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水泥熟料:核算边界缩减,燃原料替代成关键变量
相较于4月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印发的《水泥MRV指南》对熟料生产核算边界作了大幅缩减,最终只剩“熟料烧成系统”,包括预热器、分解炉、水泥窑等。此外,《水泥MRV指南》还将“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从排放源中剔除,这与全国碳市场最新政策保持一致。最终,熟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范围变更为两个部分:(1)化石燃料在水泥窑中燃烧;(2)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前者的碳排放强度取决于燃料强度和燃料替代比例,后者的碳排放强度则由熟料类别和原料替代比例决定。历史数据:工艺、规模与区域的碳排放差异
本文在Gao等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剔除电力排放,得到不同熟料生产工艺和规模的主要排放指标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采用新型干法窑替代立窑可降低熟料碳排放强度,但是原料替代减排路径在立窑生产线的效率更高。(2)燃料强度通常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而原料替代在小规模生产中相对更为常见。(3)熟料碳排放强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呈增加趋势;MgO含量高的地区,熟料生产过程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区域能源强度和生产规模显示出高度负相关性。2024年碳排放强度:820~822 kg/t(基于情景假设推算的行业均值)
遵循《水泥MRV指南》核算规则,结合草根调研数据,本文测算得出行业平均的吨熟料碳排放强度约为0.821~0.822 tCO2。(1)情景一:基于Gao等调研数据,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仅考虑结构调整,计算得出当前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均值为822 kg/t。(2)情景二:尝试根据《水泥MRV指南》核算方法,通过案头调研搜集数据,对2024年全国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平均值进行测算,试算结果表明2024年行业平均吨熟料燃烧排放强度约为291 kg/t,硅酸盐水泥熟料过程排放强度约为529 kg/t。碳市场:行业保持“微缺”,控制个体盈缺幅度
年产量在3.16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熟料企业将成为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市场覆盖的水泥熟料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将超11亿吨。2024年度水泥熟料行业整体配额缺口很难超过600吨,预估行业碳负担将挤压4~7%的行业利润空间。为控制个体盈缺幅度,主管部门在进行配额方案分配时,有可能选择上调基准值以缓解落后企业的履约压力,同时定额补贴先进企业以合理控制配额激励。风险提示
调研数据偏差、计算模型偏差、配额盈缺方向误判、核查数据质量等。(本文为节选简版,欲获取完整版,请咨询国泰君安期货对口销售或咨询电话021-33038797)
(正文)
2024年9月1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CETS—AG—04.01—V01—202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行业(CETS—AG—02.01—V01—2024)》等4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以下简称《铝冶炼MRV指南》、《水泥MRV指南》)。本文对《水泥MRV指南》及其对碳市场、水泥熟料市场的潜在影响作简要分析。1. 水泥熟料:核算边界缩减,燃原料替代成关键变量
1.1 对比征求意见稿:核算边界缩减,排放源剔除间接排放
熟料生产的核算边界被大幅缩减,仅剩熟料烧成系统。早在2024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熟料生产的核算边界从原燃料进入生产厂区到熟料入库为止,涵盖生料制备系统和熟料烧成系统等。然而,最新公布的《水泥MRV指南》遵循“抓大放小”原则,对熟料生产核算边界作了大幅缩减,最终只剩“熟料烧成系统”,具体变化见图1。“熟料烧成系统”包括预热器、分解炉、水泥窑等,详见图2“水泥制造流程示意图”中④~⑥。熟料生产排放源不再包括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依据征求意见稿,熟料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而最新公布的《水泥MRV指南》则将“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从排放源中剔除,仅在辅助参数报告中要求填报间接排放相关数据,这与全国碳市场最新政策保持一致。最终,参照最新公布的《水泥MRV指南》,熟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范围变更为两个部分:(1)燃烧排放:化石燃料在水泥窑中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不包括替代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也不包括水泥窑点火柴油燃烧产生的CO2排放;(2)过程排放: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不包括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和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也不包括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CO2排放。图1:熟料生产核算边界被大幅缩减,仅剩“熟料烧成系统”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图2:水泥制造流程示意图 |
