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的大数据社会治理指挥平台收到消息,辖区内环境检测点位存在垃圾桶满溢情况,通过定位系统,很快锁定点位,随即通过对讲系统调度管理平台,一键派单附近环卫工人进行清理打扫,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速度。
“我们响应规范‘属地管理’要求,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大数据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实行‘发现问题—上报平台—响应处置—结果上传’闭环管理,推动基层治理向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迈进。”张家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秀丽说。
近年来,莱芜区委编办编制“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事项清单104项,全面梳理区级及街镇共同承担且层级间职责不清事项,明确将清单作为履职、监管和问责等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编制街镇职责任务清单184项,围绕基层党建、城乡建设等7个领域,推动街镇“职责清、任务明”,实现“责任实、可溯源”。
今年以来,莱芜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机构瘦身与健身、职能减负与赋能、编制节约与集约、体制厘清与协作“四个维度”,为街道(镇)减负赋能、强筋壮骨,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引导85个村从闲置的‘小田’、边缘田、低效地等闲散土地资源中流转出五亩以上耕地,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种植甘薯、白花丹参、小黄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成功打造红薯种植村30个、中药材种植村20个、果蔬种植村35个,引导村集体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各村闲置土地等资源。”苗山镇副镇长李雪说。
“五亩地”改革正是改革后的苗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推出的一次创新实践。为推动地方机构改革,莱芜区街镇工作机构由原七办五中心调整为五办四中心,相似、重复职能归口统一机构承担,既保证了行政内设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职责不交叉、不重叠,又做到与区级部门单位间的上下沟通更为顺畅、有序,机构运行更为顺畅。在街镇,莱芜区整合农业农村事务设置了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发挥部门合力,集中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烦心事”,推动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这几天天气变冷,莱芜区鹏泉街道大桥社区网格员蔺娟早早地来到村民李会笃、孙金修家中,详细询问近期生活情况和身体情况。
像蔺娟这样认真负责的网格员在大桥社区还有8个。他们就如同社区里的贴心管家,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进每一户居民家中,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构成了“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属地管理工作机制最关键的一环。
为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莱芜区制定印发《关于建立莱芜区“乡呼县应、上下联动”等“属地管理”工作机制的通知》,形成“1+2+3”工作机制保障,把好“1个总开关”,督促区镇两级转变基层治理方式,实现基层治理从“悬浮”到“嵌入”转变,建立“2个保障阀”,将依单履职和“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督查和巡察内容,强化街镇与区直部门的相互评价机制,制定“3条并联线”,保障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全流程、全方位”落细落实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依法保障的基层管理体制,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巩固基层治理‘主阵地’,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莱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孟勇说。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