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脱碳之路可分为从高碳向低碳走、低碳向零碳走,实现脱碳目标需要海事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思考,这需要政府、金融部门、船东和监管机构合作,共同寻找创新方法来塑造海事能源和燃料的新格局。”2024年海事创新大会分为海事能源和燃料回顾与展望、航行效率、替代能源和燃料的产业链支持3个专题,演讲嘉宾们指出,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环保新规提出更高要求,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刚性要求。海事业当务之急是形成对绿色燃料和脱碳的共识、技术上提供可行方案、政策上加强监管和规范,并持续为脱碳行动提供支持。
作为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衍生活动,海事创新大会是焦行业前沿科技发展,着力推动海事业技术进步。首届海事创新大会在2017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同期举办,此后每逢双数年的12月定期在上海召开。作为一个促进科技合作、信息共享且充满活力的平台,海事创新大会一直关注全球海事业最前沿的发展趋势,此前四届的的主题分别是豪华邮轮建造、国际海事智能能效技术、海事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脱碳之路。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全球航运每年消耗的化石燃料相当于2亿吨石油当量,占全球石油需求的5%;每年大约排放10亿吨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占运输业排放量的13%。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50年,全球船舶碳排放量占全球人为碳排放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约3%增至18%。可见,围绕低碳去碳的绿色能源应用是近年来航运业普遍的焦点。 与此同时,绿色燃料船舶的应用不断推高绿色燃料的需求。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航运燃料市场消费将稳定保持在2.6亿吨油当量。其中,绿色航运燃料比例2030年将达到10%,2050年将达到80%。 当前,受全球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影响,航运公司正加速布局液化天然气(LNG)、生物柴油、甲醇等绿色航运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为此,2023年IMO进一步收紧海运业减排战略时间表:承诺2030年减排20%,力争30%;2040年减排70%,力争8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特别是,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执行的《欧盟海运燃料条例》直接限制航运公司的碳排放强度,激励船东使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船用燃料。 在航运领域,一场燃料转型的变革正悄然发生。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宁涛在题为《国际海运低碳发展的趋势、不确定性及相关思考》的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IMO提出了到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船用能源转型进入了重要窗口期。我国海洋碳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机遇,在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调整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探索我国国际海运低碳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船舶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全面绿色化转型,是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主席李彦庆表示,海事工业过去50年的创新缘于多种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推动、环保国际规则强制实施、船舶设计不断演进、数智化进程、贸易模式变化影响等。这中间,把握绿色低碳大势是行业发展关键。他认为,绿色低碳与数智化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演化的长期方向、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长期演化的动力,能源+化工+港口+航运+造船+设备+监管……+海洋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只有多业联合方可创造新市场、塑造新产业链。而海事业面对挑战只能系统性转变,难以独善其身。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船东如果不投资新的清洁技术、清洁能源和数字化,就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提高燃油效率和航行效率将变得尤为重要。航运业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通信、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项数字技术,充分挖掘甲醇、LNG等替代燃料的潜力,构建智慧航运应用体系,打造新型航运竞争力。 为此,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盖伊·普拉特认为,海事业作为一个全球行业,只有通过全球性解决方案来实现净零碳排放。绿色转型有3个关键要素必须同时解决,即必须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未来的低碳和零碳燃料、必须在港口拥有处理新燃料的基础设施、必须拥有足够的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国际风帆动力船舶协会秘书长加文·奥尔赖特提出,风力推进作为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脱碳解决方案,将引领脱碳风潮。它能直接给船舶提供动力,是零排放路径之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和合成氨生产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港口每年挂靠船舶量、造船和修船能力均全球第一。未来,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路线,中国都将在航运零碳之路上作出重大贡献。”李彦庆指出。他建议,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应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形成技术与市场的良性迭代机制;建设基础与设施能力,发挥能源与化工优势,促进替代燃料船舶市场的扩大,并积极推动参与船舶减排相关国际规则、标准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多种力量开展节能技术装备、替代燃料船舶及配套产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效能和减碳效果;加强国际研发合作和跨行业研发合作,与需求方、技术和制作方、服务方联合开展合作,建立绿色发展新生态、新市场。 针对能源转型既关系生存又展现出复杂多样的解决方案,航运脱碳途径多样化、多元化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现状,宁涛呼吁,要加强碳交易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碳足迹评价、认证标准研究,加强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推动碳排放数据核查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与国际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和项目互认,提高国际公信力;在发展船用新能源生产、供应产业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新能源燃料产业链,探索设立新能源燃料交易平台,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船用绿色甲醇生产、加注、交易、定价全产业链体系,助力海运产业链规模扩大和高效增值。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标明来源出处。本公众号对所载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51999076@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如何开发CCER碳资产参与碳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