|
资料来源:IEA,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备注:1、蓝色虚线圈定的范围为IEA技术模型范围;2、本文中IEA披露的所有热能消耗数据,其核算边界包括用于原料制备(研磨、均质、干燥或制浆)和水泥窑原料火法加工(预热、煅烧、熟料和冷却)的燃料(不包括电力),不包括燃料干燥,即③~⑦。 |
1.2 燃烧排放强度:取决于燃料强度和燃料替代比例
熟料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计算涉及四个关键变量,分别为化石燃料消耗量、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以及碳氧化率(见图3)。附录A见表1。图3:熟料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1)化石燃料消耗量:计量值。采用“进厂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外销量”核算,多条生产线共用煤粉仓或原煤堆场时,各生产线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根据生产线的熟料产量分摊计算。沈鸿海等(2024)认为熟料烧成系统贡献了接近100%的煤耗,这也解释了为何《水泥MRV指南》并没有区分化石燃料消耗量是否用于熟料烧成系统。(2)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实测值或缺省值。①实测值:采用每批次贸易结算凭证及对应抽样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值。②缺省值:采用《水泥MRV指南》附录A中对应品种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缺省值;若无法区分煤种以及附录A中未列出的煤种,则采用烟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缺省值,即23.076 GJ/t。(3)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采用《水泥MRV指南》附录A中对应品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若无法区分煤种以及附录A中未列出的煤种,则采用褐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即0.02797 tC/GJ,本文推测该值为惩罚值,意在鼓励实测。(4)碳氧化率:缺省值。采用《水泥MRV指南》附录A中对应燃烧设备的缺省值,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对应缺省值为99%,液体燃料对应缺省值为98%。表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不难发现,在《水泥MRV指南》中,燃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与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远低于《发电设施MRV指南》,原因在于后者要求机组的这两项指标必须实测,缺省值体现出惩罚意味。替代燃料占比越高,吨熟料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越低。从上述参数取值来看,企业间熟料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差距主要体现在:a)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种类,以及b)对应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是否采用实测值。此外,由于替代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不会被核算,因此利用替代燃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化石燃料作为热源,可实现该排放源CO2排放的大幅削减。替代燃料是指在熟料生产中被用作热源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可燃物,主要来源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及副产物、生物质等。1.3 过程排放强度:由熟料类别和原料替代比例决定
过程排放采用熟料法与生料法相结合的核算方法。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计算思路如下:①明确水泥熟料类别,用熟料产量乘以其对应的过程排放因子(缺省值)得到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理论值;②考虑原料替代,明确非碳酸盐替代原料的类别、消耗量,再乘以对应的扣减系数(缺省值),得到因原料替代需扣减的CO2排放量;用①减去②,最终得到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计算值,具体计算公式见图4。从上述参数取值来看,企业间熟料生产过程排放强度差距主要体现在:a)水泥熟料类别,以及b)替代原料类别及其吨熟料消耗量。图4: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表2:熟料的过程排放因子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表3:常用非碳酸盐替代原料的扣减系数 |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2. 历史数据:工艺、规模与区域的碳排放差异
