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日强力施压,不限制对华出口就制裁,日首相竟质疑美国

职场   2024-10-23 06:10   湖南  

最近,美国已经不再遮掩,直接向日本发函,要求其强化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

文本中隐含的意思是:日本被传达了一种讯息:如果你不采取行动,我将会先发制人。

“站队”与“生意”哪个更重要?

这道选择题现在正在日本面前浮现。

日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应对呢?

美日芯片竞争

美国近年来公开的秘密是,限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从最初的技术封锁到如今的“结盟合作”,美国的策略不断演变,归根结底就是企图抑制我们的芯片产业,减缓其发展速度。

在半导体行业实力强大的日本,理所当然地被美国视为“香饽饽”。


今年7月,日本已“响应”美国的“提议”,宣布对某些芯片制造设备出口施加限制,但这显然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10月15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向日本驻美大使山田重夫发出了“最后通牒”。

要么加大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要么面对制裁带来的“后果”。


美国提出的理由表面上显得理所当然:为了制止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必须依靠美日荷三国的合作,而单独采取限制措施对美国来说是不公平的。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哪怕是“盟友”,也必须被牵扯进“战斗”,成为打压竞争者的工具。


芯片是科技竞争中的“核武器”。

美国为何如此重视芯片行业?

答案十分明确,芯片是当今科技的根基,对国家的科技能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超级计算机,从无人驾驶汽车到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行业都无法缺少芯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近几年在芯片产业的迅速崛起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

美国的担忧不仅限于中国在芯片技术上的进步,更在于一旦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将可能破坏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垄断,威胁到其霸权的基础。

在焦虑与恐惧的压力下,美国启动了“芯片战”,意图通过切断对中国的芯片技术供应来阻止中国科技的进步。

然而,芯片产业高度全球化,任何国家要单独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都相当困难。

美国若想在这场“芯片战”中获胜,必须联合盟国,建立针对中国的“芯片围堵网络”。

日本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实力雄厚,因此美国自然希望将其纳入盟友阵营。


左右为难的“中间夹心”

美国的层层施压使得日本感到进退维谷。

一方面,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在安全与外交事务上依赖于美国的支持。

在美国持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日本很难拒绝美国的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华投资规模庞大,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的依赖。


如果日本如同美国一样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限制,必然会对其自身经济利益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制行动。

此外,日本公司在芯片制造设备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

如果美国对中国限制芯片出口,日本企业将无法进入这一庞大的市场,这无疑会对日本的半导体行业造成重大冲击。

因此,日本在芯片出口管制方面的立场一直较为模糊,虽然一方面表示对美国担忧的“理解”,但另一方面却始终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

日本的政府和企业都明白,一旦被卷入中美之间的“芯片战争”,他们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大量订单的损失。

随着美国的不断施压,日本国内的焦虑和不满情绪愈发 intensified。

“现在,美国似乎更倾向于通过交易和威胁来施压盟友,不仅是北约国家,日本同样也在遭受这种情况。我对这种做法的公平性表示质疑。”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竞选时曾对美国的“胁迫式外交”表示不满。

尽管心中不满,现实的压力却迫使日本认真思考美国的“提议”。

毕竟,现今全球化的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做到“独自繁荣”。


博弈:芯片出口限制的“范围”

美国对日本的压力,实际上是希望日本能够在中美两国之间选择立场。

日本努力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以保护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对芯片出口限制的具体程度。

美国期望日本能够全力支持其行动,对中国实施如同荷兰ASML那样的全面禁运,完全封锁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途径。

日本希望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尽量满足美国的部分需求。

日本或许会决定限制对中国出口某些高级芯片制造设备,但并不会完全停止对中国市场的供应。


美日之间关于芯片出口管制的较量,不只是两国之间的利益竞争,更是全球芯片产业格局重新划分的重要一步。

若日本最终在美国的施压下妥协,选择与美国联手,全球芯片产业链势必会分裂,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阵营与以中国为主导的东方阵营。

这种分裂无疑对全球芯片行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场灾难。它将引发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混乱和成本的上升,最终损害所有国家的利益。

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技术封锁并未能有效解决问题。

相反,这通常会激励被封锁的国家,加速他们的自主研发进程。

中国始终具备从零出发的勇气与决心。

突破,从“备用”到“核心”

你还记得华为的“备用轮胎计划”吗?

在美国断供的危机中,华为海思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推出了“备胎芯片”,成功应对了美国的压力,同时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芯片的潜力与韧性。

华为的境遇反映了中国芯片行业的状况,也是中国科技公司在外部压力下的普遍应对策略:自主创新,打破限制。

中国政府对芯片产业的支持和投资持续加大,这促使许多企业和人才纷纷投身于芯片行业的成长。


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在迅速发展,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再到材料和设备,均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制约,恰好突显了中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方面的不足之处。

要让中国芯片产业真正实现自主可控,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具备关键设备和材料的自主研发能力。

这需要中国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持续支持。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了打击,也影响了全球芯片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的技术与市场可能会带来显著的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探索多样化的芯片供应链,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去美化”的芯片潮流,可能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选择……

总结

芯片代表了全球科技进步的成果,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将芯片视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最终将损害各国的利益,阻碍全球科技的发展。

开放协作和互利共赢是全球芯片产业发展应走的正确道路。

中国希望与各国携手合作,积极推动全球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观察者网——美国“中国委员会”向日本发出紧急警告:若再不对中国采取行动,就将对你采取措施。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