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备受瞩目的河南省“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暨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在河南商丘古城府衙盛大举行。灵宝市非遗传承人刘洋携带传统手工灯笼展示灵宝特色的乡村好物,充分展现了灵宝独特的乡村文化和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手工技艺。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乡村好物从“非遗技艺”转变成“非遗经济”,让越来越多的河南乡村好物和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走出中原、走向全国。
玲珑剔透的莲花灯笼 李鹏飞 摄
灯笼又称花灯,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其历史非常悠久,是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古代源于皇宫和大户人家,后传到民间,其主要作用是照明和地位的象征,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精美的花灯 花雪红
颜色绚丽的莲花灯 张玉荣 摄
该村手工灯笼由单一的传统“宝莲灯”发展到“属相灯”、“苹果灯”、“牡丹灯”、“火箭灯”、“双层灯”等不同形状的灯笼。村民制作的纸制灯笼设计独特、花样繁多、做工精细,已经成为春节年货市场上特色鲜明的抢手货。
传统灯笼制作工艺在2010年被命名为三门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提灯笼迎元宵 姜晛彤 摄
制作工艺
1
制作灯笼骨架
灯笼的骨架规定了灯笼的样子,是灯笼造型设计的基本。传统式的灯笼一般全是用硬实长细的细竹或者切成条的竹皮制做骨架的。
2
上下灯笼外部装饰
灯笼的灯身便是灯笼的表面,一般状况下,将生宣纸剪裁,其剪裁的长度宽必需要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度宽。剪裁顺利完成后,就可以依据喜好来图案设计了。传统式的灯笼的图案设计一般以书法艺术、美术绘画、剪纸画占多数。
意义
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还是一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重要象征符号。
在我们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因而人们都喜欢这件喜气洋洋的美好物品。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红灯笼是一种民间的手工工艺品,它精美绝伦,造形多样。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如今过年和正月十五的时候,都仍然保留着挂红灯笼的习俗,家家户户的门庭或院落悬挂上一盏红红的大灯笼,一到大年三十夜点亮直到大年初一早晨,象征着辞旧迎新,恭贺迎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
也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
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有重要价值的文
编辑:李连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