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电动汽车需要电驱动系统(EDS,Electric Drive System)实现动力输出与控制,电驱动系统已成为汽车的核心系统之一。电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变)速器组成。
随着特斯拉Roadster以及全家桶”S3XY'系列车型的开发,特斯拉电驱动系统经历了四代技术迭代:
(1)第一代电驱动系统应用在Roadster,得到AC Propulsion授权使用异步感应电机作为驱动电机,控制器应用IGBT单管并联技术,最早开发且交付量少,少为世人所知。
(2)第二代电驱动系统用在Model S/X ,控制器改为立体构造,类似叠层三明治结构,异步电机和控制器左右对称布置。
(3)第三代电驱动系统应用在Model 3/Y ,首次搭载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中应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并改变了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整体更加紧凑。
(4)第四代电驱动系统优化了输出三相电气连接的保护,增加了红外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上以前用螺丝固定的接插件位置,现在改用了搅拌焊接的一体成型工艺,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电机油滤外壳整体铸造,滤芯内置,不再可更换,等等。
特斯拉早期大事记:
2003年7月,马丁·埃伯哈德和马克·塔潘宁成立特斯拉汽车公司
2004年,埃隆·马斯克作为投资者加入特斯拉
2005年,特斯拉与AC Propulsion(通用EV-1项目工程师Al Cocconi创立)合作开发骡车,制造模拟传动系统,以适配Lotus Elise的底盘
2006年,特斯拉制造了大约10辆工程/评估原型跑车
2007年,特斯拉放弃模拟架构,使用数字化IGBT和单速变速箱,制造了14辆验证原型跑车
2008年1月,创始人兼CEO马丁·埃伯哈德离开了特斯拉(2016年9月被小康股份聘为公司新能源汽车顾问,注:上个月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
2008年3月,Roadster正式投产,目标是每月生产100辆
2008~2012年间,特斯拉共售出2450辆Roadster
-2-
特斯拉第一代电驱动系统
2006年,特斯拉早期推出的豪华电动跑车Roadster开始使用异步感应电机,2008年电驱动部分开始量产。
▲Roadster电驱动系统:1-驱动电机;2-减速器;3-电力电子部分(PEM)
Roadster初始设计使用185kW电机,并匹配了两挡变速箱,一档用于快速启动,0到60英里每小时在4秒内,二档用于最高速度,超过120英里每小时。一挡齿比为4.2:1,二挡齿比为2.17:1,终传比3.41:1(14.322/7.399),由英国Xtrac提供变速箱解决方案,但制造问题耽误了量产,重新设计的电机和性能更高的电子器件提供了更大的功率,后被单速变速器所取代。
特斯拉早期Roadster电机主要参数:
电机类型:三相四极感应电机
交流电压:375 V
重量:52公斤
功率:185kW
转速:14,000 RPM
当初就是由于两挡变速箱的量产难度太大,导致了Roadster发布的严重延误,甚至一度让特斯拉濒临破产倒闭,而因此才有了后来马斯克出任首席执行官,同时特斯拉也最终宣布更改方案,采用固定齿比为8.27:1的BorgWarner单速减速箱,并且换装215kW电机。
这里我们也得到一个小经验:搞不定变速箱的时候,把电机搞大也是一样的。
Roadster异步感应电机,峰值功率 215kW,最高转速13000rpm,最大转矩430Nm,功率密度2.25kW/kg,电机开发商:富田。
特斯拉成立后,包括第一代Roadster逆变器中用到的IGBT单管并联技术,从AC Propulsion(2006年被小康股份1亿美元收购)处获得了技术授权,生产了500台电驱动总成。自此之后,多管并联成为特斯拉逆变器设计的主要特征。
