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规”范治理,“约”出文明

政务   2024-11-22 18:09   北京  


近年来,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坚持打造“‘乡约’周庄”党建品牌,通过树立“小切口、大改革,微创新、大集成”理念,探索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新模式,形成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周庄经验”。


党建引领聚共识,下足“订”的功夫


“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村规民约》,小到垃圾怎么倒、宠物怎么养,大到村民怎么分红、分地,上边都规定得很清楚。我们遇见什么问题,就按本上写的来,都能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介绍。


近年来,周庄村锚定村居“两强四高两优”的未来定位,将村规民约作为着力点,详细修订《村规民约》。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了周庄村现行村规民约(第四版)90条,涉及乡风文明、婚姻家庭、社会治安、总结评比等各方面,使其成为了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百宝书”。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宣传阵地转移到线上平台。为每家每户都安装数字门牌,村民用手机扫描数字门牌,点击进入“‘乡约’周庄”,在《村规民约》一栏即可查看周庄村的村规民约,并可通过同一类别下的“我有话说”栏目,将自己对村规民约的修改意见投稿,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并反馈到“两委”干部手中。


建章立制抓激励,强化“规”的质效


“有困难、村里办”,这句话在村民中早已深入人心。村党支部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祥和乐园是大家的”原则,宣传家园文化,倡导主人翁意识,持续激发村民参与共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周庄村,一个党员联系10户村民,一个村民代表帮扶10户村民,全村共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出一位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组长共同负责解决区域内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累计联系服务群众30余次,帮助解决各类民生诉求50余件,开展爱心理发、健康义诊、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20余次,解决村民矛盾纠纷4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变被动“接诉”为“未诉先议、不诉先谋”。



为了实现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的互促共进,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村党支部以村规民约为主线,以文明“积分制”为平台,实施文明创建积分化管理奖励机制。将环境保护、文明养犬、移风易俗等多项内容作为积分依据,开展一月一评比、一季一兑现、一年一表彰,引导群众以“文明”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另外,结合“积分制”同步实施“罚─返双轨制”,即对违反村规民约者,由村委会进行批评教育并扣除相应文明积分,同时违反者还可通过公益劳动争取积分返还。


因地制宜谋产业,做好“富”的文章


2011年,周庄村成立了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食用菊、有机韭菜等特色蔬菜种植,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70栋,连栋温室3000平方米,建立了学院+合作社+农户多方发展共赢的新模式。通过产业融合项目的推动,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经营菊花宴,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如今,慧田蔬菜种植合作社已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合作社所在的周庄村,也于2017年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北京市特色专业示范村”称号。



王雷是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带动村里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是他创业的初衷。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对多家困难户家庭妇女给予特殊照顾。



近年来,利用特色食用菊花、有机蔬菜种植等优势,周庄村持续推动菊花技术创新性种植、“菊花宴”特色餐饮开发和菊花酒等特色文创产品研发,实现了集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服务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国“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示范及辐射效应,全面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了村民发家致富。


文明乡风润民心,深化“约”的成效


村党支部聚焦教育卫生、矛盾纠纷、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将《村规民约》作为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切口,编制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版本,让“小规约”吹起了“美乡风”。


周庄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以村边、路边、田边、水边、房边等“五边”环境问题为重点,动员村民做好“门前三包”,构建起“村庄、家庭、个人大小环境齐抓共管”的新局面。现在,村民的卫生习惯已经养成,家家户户居室干净、庭院整洁、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



自2010年第一版《村民公约》实施以来,周庄村民事纠纷减少90%以上,村庄始终保持着和谐稳定。“村里建了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又美观、又能给我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村民纷纷点赞道。依托村域内800余米优秀传统文化长廊、10000余平米健身休闲娱乐广场和400平米村史陈列馆,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来源:文明北京|编辑:常辰

文明北京
首都文明办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