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总目录
01
名家研究
1·1 亲情浸润与文化传承
——读《沈祖棻全集》
张宏生
2·1 严迪昌先生的学术个性与影响
王兆鹏
02
特稿
3·1 陆游闲适诗中的“宋韵”
肖瑞峰
3·8 洒然乎外渊乎其中
——论赵师秀仕宦立场与诗歌创作
诸葛忆兵
4·1 中英悼亡诗之比较:以潘岳、亨利·金为例
吴伏生
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推介·杨慎研究
1·7 论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雷磊,臧洁
1·18 “泉下伤心也泪流”:论杨慎南中诗的悲怆情感底色
杨锦涛
2·6 李梦阳的“真面目”:杨慎批选《空同诗选》对复古诗学的解构
余来明
04
韵文乐律研究
3·15 同调阐释法的创制与应用
王卫星
3·26 古诗声调说与张鸣珂七古声律特色
胡家晋
3·37 古诗词在台湾的演唱叙说
——以“旧爱新欢——古诗词音乐创作”演唱为例
张海鸥,李昱圻
4·11 《尊前集》宫调曲名及相关问题考释
马里扬
4·21 《乐章集》所录词调的大曲渊源及文体意义
刘学
05
湖湘文化与韵文研究
1·24 以古非古: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的一种释《诗》理路
李有梁
1·31 论王先谦《诗义标准》的编纂刊刻及其文学旨归
刘振乾
1·38 楚骚嗣音:论王夫之诗词对屈子精神与屈骚传统的承续与创变
张伟
1·47 在场与缺席
——论宋词的“洞庭湖”文化空间书写范式
谷文彬,冉琪铃
1·55 吴汝纶东游诗及其晚年心态探微
白婧斐
1·62 双声叠韵与现代新诗音乐论
任小青
1·69 “东坡”命名与苏轼个人宗尚的转变
萧楚敏
1·77 论“水浒词”的功能与择调
马吉照,田玉琪
1·84 论清前期词坛中心与边缘的共振
——以闽词作家丁炜为中心
黄立一
1·91 南海才媛吴尚熹词的随宦书写及其词史意义
罗浩春
1·98 移用而入化,拟议以成篇
——梁辰鱼“白苎体”散曲的形成路径新探
徐江
1·105 清代皇家寿赋的文学传统与文本价值
钱思宇
1·113 百年来古代赋在英美的译介述评
周忠浩
1·122 重构千年词史的演进范式:评《词体的唐宋之辨研究》
胡娟
3·43 论五代诗人谭用之七律的经典化
王蕾
3·49 高丽朝《夹注名贤十抄诗》所选李群玉诗校补
郭殿忱
3·57 黄景仁湖南之行及其奇肆诗风的形成
张媛颖
06
诗学专题
2·14 新旧之间
——现代新诗如何成为“传统”
徐炼
2·26 丝路留影:唐诗镜像中的粟特乐舞艺人及其文化意义
闫赵玉
2·33 杜甫主体诗风“沉郁顿挫”说商兑
孙微
2·38 承袭与新变:“江山之助”说在宋代的流迁
刘月飞
2·45 曾几与曾惇交游考论
李俊标,朱予晗
2·51 明末云间、龙眠诗派与儒家诗教观的回归及其时代精神
宋豪飞
2·58 遗民流人诗词的梦境书写与家国重构
朱春洁,王华争
2·64 超越功令:吴锡麒与清代文士的试贴书写
谢冰青
3·64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的分期、特征及其成因论析
高小慧
3·70 叶小鸾眉子砚及其题咏考论
杜庆英,魏苏萍
4·28 老年情志的投射:论宋诗中的老寿物象题咏
庞明启
4·36 “晚唐体”与梅尧臣五律的承袭与突破
董双,董莉
4·46 寻常话入诗,万物皆义理
——论王重阳咏物诗
张响,左洪涛
4·54 袁枚“天籁”诗学甄微
韦萍
4·64 异域之花:与谢芜村诗画对陶渊明诗与人的双重受容
刘国勇,刘艳绒
4·72 道家美学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空寂声音景观
单月,张东旭
07
词学专题
2·71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论辛弃疾对李白的文化认同
赵晓岚
2·78 论晏几道词的“诗人句法”与“清壮顿挫”
杨景龙
2·85 歧解与经典化:李之仪《卜算子》词考论
常德荣
2·93 张伯驹佚词《金缕曲·咏伶八阕》及相关梨园掌故考
孔令环
2·102 清代闺秀诗词中的婢女书写与自我塑造
刘阳河
2·109 晚清瓠社的社集活动与创作理念
——以社团词集《影事词存》为中心
杨祖望
3·78 宋初词坛沉寂期三论
符继成,毛慧敏
3·87 “旧游”之情:冯延巳词寄托说新论
黄阿莎
3·94 四言句在唐宋词中的应用及其词史意义
王世乐
4·77 《花间集》在词学史上的影响与意义
孙克强,蒋昕宇
4·86 “招魂”与“通灵”:稼轩词之用典与多重文本空间的建构
宋学达
4·92 论明清通俗小说中诗词的“把关”
杨志君
08
曲赋专题
2·116 差异性与时代性:欧阳修律赋的用韵及其他
王彬
3·103 论祢衡《鹦鹉赋》之表现模式及其典范化进程
王振强
3·112 论宋代戏文的用韵
叶天山
4·101 南曲【赚】考论
王阳
4·109 论《文心雕龙》对曹植辞赋的“默杀”
白云鹏
09
书评
2·122 深稽博考,缀玉贯珠
——读《民国词学编年史》
周密
4·117 大鹤虽去精魂在:《郑文焯年谱长编》读后
张海涛
10
会议综述
3·122 “中国韵文研究高端论坛暨《中国韵文学刊》扩大编委会”综述
常亮
4·120 受容与互鉴
——东亚汉诗史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撷英
熊啸,秦纪
备注:每条目录前的数字对应文章期号和页码,如“1·1”表示该文在2024年第1期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