依照Gao等(2021)在2011~2015年间的调研数据,立窑工业的碳排放强度高于新型干法工艺的碳排放强度,并且小规模生产线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大型生产线;我国熟料碳排放强度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渐增加。2.1 2011~2015年调研数据:可比性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Gao等(2021)的研究与《水泥MRV指南》的核算方法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点例如:①该调研数据计算燃烧排放时,排放系数全部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②该调研基于生料中的料耗强度及其碳酸盐含量计算过程排放(即生料法);③该调研还统计了原料粉磨、熟料煅烧过程中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为此,上述数据仅作参考,后文将尽可能根据《水泥MRV指南》对该研究的调研数据进行拆解,并形成可比数据。剔除电力排放后,熟料生产过程排放占比近65%。本文在Gao等(2021)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剔除电力排放(占比不足5%),得到不同熟料生产工艺和规模的主要排放指标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过程排放强度在熟料碳排放强度(剔除电力排放)中的占比约为64%,剩余不足36%为燃烧排放强度。2.2 NSP窑比立窑更低碳,但后者原料替代减排效率更高
采用新型干法窑替代立窑可降低熟料碳排放强度。立窑工艺的熟料碳排放强度高于新型干法窑,超出2.4%,这种差异是由燃料强度决定的:立窑工艺的燃料强度比新型干法窑的燃料强度高出10%。原料替代减排路径在立窑生产线的效率更高。来自新型干法窑和立窑的熟料样品的平均CaO含量分别为65.26%、64.44%,平均MgO含量分别为2.2%、2.3%。此外,相较于新型干法窑,立窑生产线采用原料替代更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因此,立窑生产熟料的过程排放强度低于新型干法窑。2.3 燃料强度与生产规模此消彼长,原料替代常见于小规模生产
燃料强度通常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对于新型干法窑,5000 t/d以上生产线的燃料强度为105 kgce/t,比2000 t/d以下生产线低15 kgce/t。相应地,5000 t/d以上生产线的燃烧排放强度仅为277 kg/t。原料替代在小规模生产中相对更为常见。熟料的CaO或MgO含量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规模差异带来的过程排放差异主要体现在原料替代比例上:两种生产工艺在较小的生产规模下都显示出更高的原料替代率,这意味着原料替代在小规模生产中相对更为常见。2.4 东部沿海的大型NSP窑存在低碳优势
熟料碳排放强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呈增加趋势,广西和河北的碳排放强度最低。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最高,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低于中部地区。广西和河北的碳排放强度最低:在广西,熟料中MgO含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河北,原料替代率非常高,从而降低了过程排放。MgO含量高的地区,熟料生产的过程排放强度相对较高。熟料中的Cao和MgO分别由碳酸钙和碳酸镁分解产生,它们是影响过程排放的关键要素。在调研样本中,新型干法窑的MgO含量往往会随着Ca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高MgO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福建和江西;由于MgO含量高,福建、江西和河南是过程排放较高的地区。而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是MgO含量较低的省份,其过程排放强度低于CSI(2011)规定的标准排放因子。区域能源强度和生产规模显示出高度负相关性,4000 t/d以上产能占比较低水平的地区能源强度相对较高。能源强度是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生产经验和管理水平的函数。在中国,来自北部沿海的熟料表现出最高的能源效率,其次是来自南部沿海的熟料;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是能源密集度高、燃烧排放高。从生产工艺与能源强度的关系来看,在新型干法窑比例较高的地区(包括河北、河南、辽宁和江苏),熟料能源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能源强度和生产规模显示出高度相关性。在22个省份中,4000 t/d以上产能占比较高的地区的能源强度相对较低,而4000 t/d以上产能占比较低水平的地区的能源强度相对较高。钢铁、磷矿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的地区,原料替代率相对较高。用钢渣、粉煤灰、磷渣或硫酸渣代替天然钙质和硅铝质原料是削减熟料过程排放的主要途径。对2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在钢铁、磷矿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的地区,包括河北(钢铁生产大省)、贵州和云南(富含磷矿省份)以及山西、陕西和山东(煤炭生产大省),原料替代率相对较高。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钢渣和粉煤灰被用来替代石灰石和砂岩等天然原料,分别减少了17 kg/t和16 kg/t的排放。中国西南地区也是通过原料替代实现减排的主要地区。贵州、云南和四川的主要替代材料是磷渣、钢渣和粉煤灰,分别减少了25、12和10 kg/t的碳排放。在一些钢铁和煤炭生产大省(包括江苏、内蒙古和新疆),目前原料替代率非常低,这表明这些地区通过原料替代减少碳排放的潜力很大。3. 2024年碳排放强度:820~822 kg/t(基于情景假设推算的行业均值)
