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师资存疑:千亿研学游市场如何回归理性?

创业   2024-08-27 22:11   福建  

参观文博场馆、走进名校访学、探索天文地理、打卡名胜古迹……近年来,逐渐走俏的研学游成为旅游市场快速「起飞」的风口之一。当前,中国研学游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趋势,相关产品也日趋多样化。


然而,「研学热」伴生的货不对板、质次价高、走马观花等乱象屡遭诟病。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暑期研学游回来的消费者开启了吐槽模式,「月入 1 万元不够孩子研学 7 天」「花了 1100 块钱去隔壁县市拔萝卜」「研学游变‘到此一游’」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随着研学市场日趋火热,公众对研学游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完善监管体系,减少行业乱象,推动研学市场健康发展,让研学游回归有「研」有「学」。



延续了去年暑期研学「一位难求」的火爆,越来越多父母通过研学旅行让孩子在「行走的课堂」里探索世界。


今年暑期,旅游平台上关于研学游的订单增长明显。据携程集团《 2024 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数据,去年火爆但供应链尚未恢复的研学游产品,今年商家准备更为充足。其中,亲子研学类产品仍然备受欢迎,相关产品订单同比增长七成,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飞猪统计亦显示,7 月以来,平台上「研学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 6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是「教育+旅游」的旅游新业态,旨在将研究型学习与旅行体验结合,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目的。2017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到,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除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游外,不少家长将放松身心、寓教于游的研学作为假期教育的首位,希望利用假期让孩子开阔眼界,学习到课堂之外的知识。艾媒咨询《 2024-2025 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数据显示,66.4%的受访用户表示非常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研学游。其中,28.7%的家长让孩子参加研学游项目是为了开阔视野,体验多元文化;16.6%的家长则是为了孩子能够享受自然,体验生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研学游作为一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长见识的有效教育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付费提升自我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研学游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现代化教育环境的优质建设,中国研学游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自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其后,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为市场化的研学机构发展打开切口,让研学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2022-2023 》认为,研学旅游成为我国旅游的基础市场之一。艾媒咨询《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 1469 亿元,2024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791 亿元,同比增长 21.9%。随着中国居民对研学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 2028 年,中国研学游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0 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研学旅游市场日渐升温,各式各样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素质培训机构、学科培训机构对研学游项目进行承接或成立相关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研学相关企业 3.49 万家。2023 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 2974 家,同比增长 76.81 %。截至目前,今年前 7 月已注册 1722 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区域来看,湖南现存 5052 家研学相关企业,居全国首位;广东、山东分别现存 3789 家、3437 家,不相上下。


从产品设置看,近年来,开展的研学游形式也多种多样,类型主要包括文化历史研学、自然景观探索、动物探险研学、科学探索研学、农场研学、体验当地风俗习俗活动以及其他定制类型。


艾媒咨询《监测报告》数据显示,39.1%的受访用户为子女报名参加研学游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为孩子个人兴趣、费用预算;教育的主题、内容与方式也是受访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分别占比 37.7%和 36.6%。其中,47.7%的受访用户最偏爱的项目类型为体验当地风俗习俗;自然景观探索、文化历史研学、科学探索研学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类型,占比均超过四成。



研学游需求暴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市场的口碑。艾媒咨询《监测报告》数据显示,36.9%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研学游项目内容形式单一,孩子参加后没学到东西,35.2%的家长则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游资源匮乏。


今年暑期,「 8999 元 6 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月入 1 万元不够孩子研学 7 天」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去年暑期,还有家长曝光花费数千元参加「清华北大研学团」,却连高校大门都没进,只是在门口拍照打卡,宣传中「三天清华北大学生现场传授经验」,实际上只交流了不到一天,就变成了「教官训练站军姿」。同时期,北大通报「研学团违规预约」事件,46 名校友因收取 150 万元协助百余人入校被封禁预约权限。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包括,「游而不学」风气重,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不少消费者吐槽,研学活动就像「开盲盒」,难以放心消费。


有业内人士分析,究其原因,是研学游行业准入门槛低,近年来涌进了许多只想赚快钱的新玩家,市场鱼龙混杂。当前研学游企业开发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内容深度不够,抄袭问题突出;缺少专业的研学指导老师,研学旅行的理念构想、项目运营、产品设计、课程研发、营销推广、基(营)地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也体现出专业人才的匮乏。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研学游行业正在跑马圈地式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研学游行业企业主体类型丰富、数量多,各种教学机构跨界进入行业的现象十分常见,提供的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监督与项目开发仍然存在提升空间。



伴随着市场乱象及口碑效应发酵,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择研学游时慢慢趋于理性。更多机构开始探索教学部分和垂直细分赛道,一些小而专的、主题性更强的研学项目逐渐受到追捧。艾媒咨询《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受访用户选择研学游目的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点:安全性、孩子自身收获、导师素质与能力。


「今年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更谨慎也更多元化了,更注重整个线路的行程质量,不再满足走马观花,也不再会只因为几个名校的名字就埋单。」有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挑选一些偏重人文、历史、自然、美育的线路,以及一些强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比如,西安以文化之旅为关键词的研学项目,会配备比较资深的研学导师专家,沿途带孩子深入体验古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让研学游从野蛮生长到健康成长,除了消费者理性辨别低质产品外,也离不开监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研学市场日趋火热,公众对研学游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完善监管体系,减少行业乱象,推动研学市场健康发展,让研学游回归有「研」有「学」。


事实上,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等各方面都在加大支持和布局力度,探索研学游行业规范化发展。今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从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方面部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此外,研学游从业人员也逐渐被关注。2022 年,「研学旅行指导师」已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但旅行指导师应接受何种培训、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取得资质,尚需进一步论证实践。今年 5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他们具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研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多鲸
产业视角下的教育行业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