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风情 ·鹿城历史文化街区·线路五】
文&图叶望庆
松台广场,位于温州信河街南段,是依傍松台山山体而建的一处现代广场。这里乃是古今交融之所,不但是温州市民休闲的上佳之地,更是了解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处所。远远望去,温州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永嘉大师的塑像,与净光塔一同屹立在广场后方。踏入广场,正中间的古井率先映入眼帘,井呈八角形,石砌的井壁青苔遍布。传说八仙曾在此驻足,井水由此具备了灵气,虽说这只是民间的逸闻趣事,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它是堪舆大师郭璞造永嘉郡城的“二十八宿井”之一,又名八卦井,被称作“下井”,与松台山上的仙人井(古称“上井”)相互呼应。作为古城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不单在古代,哪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周边的居民也会聚于此地挑水、浣洗,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松台广场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名为永光堂的基督教堂。1949 年 5 月 7 日,驻温的国民党新编 200 师师长叶芳在永光堂宣布率军起义归顺人民,温州得以和平解放,就此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广场的南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曾是原来的解放电影院所在之处,后来改为美特斯邦威服装大卖场。以前我们单位还曾在剧院里召开大会,领导的那句“口误”至今仍记忆犹新。文革期间,这里曾是停放武斗死亡的造反派棺材的地方,据说一方造反派把另一方的造反派抓过来爬棺材下“戴孝”。后来还建了一座祭奠武斗人员的所谓“纪念碑”,文革结束后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了解放电影院。它的前身是温州第一座专业电影院——光华电影院。1951 年更名为解放电影院,1967 年不幸遭遇火灾烧毁,1975 年在松台山麓易地重建,最终在 1999 年因松台广场的建设而被拆除,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为了增加记忆,我特地在网络上找了一张当年解放电影院的照片。广场的对面便是禅街一带的现代化高楼,大楼高耸入云,展现着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广场一角还有一座小巧的假山,为整个广场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人们在广场上散步、跳舞,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松台山,静卧于旧城温州的西南隅,永嘉郡城的古老城墙横跨其间,海拔仅39 米,占地4.23公顷。此山因苍松葱郁,山顶平坦似台而得名,山势大致呈东西延展之态。在东晋时期,堪舆大师郭璞依北斗之形为永嘉郡城布局,以城墙串连起数座小山,松台山作为温州斗城九山之一,占据着“斗魁”这一关键之位。
古代的松台山,曾以湖月松风之美扬名,清代诗人朱彝尊曾赋“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将松台山那迷人的松林景致生动描绘。环山名胜古迹众多,东有金沙井,西有落霞潭,九山湖相依相伴。金沙井与江心屿的海眼泉、翠微山的玉眉泉同称温州三大名泉。依山而建有数座寺院,南有妙果寺,北有普觉庵,山坪有冰壶道院等。如今仅剩南侧的东瓯名刹妙果寺。松台山不单自然风光旖旎秀美,人文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唐代高僧永嘉宿觉大师在此圆寂并安葬,宋太宗赐予“宿觉名山”的匾额。南宋的叶适晚年失意归乡,游居松台山时创作了《宿觉庵记》。唐元和年间矗立的净光宝塔,使其有了净光山的别称。抗战时期,山顶还曾建有“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暨地方团队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松台山上,还有一处声名远播的古迹——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的仙人井。此井位于山顶,水源丰沛,水质澄澈透明。相传,唐代高僧永嘉宿觉大师在此修行时常常饮用此井水。井栏由单块花岗岩石精心雕琢而成,井外壁“松台仙井”四字乃清道光年间梅铨所书。每当提及这口井,温州人总会忆起那广为传颂的童谣《叮叮当》,它已然成为温州的文化象征之一。古井旁的摩崖石刻亦依然留存。
如今,这座身处城市之中的小山已然华丽蜕变,成为一座融合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公园,宛如城市中心的一片静谧绿洲。山上绿树葱茏,繁花馥郁,尤其是精心打造的茶花园,为松台山增添了盎然生机与活力。茶花园是温州市花——茶花的汇聚之所,也是展示温州茶花文化的重要窗口。园内茶花品类繁多,色彩斑斓,每当茶花绽放之时,整座山仿佛都沉醉于花海之中。此外,公园还设有多个如“茶台承露”、“云影茶林”、“香林曲径”等景观节点,还有“松绿亭”、“百忍亭”、“观松阁”等建筑。每一处都充满诗意画韵,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这里是温州市民晨练与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在此,你可以品一杯香茗,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妙;也可以漫步山间小径,聆听历史的回响,领略温州的独特魅力。