遵循《水泥MRV指南》的核算规则,结合草根调研数据,我们测算得出行业平均的吨熟料碳排放强度约为0.821~0.822 tCO2。3.1 情景一:仅考虑结构调整,碳排放强度均值822 kg/t
本节基于Gao等(2021)调研数据,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即不考虑能效提升、燃原料替代增加等),仅考虑结构调整,计算得出当前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均值为822 kg/t。具体推算逻辑如下:(1)2022年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参考值821 kg/t,产能结构数据来自中国水泥协会;2023年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参考值823 kg/t、820 kg/t,产能结构数据分别来自百年建筑网、中国水泥网。(2)对比Gao等2011~2015年调研数据,上述参考值并未有明显降幅,甚至有参考值不降反升。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其一,Gao等调研样本代表性有限,接受调研的企业可能多为头部或腰部企业,尾部企业接受调研的意愿偏低,导致调研样本的碳排放强度均值偏低;其二,产能结构与产量结构存在差异,尤其是近年来行业实施错峰生产。(3)2024年水泥熟料产能/产量结构数据暂不可得,由此本文选取上述三个参考值的算数平均值,即822 kg/t,作为2024年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均值。3.2 情景二:代入调研数据推算,碳排放强度均值820 kg/t
本节尝试根据《水泥MRV指南》核算方法,通过案头调研搜集到的数据,对2024年全国水泥熟料的碳排放强度平均值进行测算,试算结果表明2024年行业平均的吨熟料燃烧排放强度约为291 kg/t(35.5%),硅酸盐水泥熟料过程排放强度约为529 kg/t(64.5%),两者加总推导出2024年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碳排放强度为820 kg/t。3.2.1 燃烧排放强度均值:291 kg/t
熟料生产中,化学和矿物学反应与原料干燥所需的理论最低热能需求为1.8~2.8 GJ/t。熟料生产的热能需求由原料的吸热反应决定,所需的温度高达1450℃以形成稳定的熟料相,因此该工艺的理论能源需求约为1.6~1.8 GJ/t.cl。根据原料水分含量,原料干燥需要进一步的能源需求约0.2~1 GJ/t.cl(对应3~15%的水分含量)。因此,化学和矿物学反应以及干燥设定了1.8~2.8 GJ/t.cl 的理论最低能源需求。中国水泥熟料行业的能源效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替代燃料占比极低。Wang等(2014)透露,从技术上讲,目前带有预分解炉的预热器窑的最佳能源效率为2.9~3.3GJ/t.cl;2011年中国新型干法窑的热能强度可达3.37 GJ/t.cl。IEA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水泥窑热能强度为3.25 GJ/t,仅高于印度,但是替代燃料占比只有0.18%,远低于其他国家。落基山研究所(2022)则指出,2018年中国替代燃料热值替代率为1.8%。由于案头调研得到的数据口径存在较大差异,本节分两种方式进行试算。①方式一,依据GB16780-2021,获取熟料单位产品综合煤耗均值、余热发电净输出量均值,再代入计算公式。②方式二,获取中国水泥窑热能强度均值、替代燃料热值替代率均值,再代入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参考图3。生态环境部(2024)数据表明,水泥行业92%以上的热量由烟煤及以烟煤为主的混煤提供;本文假设熟料生产化石燃料消耗量中烟煤占比90%,褐煤占比10%。方式一:依据GB16780-2021,结合韩彦峰(2024)估算的熟料单位产品综合煤耗均值,计算得出2023年水泥熟料燃烧排放强度参考值为294 kg/t。方式二:参照学术文献中提到的中国吨熟料热能强度均值、替代燃料热值替代率均值,计算得出2024年水泥熟料燃烧排放强度参考值为288 kg/t。试算结果表明2023年、2024年水泥熟料燃烧排放强度参考值分别为294 kg/t、288 kg/t;最终,本文选取上述两个参考值的算数平均值,即291 kg/t,作为2024年水泥熟料燃烧排放强度均值。3.2.2 过程排放强度均值:529 kg/t