Roadster的电机控制部分称为PEM(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Tesla Roadster PEM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中一半的空间为高压连接件、高压继电器和保险丝等,另一半为逆变器部分。
早期可量产车规级IGBT模块产品寥寥无几,市场基本上没有满足特斯拉对功率输出、可靠性以及外形尺寸的要求,当时也没有厂商愿意为特斯拉定制昂贵的车规级功率模块产品。
▲PEM在Roadster整车上的布置
当时IGBT单管虽然电流规格尚小,但是供应商较多,总部同样位于加州的IR公司(已被英飞凌收购)和特斯拉进行了技术交流,定制了IGBT单管集成到逆变器中,早期185kW方案采用的IGBT单管为标准TO247封装,每个开关由14片IGBT单管并联,总共使用84个igbt单管。
-3-
特斯拉第二代电驱动系统
2012年6月,特斯拉model S/X异步三合一电驱动开始量产,T型布局:
减速器居中,电机和控制器左右布置。
特斯拉model S电机主要参数:
额定电压:375V
峰值功率:215kW
峰值扭矩:370Nm
峰值转速:14000rpm
特斯拉第二代电驱动分为LDU(Large Drive Unit,大电驱,用于后驱)和SDU(Small Drive Unit,小电驱,用于标准版前后驱和性能版前驱)两种。LDU体积和功率较大,SDU则相反,其在车型上的配置可以小结如下:
Model S后驱版:后轴LDU
Model S标准版:前轴SDU+后轴SDU
Model S性能版:前轴SDU+后轴LDU
如上图,特斯拉这一代电驱动总成也由三部分构成:异步电动机(照片中右侧壳体)、电机控制器(照片中左侧壳体)和中间位置的减速器和差速器。
注意这不是两个电动机。
打开外壳,先将右边的逆变器部分与减速器+差速器外壳分开。
电机控制器的作用是基于功率半导体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对电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使其按照需要的方向、转速、转矩、响应时间工作,主要由功率组件、控制软件和传感器等组成。
2012年量产的Model S的逆变器放弃了上一代84个小单管平铺的方式,改为三角形立体布局,2015年量产的Model X也沿用同样的设计。
功率器件方面采用与第一代相同规格的TO247单管器件,每个开关为16个IGBT单管并联,共用了96个IGBT。
逆变器发热量非常大,中央部分的孔用于散热冷却,并没有设计弯管。
逆变器呈立体三角布局,每相或者说每个半桥部分占据三角的一个面。三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是高压直流输入部分和高压交流输出部分。在直流输入侧另有三块小三角形PCB。
每相的功率板贴合在铝散热器上,给IGBT和膜电容散热,膜电容被四面铝壳包围,三个铝散热器的水道是彼此独立并联流动的,保证三相散热效果一致。
逆变器将电池400V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驱动电机,峰值电流可达1400A,大量功率器件挤在狭小的空间中给散热增加很大难度,同时考虑到汽车运行时不可避免的振动,所以汽车级的应用给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带来新的挑战。
特斯拉这款逆变器设计复杂、结构立体、装配工艺繁复,各种PCB板就有十几块,是目前单体容量最大的车用电机驱动器了,这种设计和装配工艺以及物料的需求,没有量的支撑根本搞不定供应链。
下图三根引线的三相接线线束(带有白色标签),从逆变器输出端(顶端)引出,从齿轮差速器壳上进入壳体,通往驱动电机。
逆变器可以改变感应电动机上的磁场旋转方向,电动机将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可以倒车。
三相异步电动机部分,电机定子安装在铝制外壳中,外壳内部是中空的,并有隔板保证强度,定子中充满冷却液进行冷却。
三根电源供应线的铜排,从电机的壳体里伸出。驱动电机定子装在机壳内。
特斯拉这一版本的车型使用了感应电动机,不需要使用永磁体,所以不会消磁,成本也更低。但由于感应电动机的运行特性,转子容易发热。低转速运行的异步电动机在电动汽车上相比永磁电机效率并不高。
