远的阶段。

对于现阶段来说,军事专家能够实际操作的、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对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范围攻击和拦截。总的来说,这种拦截方式与现有的反导系统原理类似,都是导弹之间的对抗,只不过在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时,需要动用核弹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人们不仅高估了世界各国的导弹拦截系统,也高估了许多国家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作为一种需要在大气层和太空之间穿梭,并以20倍音速飞行的导弹,其技术难度之大,超乎想象。首先,材料问题就是一大难题。

从理论上讲,每个国家都掌握着火箭发射技术,而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原理与火箭相似,应该很容易就能掌握。然而,火箭的起飞重量可以达到700吨,而洲际弹道导弹为了追求速度,需要将重量控制在火箭的1/4甚至1/5,这就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动机燃烧室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飞行时还要承受几十个大气压的压力,其功率之大,足以满足一座城市的用电量。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制造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的材料和工艺,并非一般国家能够掌握。

此外,如此复杂的运行环境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制导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洲际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升空,就完全依靠制导系统锁定目标,在长达35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必须确保制导设备能够承受外部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在导弹爆炸前一直正常工作。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武器装备性能不佳,就是因为制导技术不过关。例如印度,由于制导技术落后,导致其武器装备的性能大打折扣。部分国家由于制导技术上的缺陷,导致导弹精度较差,无法准确命中目标。

因此,即使掌握了火箭发射技术,也只是迈入了洲际弹道导弹领域的第一步,距离真正掌握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