游历温州松台山,人们于雅静清幽间,仿若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此乃永嘉大师的禅意。永嘉大师,俗姓戴,法号玄觉,唐高宗麟德二年,他降生于永嘉郡(现温州)戴姓之家。玄觉自幼对佛法便具超乎寻常的悟性。四岁时随兄长步入龙兴寺,于佛法的浸润中成长,十四岁出家,踏上了他的禅修征程。玄觉大师亦曾在温州习礼坊(现公园路)温州史料记载最早的寺院开元寺修行。当他捧读《维摩诘经》之时,心有灵犀,顿悟自性,故而被尊称为“真觉”。因地域之影响,他先参学天台宗,精研止观圆融法门,后无师自悟心地法门与禅宗真义,与玄策禅师一同前往广东韶关曹溪拜谒六祖惠能。只因在曹溪山中留宿一晚,次日下山,时称“一宿觉”或“宿觉”,遂又称“宿觉禅师”,乃第三十四代真觉禅师。清朝时为避康熙帝玄烨之名讳,遂改称“元觉”。永嘉大师返回温州后,始终在当地弘扬佛法,给中国佛教史留下了深远影响。其所留两部重要著作《永嘉禅宗集》与《永嘉证道歌》,更是被后世视作修学大乘禅法的必学宝典。尤其是《永嘉证道歌》,被誉为“禅文化的绝唱”,堪称禅门经典之作,传至西竺还被称为“东土大乘经”,是修学大乘禅法的必学宝典。永嘉大师的思想与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名士诸如苏东坡、赵孟頫、憨山大师等皆以《证道歌》为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瑰宝。永嘉大师的佛学造诣不仅在国内备受尊崇,其思想和教义亦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对象,影响力远达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玄觉大师圆寂后,为历代帝王所敬重。唐僖宗赐予他的谥号为“无相大师”。唐元和年间,永嘉太守杜贲重修玄觉大师墓,见大师遗体仿若如生,上报朝廷后进行火化,唐宪宗敕令于松台山建造真身舍利塔。宋太宗赵光义为龙兴寺赐额“宿觉名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称:温州的文化在唐以前,未出什么大人物,唯有一位,便是佛家的永嘉玄觉禅师。赞誉他为温州历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物。永嘉大师作为温州的重要文化标识,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特的禅宗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亦为后世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纪念这位大师,在“宿觉名山”崖刻前,新矗立了永嘉大师塑像。塑像以锡铜为主体材料,塑像高 4.9 米,象征着永嘉大师住世 49 年;基座高 1.3 米,代表永嘉大师圆寂 1300 周年。松台山的原胡公庙亦被辟为“永嘉大师纪念馆”。永嘉大师的一生乃佛学修行之典范,他的智慧慈悲似松台山古松,历经风雨仍苍郁。其禅法思想如清泉,滋养心灵。在松台山,大师的禅意无所不在,如清风拂过过客心魂,那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将永远铭记于修道者心中。净光塔,亦称永嘉大师真身舍利塔,素有“立松台山峰前,镇三溪之水,为一城之表”的说法。它屹立于松台山顶,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元和中期,是为纪念唐高僧永嘉禅师宿觉所建造。永嘉大师于此悟道参禅,光天二年圆寂后,唐宪宗敕令于松台山巅修建真身舍利塔,后经唐僖宗赐名“净光”,松台山也由此被称作“净光山”,净光塔塔院亦获赐额“净光禅寺”。此后,宋太宗再次赐额“宿觉名山”。该塔于明洪武八年重建并建成塔院,却在明弘治十二年再度被毁。清康熙《永嘉县志》“净光寺”条记载:“在松台山麓,唐时建。有宿觉禅师真身塔,相传常见五色云覆其上,刺史朱褒奏其事,遂赐名。”。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净光塔,是依据原址出土的有净光塔原型图案的砖刻重建而成,它于 1999 年启动重建,2006 年完工。重建期间,塔基上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包含不同朝代的塔砖、瓦当约二百余件,其中有宋朝珍贵的塔基砖,更有一砖刻有净光塔被毁前的图像。尤为关键的是,施工期间在塔基南侧发现一个高和宽皆一米有余的地宫,宫内置有一个直径约三十厘米、高五十厘米的陶罐,罐内所盛为骨灰,经专家鉴定,此乃宿觉的真身舍利子。这些文物为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重建塔为仿唐风格,地下一层,地上七层,高 65.46 米,塔刹由纯铜铸成,高 15.6 米,为浙江之首,且覆盖金箔,光彩照人。塔身仿木构建,柱子隐约可见,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屋面举折平缓,尽显典型的唐代楼阁式木塔韵味。抬头仰望,塔身古朴雄浑,塔刹高耸入云,彰显着古塔的磅礴之姿。那日,在安福寺主持达照法师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神秘的地宫。地宫内,我们瞻仰了永嘉大师的舍利子。地宫还陈列着当年挖掘出的文物原件,诸如古老的塔砖、瓦当等,每一件都沉淀着往昔的岁月,见证了净光塔的多次兴衰与历史的更迭。墙壁上刻着的证道歌,字字蕴含深厚的佛教哲理,仿佛在倾诉着禅师的智慧与禅悟。当我们沿着楼梯逐层而上,会发现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布置。从佛像、法物到各类书法匾额,琳琅满目,展现着佛教文化的广博与深邃。一路向上攀登,仿若穿梭于时空之中,每一层都呈现着别样的故事与景致。登上塔顶,站在塔檐下的廊道上,整个城市的景象一览无余。远处山峦起伏绵延,近处街巷纵横交错,高楼大厦与古朴街巷相互映衬,于这繁华与宁静之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与生命的不息。