本节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要测算对象。《水泥MRV指南》明确了四类不同类别水泥熟料产品的过程排放因子统一采用缺省值(见表2),所以,同一类别水泥熟料的过程排放强度高低有赖于替代原料类别及其吨熟料消耗量。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披露,2019年特种水泥总产量约3000万吨,仅占全国总水泥产量1.3%。由此推断,硅酸盐水泥熟料产量占绝大多数。因而,本节仅讨论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排放强度平均值。常用的替代原料及理论替代量计算方法。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24)研究成果表明,常用的替代原料包括:(1)电石渣:作为一种钙含量非常高的替代原料,主要产自西北地区;目前,电石渣已经基本实现在水泥行业的全部固废利用。(2)钢渣:作为铁质替代原料,由于成分波动大,稳定性差,原料替代利用率较低,仅有少量(约占钢渣产量5%)用于水泥生料配料。(3)粉煤灰:硅、铝含量较高,钙含量相对较低,一般作为水泥生产中硅质原料和铝质原料的替代品,减碳潜力有限。李婉君等(2024)提出,按生产1吨水泥熟料计,需要约1.25吨石灰石、0.25吨硅铝质原料和0.02吨铁质原料。石灰石理论替代量计算方法见表4。表4:石灰石理论替代量计算方法(石灰石CaO含量取值50%) |
|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24),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
2024年硅酸盐水泥熟料过程排放强度参考值约529 kg/t。鉴于替代原料类别及其吨熟料消耗量的行业数据可得性较低,且当前原料替代率极低,本文选择对过程排放强度作简单处理:结合Gao等调研数据,代入案头调研获得的原料替代率行业均值2.3%,平推对应的原料替代减排量为5.95 kg/t,得出2024年硅酸盐水泥熟料过程排放强度参考值529 kg/t。4. 碳市场:行业保持“微缺”,控制个体盈缺幅度
4.1 预估2024年水泥熟料经核查排放量超11亿吨
年产量在3.16万吨及以上的单位将成为重点排放单位。根据惯例,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该门槛的计算口径是企业层级。根据本文第三部分,行业平均的熟料生产碳排放强度约为821 kg/t,假设该门槛是以设施层级为核算口径,那么大致可推算出,熟料年产量3.16万吨及以上的单位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按照59%的产能利用率倒推,实际产能在179 t/d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就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水泥熟料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超11亿吨。已知企业层级的核算数据通常大于设施层级,所以将会有更多水泥熟料企业被全国碳市场管控,为此估计几乎所有的水泥熟料厂都将受到全国碳市场管控。百年建筑网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水泥熟料产量在14~15亿吨,2024年产量预计有所下滑,本文粗估2024年水泥熟料产量14亿吨,容易推算出,全国碳市场覆盖水泥熟料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超11亿吨。4.2 行业保持“微缺”,整体缺口难超600万吨
在启动实施阶段(2015~2016年),水泥、电解铝、钢铁行业的配额分配采用绩效评价法,并将单个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再者,发电行业2023、2024年度碳排放基准值年均下降0.5%左右。因此,水泥熟料行业缺口率0.5%以内更加符合政策预期。市场信息显示,新纳入的三个行业的配额方案设置原则为整体“微缺”,因此缺口率很可能会更低,比如0.1%,这意味着2024年度水泥熟料行业整体配额缺口很难超过600吨,全行业年显性碳成本大概率在1~2亿元附近。然而,这部分成本对于当前的水泥熟料企业仍是沉重的负担:据水泥网预测,2024年水泥行业整体利润总额在31亿吨左右,同比降幅超80%,行业碳负担或将吃掉行业利润的4~7%。4.3 控制个体盈缺幅度:或上调基准值,并定额补贴先进企业
若不考虑抬高基准值,则预估单个企业最大的缺口率区间7%~9%。预计2024年行业绝大部分熟料生产线的实际煤耗强度在96~122kg/t,极个别企业达到131 kg/t。假设某落后企业生产线的实际煤耗强度为122 kg/t,假设其生产的熟料类别为硅酸盐水泥熟料,化石能源消耗量中烟煤、褐煤占比分别为85%、15%,未使用任何的替代燃料,也未添加任何的非碳酸盐替代原料。该企业生产的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为878 kg/t,比基准值高出7%,也即缺口率为7%。其他条件不变,若落后企业的实际煤耗强度达到131 kg/t,则对应的碳排放强度为904 kg/t,则缺口率在9%。考虑抬高基准值2%,则落后产线显性碳成本在4~6.5元/吨熟料。建材行业发展形势严峻,水泥熟料企业履约压力偏大,结合扩容文件中的温和表述,为控制个体盈缺幅度,主管部门在进行配额方案分配时,有可能选择上调基准值以缓解落后企业的履约压力,同时定额补贴先进企业以合理控制配额激励。具体上调幅度预计不会超过2%,则单个企业的最大缺口率会收窄至5%~7%附近,对应的显性碳成本在4~6.5元/吨熟料(按碳价100元/吨),若落后生产线产能为1000t/d,产能利用率取50%,对应的年度履约成本将高达60~100万元/年。按比例定额补贴先进企业。基准值上调后,先进企业会获得更多的配额激励,为了维持行业整体“微缺”,必定需要从盈余企业扣除一部分配额。推测可能采取的做法是,对企业进行燃/原料替代带来的配额盈余,统一按照某一比例扣除,例如90%,具体需要根据2024年度核查数据进行调整。平衡值下调0.1%即为基准值。
作者:唐惠珽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21216
tanghuiting029999@gtjas.com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标明来源出处。本公众号对所载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51999076@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如何开发CCER碳资产参与碳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