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连队基础设施薄弱,没有照明设备。一名藏族群众为了感恩连队官兵曾在风雪夜拯救了他们一家人和羊群,特地为连队送来了家中仅有的一盏煤油灯。”前不久,西藏阿里军分区某团邀请“特级战斗英雄”彭青云的妻子李彦青老人,与官兵开展视频连线,通过“云课堂”的方式为官兵们讲述连队往事。该团借机以“煤油灯下话传统”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普兰边防连前身为进藏先遣连,70多年前,该连官兵以牺牲63人的代价,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阿里高原。后来,部分官兵奉命驻守普兰,这其中就有彭青云。李彦青说,当年,官兵就是在那盏煤油灯摇曳的灯光下挖地窝子、垒石头屋,在马厩里写下“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集体负责、对个人负责”的铿锵誓言。
随着发电机普及,这盏煤油灯早已被连队官兵珍藏起来。走进先遣连旧址,二级上士白玛扎西指着存放煤油灯的地方告诉记者,当年那位赠送煤油灯的藏族群众正是他的爷爷。每次看见这盏煤油灯,他都会想起爷爷的话:“解放军给咱们送来幸福,我们要把他们当作亲人。”
“一个个营房旧址、一条条巡逻路,都记录着高原官兵奋斗拼搏的足迹。”该团领导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积极整合驻地红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把奋斗的课堂延伸到任务中、哨位里、巡逻线上,从风雪边关的发展变化里感悟奋斗,形成了“一连一特色”系列课堂,引导官兵在不懈奋斗中成为戍边钢钉。
看着被岁月浸染的煤油灯,记者与官兵分享前不久的一次巡逻经历——什布奇边防连前往一处巡逻点位的路途中,需要走过一条简易砂石路,这条路的两侧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谷,砂石路像带子一样从山脚绕到山顶。
“这条路是先辈们用双脚一趟趟走出来的。21公里,122道弯,我第一次走这条路时紧张得手心里全是汗。这两年,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拓宽加固,走起来才有了一些保障……”该连连长曾佑钢接过话茬。
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畅谈自己在雪域高原的亲身经历与感悟。每一处遗迹旧址,都是连队一茬茬官兵“艰苦奋斗、忠诚守边”的见证。
在团部,记者看到该团创排的以驻地红色资源为素材的文艺情景课。其中,既有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作斗争,在病情恶化、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也坚决不肯使用全连仅有的一盒盘尼西林的故事,也有“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更有发生在官兵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该团领导介绍,接下来,他们将通过红色文艺情景课,教育引导官兵争做“政治可靠、能力过硬、扎根边防”的高原戍边卫士,激励边防官兵书写好新时代的“铁马秋风”和“边关冷月”。(■本报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刘晓东)
2025军队文职招考100问(报名篇)
吉林省榆树市退役军人杨术杉历时6年寻访整理72位参战老兵故事编纂成册——“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退役军人安置条例》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公布一起案件查处情况——破坏军用光缆受严惩
选拔培养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老兵“信息池”接入后备干部库
退役士兵安置出新招——指令计划与择优上岗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