这是插入电机定子中的转子,铜质 '鼠笼 '结构。转子转速可以达到16000rpm。高速行驶时,异步电动机效率更高。
转子轴是空心的,冷却液在内部循环。
在工业感应电机的生产制造中,鼠笼式电机的鼠笼通常都是用铝铸造而成,由于铝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熔点(660.4℃)且成本也有优势,所以铸铝转子一直是感应电机转子的主流。
弊端就是使用铸铝转子的感应电机效率有限,如果使用电导率更高的铜来制作鼠笼,电机的效率会大幅提高,但问题是铜的熔点高(1083℃),存在铜芯转子难以铸造、铸铜端环气泡过多等问题。
通过焊接手段制造铜芯转子是主流的技术手段,其制造过程是先将铜条插在转子槽中,再在两侧焊上端环。
但制造铜芯转子的焊接工艺需要采用感应钎焊,成本较高。且由于电机转子的工作条件,对焊接点的强度要求高。
特斯拉的专利《Rotor Design for An Electric Motor》,采用了焊接铜工艺,特斯拉制造了一组表面镀银的铜质楔子,将这些楔子插入了铜条端部的间隙之中,这样一个机械构造的端环就制造完成了。
插完楔子之后,在楔子和铜条之间进行焊接,这个焊接要求比焊接方案中端环的感应钎焊成本、难度都低。这样的一个机械构造的端环能够实现低成本、实现批量化生产、实现电机高效率运转。
焊接之后,再在两侧套上禁锢端环,禁锢端环的束缚保证了转子的机械强度。特斯拉的专利此种方案实现了低成本、高可靠性铜芯转子的制造,是特斯拉异步电机的核心技术。
▲特斯拉异步电驱爆炸图,注意器逆变器是圆筒形立体三角布局,LDU
不带外壳的整个电动机(定子和转子部分)重30kg。
由于电机最高转速达到了16000rpm,而车轮需要的最高转速也不过1700rpm(车速已经超过200km/h),所以为了将电机动力传递到车轮,必须使用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加扭矩,因此,减速器和差速器是电动车驱动总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分开中间部分的差速器外壳,可以看到特斯拉电动汽车使用非常简单的单挡减速器,其中的变速齿轮为单速(无变速),它的齿轮比为9.5:1。
拆开的减速器。
与一般的家用轿车一样,变速箱中的差速器没有差速锁。
2017年新T型布局,注意逆变器外壳已经不再是圆筒形:
▲Tesla SRDU(Small Rear Drive Unit)
▲Tesla SRDU(Small Rear Drive Unit)
减速器后壳体与逆变器共壳体,前壳体与电机共端盖。
▲Tesla SFDU(Small Front Drive Unit)
▲Tesla SFDU(Small Front Drive Unit)
左侧电机,中间减速器,右侧控制器。
IGBT单管的布局和散热方式有了重大改变。每个半桥上下桥臂中的IGBT单管背靠背通过低温焊接固定在散热器上,并用夹具进一步加强。
另外,特斯拉对供应商提供的IGBT单管增加了特别的规格分档要求,对IGBT制造的后道工序以及供应链管理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IGBT单管的连接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不再需要功率板连接IGBT单管,而是采用倒插的方式与驱动板相连。因此不再需要折弯IGBT单管管脚,降低了安装成本。
这一代整体构造更为紧凑,功率密度达到33.3kW/kg,外形小得多。
特斯拉选择分立器件的原因首先是成本,即使是同样的DBC、芯片等,模块的封装成本更高,并且需要设计不同的封装,定制化的成本和风险都更高,并且内部也是多个芯片串并联而成,TO247已经大规模使用多年,多方面原因都使得模块成本更高。
另外,在Model S/X设计之初,主流IGBT使用的英飞凌HP2模块最大125kW,特斯拉375kW需要并联3个,当时模块达不到特斯拉的功率需求,既然要并联,还不如直接选择封装更小、成本更低的TO247并联方便灵活。
▲特斯拉异步电驱爆炸图,注意其逆变器结构已经做了设计变更,SDU
▲Tesla SFDU(Small Front Drive Unit)
▲Tesla SRDU(Small Rear Drive Unit)
特斯拉Model S和X共用的两套电驱系统,均是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的左中右布置结构,即电机和制器布置在减速器两边,除了电机结构、冷却方式有差异外,逆变器内部结构也稍微有些不同。
