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司法部要主动研究提出立法建议,要研究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等新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货币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和挑战。例如,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其在金融交易、财产认定、犯罪侦查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空白和监管难题。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涉及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歧视等诸多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解决,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新兴领域的健康发展。
研究重点要放在虚拟货币的匿名交易环境中,如何准确追踪和确认权属是一个重大难题。司法机关需要依赖复杂的取证手段,如分析交易记录、智能合约代码,追踪IP地址和地理位置数据等,构建多元化的证据链,以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大,选择最佳变现时机以最大化价值回收是司法机关的一大挑战。同时,如何在合法渠道与高效交易之间寻找平衡点,确保变现过程符合法律法规,亦是难题。此外,还需合理分配变现所得,确保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得到妥善处理。
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是构建合规框架的基石。应界定不同类型虚拟货币的属性,如加密货币、稳定币、功能性代币等,明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是否被视为财产、商品或是其他形式的资产。
确立虚拟货币的合规要求,包括注册备案、信息披露、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措施等,确保市场参与者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大模型人工智能应聚焦公共法律服务方面,通过引入大数据和大算力的AI大模型,以及与地方政府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算力投入高成本的问题。
采用业务系统与安全一体化融合设计,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训练数据安全和可信共享,以及引入零信任技术、司法信息可信溯源技术和可信计算体系等措施来保障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可控性。
强调司法行政人工智能评测技术的重要性,包括网络攻防对抗和系统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验证和评测技术的研究。
司法部主动研究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等新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填补新兴领域的法律空白,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治统一。同时,也为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和规范,促进了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繁荣发展,维护了金融稳定和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