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 | “书香漫北辰 网聚好声音”音频展播活动第63期

民生   2024-12-04 14:53   天津  



全民阅读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读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爱好,他多次讲述与书籍的不解之缘,分享读书学习的感悟,倡导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良好氛围,北辰区委网信办联合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开展“书香漫北辰 网聚好声音”音频展播活动。


本期活动,我们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上的发言、调研时的谈话,还是出访时的演讲、报刊上的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传达深意,感染他人。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109个故事,包含廉政故事、治理故事、励志故事、人民友好故事、文化融通故事、国家交往故事,还有他亲历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生动而具体,通俗而深刻,洋溢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分享好书,推荐好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对外篇——历史情感故事:“万里尚为邻”

朗读者: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刘金帅

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扬帆远航,多次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明末清初,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

延伸阅读


15世纪初,一支由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从中国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先后7次,历时28年,由海路造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这一壮举,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半个多世纪,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声。

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中,“体势巍然”的宝船,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换算下来,船长为125米,宽50米,吃水9米,排水量17000多吨。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哥伦布舰队的旗舰(长25.9米)不过是“一叶扁舟”。4个世纪后,英国倾全国之力、6年财政预算建造的木质战舰“维多利亚”号,也“稍逊风骚”。明朝当时国力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却不是为了侵占掠夺他国,更不是要充当“海上霸主”。恰恰相反,郑和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和平使者”。他每到一国,第一件事就是宣谕明朝皇帝诏书,表达共享天下太平之福的期望;第二件事是向当地国王和官员赠送礼物,传递建立和发展友好往来的意愿;第三件事便是商谈贸易。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占领他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他国一点财物,对所有国家民族都以礼相待、平等交往。此外,还给所到之国的人民带去了大量的丝绸、瓷器等精美物品。也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郑和宝船至今仍被视为“和平”“友好”“交流”的象征。

坐落于新加坡圣淘沙岛的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就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宝船足有3层楼高,雄伟异常。宝船的船头,也是博物馆的开放式剧场,参观者可以在大屏幕上观看动画短片,重温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一个“亲”字,一个“新”字,是屡屡见诸中新两国报端的文字。他在演讲中讲述新加坡复制郑和宝船的故事,既表达两国具有“人缘相亲”的情谊,也寄寓共同书写“历史新篇章”的期待。

习近平访新,新加坡各界满怀“亲戚”来家的感觉。当地人不无感慨地说道,习近平在福建工作多年,而新加坡华人绝大多数来自福建与广东,对习近平格外有亲切感。其实,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习近平就曾三次来到新加坡。他与陈庆炎总统、李显龙总理也曾多次见面,都是老朋友。中新友好,习近平既是亲历者,更是推动者。习近平在新加坡演讲结尾时的一段话,真挚而深沉:“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发自内心的语言,往往更能深入人心。习近平之所以屡屡在访问时引发“中国旋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编辑:徐浩然

◆审核:胡宝玲

◆终审:霍云龙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信北辰”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快来参赛吧!





点个送个

分享给更多人吧

↓↓↓

网信北辰
带你了解北辰区网信工作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