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很多明粉都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明军的强大,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朝末年的明军,在自己的军营里表现得往往很拉胯,但是只要投降了,清军立刻战斗力爆表,疯了一样地卖命。
关于这个问题,当时明朝官员也很纳闷,所以在一次战斗之后,一个官员就审问被俘的八旗汉军:“你们为何背叛大明,要给奴虏卖命?”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一般的士兵投降过去,可以得到一个老婆,加 8 只牛羊和一头驴的待遇,如果战死,还能得到 150 两银子的抚恤金,并且这只是一次性的现金补偿,还不包含丧葬费和有功人员的家属津贴。所以这才有 “何处有满饷,关外皇太极” 一说。
回头再看咱大明,崇祯年间,大臣卢象升、杨嗣昌等人下基层视察,回来之后感叹道:“此辈经年戍守,身无挂体之衣,日有一餐之饱。” 意思就是,明朝大部分基层士兵衣不蔽体,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简直是一群叫花子兵,就连吃饱穿暖都谈不上,何来战力可言?
这时候有小伙伴会问,保家卫国的军人不应该地位很高吗?怎么在明朝却沦落到如此的田地?这一切,就要从明朝立国之初制定的军户制度开始说起。
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引以为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废百姓一粒米。” 紧接着,就把百姓分为了军户和民户。军户负责出人参军打仗,没有战事的时候,你就耕田种地,自给自足,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向国家缴纳赋税;民户则不用出人参军,但是你需要缴纳赋税,以保持国家的政权运作。
但是说到军户最大的弊病,就是世代当兵,不能脱离。普通百姓种田或者经商可以挣钱发财,而军户除非恩典,永世不能脱离军籍,地位比普通百姓还差。到了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军田被军官和士卒侵占,军户收入难以保证,连打仗都要自备武器和干粮,所以才有 “10 个军户 9 个穷” 一说。
世代为军,也让很多军户讨不到老婆,因为给军户生了儿子,就代表这个儿子以后大概率也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军打仗。
可以说,当时的清军能够顺利入关,一部分就是钻了明朝制度的空子。你在明朝不好混,那就投降到我这边,我给你三高政策:待遇高、福利高、地位还高。差不多的,明军到我这边直接入编,立马编入汉八旗,理论上,就是和满八旗、蒙八旗是一个段位级别,谁也别瞧不起谁。
当时明军叛将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位,他们在明朝的时候就是个总兵,平时你都见不着皇上,因为级别不够。结果到了满清这边,皇太极是怎么做的?率诸贝勒出德胜门,十里迎接,规格和尊重直接拉满。并且你带来的部队还归你指挥,人事任免权力通通交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跟皇帝汇报,不用在明廷的时候卑躬屈膝的,干什么事还要去看文官和宦官的脸色。
所以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明末百万明军被 10 万清军打得节节败退,真的不是说他们有多弱,而是他们真的不满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