一路上,身着僧袍、佛学造诣深厚的达照法师,神情祥和庄重,他详尽地为我们讲述永嘉大师的生平,将其求法、悟道、弘法的历程娓娓道来。让我们对温州历史上这位名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继而又为我们解读这座人文历史深厚的佛塔,从其始建年代、历史变迁,到建筑风格、塔身构造,尤其是重建发掘的情况等,法师无一不讲解得细致入微。净光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温州历史文化的见证。对于研究唐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是了解唐代佛教传播和禅宗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妙果寺,位于松台山南麓。“妙果”是佛教术语,它指的是修行佛法后所达到的圆满、理想的境界,也就是佛果。在佛教中,修行者通过修习戒、定、慧等,最终达到解脱生死轮回,证悟真理的境界,这个最终的成就被称为“妙果”。它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完满,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妙果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唐神龙年间,距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一代宗师宿觉大师所建。妙果寺自创建以来,历经多次兴衰。北宋时期达到极盛,成为东南沿海著名的寺院。历代高僧如宋代天台宗高僧继忠、从义、处谦等都曾在此驻锡弘法。然而,在清顺治十四年,妙果寺遭遇了一场大火,大部分建筑被焚毁。清康熙十四年虽进行重修,但规模已非昔日可比。最可惜的是解放后温州三角城头开建公路时,妙果寺里那座建于北宋大观年间,浙南地区唯一的舍利塔“千佛塔”被拆除,其间部分文物,包括大师舍利、宋鎏金铜佛及大师生平小石碑现藏于华东文物馆,有的不知去向。1983年妙果寺开始修复重建历时十余年完工。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刹,不仅是东瓯著名古刹,更是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温州的历史变迁。妙果寺的山门为一座二层门楼,上擎三座单檐歇山顶屋顶,飞檐翘角,使整个门楼显得非常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檐下所悬“妙果寺”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雄浑大气,气度不凡。山门兼有天王殿的功用,明间供奉佛弥勒佛。初入寺门,便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寺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殿堂巍峨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中,大雄宝殿是妙果寺的主殿,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气势恢宏。顶层檐下悬挂着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底层檐下则挂着国学大师南怀瑾题写的“宿觉名山”匾额,彰显着妙果寺的深厚文化底蕴。除了宏伟的建筑,妙果寺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口传说中的“猪头钟”。这口钟高约三尺,非铜非铁,酷似青石,音响铿明,顶上二猪首拼作钟钮,迥异寻常捕牢狮龙之惯例。相传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继忠大师主持妙果寺时,有一客僧来寺挂单修身,掘井埋猪骨,七七四十九日后掘土得钟,因钟钮似猪头而得名。1987年重建钟亭,把追回的猪头钟置放里面。亭联:“稽于史实,松台山上仙人井;留得民谣,妙果寺中猪头钟。”。这口钟不仅是妙果寺的镇寺之宝,更是温州民间传说中的神奇古迹。“松台山上的仙人井,妙果寺里的猪头钟”是温州人最熟悉的文化符号,也是温州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代代相传,延续着城市的文化脉络。在妙果寺内漫步,还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南宋状元王十朋的《次韵宝印叔题止庵三绝》、弘一法师撰写的对联以及国学大师苏渊雷书写的弥勒佛侍联等诗词楹联,都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些诗词楹联不仅展示了妙果寺的文化底蕴,更传递着一种豁达大度、坦然面对人生的哲理。妙果寺的现任住持是达照法师,文成人,属于嫡传天台教观第46代。达照法师同时也是文成安福寺的主持,他所主持的两座寺院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专设了讲经说法的场所,如妙果寺的宿觉讲堂和安福寺的灵山宝殿等。他在佛教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从事天台、净土、禅宗(特别是“永嘉禅”)、密法的修学和研究多年,著作等身,发表了大量关于佛教的论文和专著。深受信众喜爱。在温州繁华市井的脉络中,妙果寺宛如一首低吟的梵音,静谧且深邃,悠悠然淌入岁月的长河。相关阅读:
1、了解温州从这里开始!这个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值得你好好去逛逛!
2、这座楼见证千年“钱氏子城”,曾是宋高宗的朝门,新添了抹茶香,适合城市漫游!
3、人文蕴盛景,山水著华章!寻迹九山湖畔,可有你的童年回忆?
4、从护城河到南戏故里,新三牌坊品美食,这条鹿城历史文化街区线路你可喜欢?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