▲Tesla SFDU(Small Front Drive Unit)
-4-
特斯拉第三代电驱动系统
从第三代开始,特斯拉用上了永磁同步电机和碳化硅器件,是这一代电驱系统的最主要特征。
Model 3/Y 前轴采用感应异步电机,后轴则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外形尺寸更紧凑,运行效率高更容易控制。
此搭配方案能够较好利用感应电机高效区在高速、永磁电机高效区在低速的特点,进行两者工作区域效率的互补。
特斯拉Model 3的主逆变器采用SiC功率器件,电能转换效率显著增加,续航里程提升5~10%。相比于硅基材料,SiC具有耐高压性、高速运作、热传导速率快等优势。
电机和减速箱采用油冷却且内部油路相通,控制器单独采用水冷却。外部可以看到油泵、滤清器、热交换器,系统整体外观复杂突兀,体积较小。
机壳采用装配式油道结构,为了减少零部件数量,直接将机壳内套与后端盖铸成一体。机壳内部有绕组铁心、转子、旋变、温度传感器。
转子轴外花键输出,三相线及低压线束直接用甩线方式连接到控制器。电机前端和减速器共用一个轴承。
旋变转子直接过盈装配在轴上。轴承处装有多层波形弹簧垫圈,轴两端各有喷洒冷却油给绕组铁心端部和两端轴承,转子通过圆螺母进行锁紧。
定子外径:232mm;内径:151.4mm;槽数:54;铁心长度:134mm;气隙:0.8m。定子铁心为粘贴固定,定子冲片外径:232mm;定子内径:151.4mm、铁心长 134mm,冲片厚度:0.25mm 。
机壳+定子总重:28.18kg;绕组铁芯:23.92kg;铁芯:17.16 kg;铜线:6.76 kg。
转子铁心外径:150mm 内径:70mm,V 型结构,转子在轴向上分为3段,采用斜极,转子叠压同定子,无扣点,无焊缝,有胶点。
电机转轴采用中空轴,分段,通过焊接连接。
▲特斯拉异步平台的四种定转子
油滤和热交换器。
特斯拉model 3的减速器和差速器。
一轴,连接电机输出。
二轴(中间轴)。
差速器总成和中间轴大齿轮。
Model 3平台减速器共有3种速比:9.036、9.344、9.733。
差速器总成和中间轴大齿轮。
第三代相较于第二代产品更为紧凑,尤其是逆变器部分。特斯拉逆变器从上一代开始就选择不带盖板,紧贴减速器,因此减少了逆变器的重量和体积。并且第三代的逆变器选择了全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
▲特斯拉model 3的SiC MOSFET模块
SiC具有高电压额定值、高电流额定值以及低导通和开关损耗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大功率应用。Model 3为第一款采用SiC功率模块的纯电动汽车,开创了SiC应用的先河。
PCBA只有一块,集成了控制、驱动等全部硬件,PCB通过焊接与下面的SiC MOSFET相连,SiC器件、DC滤波模块、薄膜电容、交直流母排、低压接插件等结构一目了然,这种设计缩短了驱动信号的走线长度,减弱驱动信号的干扰,也减少接插件的使用,节约成本,相比Model S/X的要简单不少。
▲左:model S控制器,右:model 3控制器
提高电控系统效率方法主要是优化软件算法和降低硬件功率损耗,电控的损耗主要来源于IGBT开关损耗/导通损耗、二极管稳态损耗/反向恢复损耗等这种发热相对较大的电子元器件。
经过这么多年开发迭代,把硅基的功率模块潜能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于是损耗更小、性能更高的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元器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碳化硅器件的性能优势如下:
(1)更大的禁带宽度,耐受更高温度。
(2)更高的击穿电场,耐受更高电压。
(3)更高的热导率,散热更优。
(4)更大的电子饱和漂移速率,具有高频特性。
SiC MOS替代传统Si IGBT,大约能提升5~10%的续航里程,相同电流等级的SiC MOS和Si IGBT相比,芯片水平尺寸目前约为IGBT的1/3~1/4,但SiC MOS的散热要求要高于传统Si IGBT模块的封装。
