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河南的花儿,冬天换了种姿态绽放!》
介绍了河南各地能工巧匠们的非遗技艺
其中就有灵宝的面塑花朵
原文链接:
灵宝面塑花朵
灵宝面塑由来已久,据考证明清时期已有。早期面塑被人们用作正月十五赶会“晒神”的祭品。凡参加庙会的人,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常常轮流主持庙会,轮到哪户人家,哪户人家就把当地的“巧巧”(面塑艺人)请到家里捏“窝窝”,也就是面塑,做好后摆在庙院当中供神享用,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制作面塑时,要在中间做一组较大的面花,如:龙、凤、莲花、牡丹等,取其“二龙戏珠”、“太子坐莲”、“凤戏牡丹”之意;四周配以各种人物、花鸟、草虫走兽等,寓意婚后美满幸福,多子多福。
艺人们就地取材,常常使用身边常见的绣花针、梳子、剪刀等工具来刻制花纹、辅助造型。造型做好后用竹签插在面糕上入锅蒸熟,蒸熟出锅后还要调制各色染料,涂上颜色,花红草绿,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灵宝面塑于2015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灵宝面塑种类较多,做工精细,纤巧细腻,色彩艳丽,形神兼备堪称一绝,下面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灵宝面塑。
灵宝面塑(花馍)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是以糯米、面粉为主料,调和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人物、动物、植物、瓜果、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属传统美术的范畴。
灵宝面塑 糕花龙凤呈祥 张康迪 摄
非遗面塑传承人李列珍 张康迪 摄
传统花馍
捏制面塑时,首先要选用上好的面粉,投入手工制作的酵头,缓缓加水搅拌,待面吸水均匀形成一个面团后,用干净的布盖住,防止水分蒸发。放置数小时后,待其充分发酵,面团膨大一倍左右,继续加入面粉并不断揉搓,使面团光滑、有弹性方可使用。
把发好的面制作成型
放入蒸锅,烧火蒸馍
花馍出锅
灵宝面塑(花馍)除了可以食用外,还有很强的欣赏性,做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比巧巧”的形式之一,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大家围着又美观又实惠的花馍,欣赏着、评价着、互相取长补短,体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坨坨白面团,经过面塑艺人的巧手揉捏,指尖搓、压、点、切、刻、划,用面粉加彩后,一个个栩栩如生、颜色鲜亮、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便完成啦!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面塑作品《萌虎下山》
面塑作品《朵朵花林》
《龙凤呈祥》
面塑艺人经过长期摸索,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改造原料配方,增强了作品的质感,并且能够使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适合长时间保存,观赏性大幅提升。因此为游客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游客们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灵宝面塑经过创新发展,做出了形式新颖,符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面塑。当传统面塑演变成现代花馍,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花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电视报》吉祥物“豹豹”孙颖帆 摄
面塑小老虎 张康迪 摄
面塑醒狮 张康迪 摄
李子彤 摄
灵宝面塑(花馍)作为一种非遗技艺
是灵宝人民智慧的结晶
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与大家见面
编辑:李子彤 李连铖
审核:李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