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系师生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文摘   2024-11-05 14:36   北京  

2024年11月1日至3日,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上海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承办。本次年会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社会心理学”为主题,旨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发挥社会心理学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年会共设置大会主旨报告、47场专题论坛、38场分组报告、6场硕博论坛、8场青年论坛报告、21场展贴报告。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应用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年会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心理学系20余名师生代表、系友参加本次会议。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下设的二级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林业大学设立秘书处,专注于生态与环境心理学研究。本次大会中,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两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专题论坛,由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耿柳娜老师、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付桂芳老师分别担任主持人,主任委员吴建平老师、副主任委员杨智辉老师担任评议人。

我院青年教师于晓老师和陈一笛老师在本场专题论坛中进行了汇报。于晓老师以《自然与儿童积极发展》为题,对自然是如何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系列研究报告。陈一笛老师以《自然接触对心理健康的复愈性作用》为题,从现象探究、机制验证和因果探索三个方面报告了自然环境通过减压对心理健康产生复愈性作用的系列研究。我院2名硕士研究生在本场专题论坛中进行了汇报。硕士研究生李云昊以《感知复愈性量表的中文版修订》为题,报告了修订后的感知复愈性量表在生态与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硕士研究生唐长江以《验证作为替代NEP 量表的坎贝尔范式用于测量环境态度的有效性》为题,提出了一种替代传统测量环境态度工具的新范式。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充分交流,我院吴建平老师和杨智辉老师从学科交叉、生态与环境心理学新范式的研究、环境健康的应用推广领域做出了点评。最后,吴建平老师做总结,本次年会各高校的参会代表在生态与环境心理学研究领域投稿广泛,包括两场专题论坛,两场环境心理分组报告,硕博论坛,其他会场及展贴报告近30余篇论文。期待未来在生态与环境心理学领域碰撞出更多的学术火花,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推动全球环境健康的研究中。

 


在“心理学的本土文化范式专题研讨会”专题论坛中,朱建军老师就《中国的心理学如何生长:论中国心理学的方法论和评价标准的建立》提出了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本土的话语体系,不强调“首创”而强调所达到的“境界”,需要不同的研究范式,也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对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做评价。系友吕仁慧老师以《中国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提出、发展和不同取向》,介绍了本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和不同取向,应积极思考中国心理学的内核;系友周烁方老师以《从野生到育种——以<心理学评介>为例探索中国心理学评价标准》为题,从《心理学评介》出发,介绍了中国心理学评价标准的演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挑战与应对”专题论坛中,焦丽颖老师以《善恶人格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共享善恶信念的调节作用》从代际视角介绍了善恶人格的传递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信念来实现对于善恶人格的改善。

 


 

此外,心理学系1名教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参与到分组口头报告中。王娟老师以《不同来源与程度的同伴自伤暴露对青少年新发自伤与持续自伤的影响》为题在心理健康分组进行了口头报告;岳度妍以《环境威胁感知与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为题在环境心理分组进行了口头报告;赵敏涵以《道德基础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全人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中介作用》为题在环境心理分组进行了口头报告;陈比娴以《基于可持续动机一致性理论的乡村儿童绿色教育课程开发及成效研究》为题在环境心理分组进行了口头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开内容丰富、话题广泛的心理学学术探讨。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师生与系友在此次会议中积极交流生态与环境心理学领域、心理学本土化领域和健康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和新思想,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迈步新时代、理解新要求、应对新挑战、担当新使命贡献了北林力量



图片来源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吴建平

文字来源丨陈一笛

编辑排版丨任子彤

责任编辑丨吴建平 董爽

审核丨孟祥刚 于仕兴

北林人文
掌握人文最新动向,一切你想知道的,新闻,资讯,活动,样样不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