Model 3所用的SiC型号为意法半导体的ST GK026。在相同功率等级下,这款SiC模块采用激光焊接将SiC MOSFET、输入母排和输出三相铜进行连接,封装尺寸也明显小于硅模块,并且开关损耗降低75%,芯片数量及总面积也均有所减少。
特斯拉逆变器的设计只考虑一种模块封装形式,重复利用了机械和散热设计,用24个TPAK模块构成了经典的Model 3/Y逆变器,也降低了成本。24个模块排列紧密,每相8个,单个开关并联4个。模组下方紧贴水冷散热器,并利用其进行散热。
这一代特斯拉逆变器大量使用激光焊工艺,整个逆变器共计只用了44个螺钉,Model 3 由一块PCB完成了电机控制器常见的控制板、驱动板和转接板的设计,优点是:
(1)低压接插件、连接器和线束几乎是仅次于IGBT和母线电容的第三高的高价物料,减少了接插件和连接器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2)取消了线束的连接,减少了传导的途径,有利于对电机控制器EMC的控制。
(3)PCB由两到三块降低为一块,减少了物料的种类,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这种控制板、驱动板和转接板一体化的设计也是现在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缺点是定制化程度很高,且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要求产品具有高可靠性。
-5-
特斯拉扁线电机
2021年,从Model 3到Model Y,通过3D6,特斯拉已完成由圆线电机向扁线电机的切换。当Model Y搭载扁线电机后,电机体积和功率密度都有所优化。扁线电机优势在于功率密度较大且成本也有降低。
特斯拉第三代各版本电驱:
(1)3D1:202kW/17000rpm/404Nm,永磁同步,油冷,圆线,3D1用于Model 3/Y标准耐力版的早期进口版本。
(2)3D3:137kW/17000rpm/219Nm,交流异步,油冷,圆线,3D3是一款前驱,用于所有 Model 3/Y 四轮驱动和高性能版本的前轴上。
(3)3D5:180kW/17000rpm/326Nm,永磁同步,油冷,圆线,用于 Model 3 的后轮驱动长续航版本,现已停产。
(4)3D6:220kW/19000rpm/440Nm,永磁同步,油冷,扁线,是特斯拉首款扁线电机,常见于早期国内标准版Model 3/Y。
(5)3D7:194kw/19000rpm/340Nm,永磁同步,油冷,扁线,3D7对应的是现款Model 3/Y的国内后轮驱动版本,是目前最畅销的车型。
▲Tesla油冷扁线电机串图
▲Tesla 首款10层油冷扁线电机(3D6)
3D7是新工艺电机,3D6是老款电机,新电机为了节省成本,扭矩降低应该是电机的核心材料钕铁硼磁铁变为了钐钴磁铁,材料成本前者比后者贵了一倍,且前者的磁场强度要比后者高出1/3,后者的好处就是耐高温成都要比前者高一倍。
特斯拉之前的圆线电机冷却较为复杂,新版电机的扁线漆包线重量约为5.78kg。
3D6是特斯拉中国制造的高端电机,采用扁线技术,3D1是富田电机的圆线技术;3D6比3D1多出了18匹马力和36N·m扭矩。
扁线绕组并不意味着绕组越多越好,它的关键功能是为电机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
扁线绕组通过使用矩形形状的铜条,将其简单堆叠在插槽空间内,使电流可以通过直径更粗、表面积更大的扁线逐渐分散,从而降低发热量。
新的扁线电机冷却思路大体沿用之前圆线方案,在细节上对定/转子进行了优化。
特斯拉扁线电机每个节点由两层焊接在一起,每一排有5个焊点:
新版扁线相比老版圆线,机壳、定子和转子有差异,这正是冷却系统不同所带来的具体表现。
新定子铁芯取消了原外表面的横纵油槽,依旧保留了内油道,同时采用了激光焊接。
良好的散热性能意味着电机可以提高持续输出功率和降低能耗。转子虽然外表相似,但几乎是完全的新设计。
▲全新的铁芯冲片
原设计电机转轴的方案是“大直径中空+焊接”,电机轴笨重且制造难度大,新的电机转轴更加“苗条”,同时油孔的位置及数量更加针对性,甩油效果更好。
新设计的重量减少0.5kg。
▲特斯拉第三代电机型号及参数对比
-6-
特斯拉Model S Plaid后电驱动系统
受限于电机转速,即便是近200万元的保时捷Taycan Turbo S,最高时速也仅停留在了260km/h(用了两挡变速箱)。
决定电动车极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电机的转速。电机转速越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就可以越快。但是转子的速度太快,可能会导致电动机的损毁。所以以往的电动车会给人高速之后后劲儿不够的感觉。
而特斯拉Model S Plaid,却能达到零百加速2.1秒、最高时速322km/h,其秘诀在于三台电机采用了首创的碳纤维套筒转子,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万转。特斯拉在转子外层加入了一个碳纤维套。
碳纤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能有效减少转子温度,转子温度很大一部分来自定子,碳纤维能有效减少热传导,可以减少磁钢退磁风险的同时减少高转速下的离心变形;第二,增加转子磁通量,在同等输入电流下,电机转速增加、做功变大、效率提高。
2021年6月,新款特斯拉Model S Plaid已经交付美国用户。
特斯拉model S Plaid车型采用三电机布局:前轴单电机、后轴双电机,此处分析后轴电驱动系统。后电驱系统采用双电机分布式局,实现了左右车轮的适量扭矩控制。
后电驱动系统采用左/中/右壳体结构,传动系统为平行轴式结构,采用中联板进行传动系统的支撑,输入轴内孔安装有导油柱,并将油液导入转子轴;左/右驱动电机为同轴布置,采用二级减速传动系统,内部无差速器结构(采用电子差速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差速器)。
▲Tesla Model S Plaid后电驱动系统爆炸图
转子外表面为碳纤缠绕技术,分油盘与转子轴为过盈压装;电腐蚀轴承压装至转子轴内腔并与旋变支架弹性接触;端面油孔为4个,并与分油盘接触实现更好的甩油效果。
▲Tesla Model S Plaid后电驱动系统-传动系统爆炸图
Tesla model S Plaid的后驱电机是首个采用带碳纤维保护套转子的电机:
▲Tesla Model S Plaid转子铁心冲片和转子总成
Tesla model 3电机内部转子的永磁体是单V结构,嵌在叠片内,永磁体的固定要完全依靠叠片的强度,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受到的离心力也就越大,需要更高强度的固定,否则转子边缘的部位(隔磁桥)容易受到较大的应力而损坏。
▲Tesla Model 3单V永磁体和冲片结构
隔磁桥过薄高转速下会导致损坏,过厚会导致产生局部闭合磁场,这部分磁场限制在转子内部,产生热量,加剧转子损坏风险,同时这部分磁场没有跟定子磁场产生相互作用,磁场被白白浪费,所以隔磁桥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Tesla Model S Plaid转子铁心冲片和转子总成
Model 3上碟片结构上的隔磁桥已经很薄,而到了Model S Plaid,面对这一矛盾,Tesla直接取消隔磁桥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磁通量,该设计把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气隙进一步减少,极大的提高电机效率。
由于碳和铜的热膨胀率不同,再加上碳纤维必须以极高强度包裹转子,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加入碳纤维套筒之后,转子转速上升的同时,风险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电动机性能也就有了明显的性能提升。但使用碳纤维材质来束缚转子,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
在相同的转速下,碳纤维套筒转子电机比传统的电机会产生更大的扭矩,同时消除了隔磁桥等结构可以产生更大的磁通量,更高的峰值扭矩。在相同的速度下,碳纤维套筒转子电机可以减少磁泄露,更好的利用变频器的电流,比传统的电机的峰值功率增加至少25%的功率。在高速情况下,可以产生更高的功率而无需增加永磁体的使用。
碳纤维转子保护套能够适用超高速电机,采用碳纤维转子缠绕技术大大延长了电机使用寿命,采用缠绕工艺生产,不导磁、高速旋转时动平衡性好。
7
特斯拉第四代电驱动系统
2023年10月中旬,特斯拉在工信部给Model Y备案了两款新的电机,4D1和4D3。而备案的这两款电机,也是目前特斯拉最新的第四代电机单元,其实在北美市场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目前4D1型电机已经在最新款美版Model Y车型上搭载。当然,现在门店展厅内和正在交付的特斯拉Model Y还是使用3D6和3D7电机版本的车型。
改款Model 3预计将搭载代号4D1和4D5的第四代电驱,目前已经曝光的型号有两种,分别是面向性能的4D1和面向家用的国产4D5。
第四代电机采用了Hair-Pin扁线绕组,不同的是新一代产品采用了每槽8层的绕组设计,而上一代采用的是10层的绕组设计,成本更低、转速更高。
第四代电驱的主要改进:
(1)不再使用泄放电阻(可能使用电机绕组对母线电容放电)
(2)使用本地隔离偏置为栅极驱动器电路供电,以降低噪声和栅极驱动串扰
(3)使用集成的磁通门电流检测电路(以减小尺寸和成本)
(4)当 SiC MOSFET 短路时,使用支柱驱动执行器来断开电机绕组
特斯拉第四代电驱动系统,美国德州工厂生产。现在用于model Y,相信很快就会移植到model 3。
这套电驱动系统之中逆变器部分变化最大。
▲左:第四代,右:第三代
控制器壳体外观部分能够看出明显的不同。这是原来Tesla model 3逆变器外壳,对比一下,变化很大。
新外壳看起来更紧凑。高低压连接器壳也一体铸造了,这个降本思路只能说超级赞。特斯拉又勇敢地第一次吃了螃蟹。
电机一侧的视角。
这是原来Tesla model 3电机一侧,变化主要是调整了油冷器和油滤的位置。
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上面这个油滤了,外壳居然一体铸造了,这设计师的脑回路不是一般的清奇。
原来油滤是铁皮外壳,很容易磕碰,现在外壳改成铸造了,如果磕坏了,岂不是无法维修更换?
右下角是上一代model Y的油泵和油滤,集成到一起。现在又分开,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
电机端变化不大。旋变。
波形弹簧。
第四代电机采用的是扁线油冷方案,同样是采用Hpin扁线绕组技术,但与上一代的10层绕组相比,新一代产品改为了每槽8层绕组设计。
特斯拉为何放弃10层扁线技术,回归8层绕组技术呢?
更多的扁线绕组会增加10层Hpin技术的制造难度和良品率,从而提高成本。通过采用槽内8层设计,特斯拉在保持电机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良品率。
尽管降低了扁线绕组的数量,但其性能仍然能够保持220kW的最大功率。
内置滤芯说是可以终生免维护,但这其实完全是把用车成本转嫁到用户头上,想当年很多油车的自动变速箱都说是终生免维护,甚至也是内置滤芯,后来怎么样?齿轮油衰减后严重影响变速箱性能,不换油甚至引起损坏,换油还换不了滤芯,要拆变速箱,更麻烦成本更高。
油滤不可拆卸不可维修,马斯克把一次性易耗品的精神贯彻到底,反正追求就一个字:便宜。
pcb
变压器做到板子上
▲第三代控制器
第三代控制器母线连接器和低压信号连接器采用标准接插件,水道用螺丝进行固定,可拆卸。
第四代控制器壳体、母线连接器外壳、低压连接器壳体以及水道和水嘴采用一体铸造,这一状态的控制器体积明显减小,装配更简单,显然成本更低。
特斯拉为了降低成本,连螺丝都帮你省下来了,因为在逆变器中,以前用螺丝固定的位置,现在改用了搅拌焊接的工艺。
一旦SiC MOS短路失效,DSP将发出命令来激活执行器,来推动且断开逆变器输出端子,以防止电机绕组短路。当端子断开后,保险丝将承受所有电流,并安全无电弧熔断。端子断开以防止在高速运行时前置电机被抱死导致汽车失控。
能铸应铸尽铸。
四代控制器三相端子处的圆形器件为红外温度传感器,铜排上集成了熔断器,增加了抗电弧设计,提高了车辆碰撞安全性。
第三代控制器使用层叠铜排,通过塑胶支撑与绝缘,第四代控制器直接注塑,功率部分融为一体。
来源:AEE汽车技术平台
扁线分布图领取
资料领取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2024第五届中国电机产业链大会暨第四届电机材料与制造装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