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的村庄”,浙东南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古村落,你可去过?

旅行   旅游   2025-01-04 09:00   浙江  


文图:天高云淡


元朝至正年间,浙江东阳人陈晋挺任宁海教谕(古代官职名,正八品,负责县里生员学习和孔子祭祀等事),携家住在宁海县衙,其时,三门县东屏一带尚属于宁海县管辖。

陈晋挺有一子,名曰拱辰,生平却喜游山玩水,见三门县一地,四面青山宛若屏风,拱卫着一片平原,适宜定居,于是携带家眷,归隐于此,并为此地取名为“东屏”。


自此以后,陈氏一族在此定居繁衍,瓜瓞绵延,逐渐成了三门县陈姓聚居第一大村,至今已历时六百余年,传至第三十二代。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我与众友人踏上这个古村,从村口过桥,首先看到的是镇东堂,这是东屏村的家庙。过了这处家庙,才算是真正踏上了古村。

古村沿溪而建,入眼即是藤葛垂垂的石拱桥,犹以陈氏家祠边上的那座最为精致,名叫风月桥,这古桥不知建造于何年,但肯定有些许岁月了吧?


整个村庄采用组团式布局,民宅随地势而筑,错落有致,曲巷众横,故这里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明朝中期,浙江沿海一带倭寇猖獗,东屏村亦屡遭倭寇骚扰。因此,古村修建厚墙、狭巷、窄窗,颇具海防特色建筑。


为了保境安民,村民们练习武艺,故村里武风颇盛。清乾隆年间,东屏村出了一位叫陈式栋的武举亚魁使用一柄120斤的大刀,舞动时如行云流水,所向披靡,后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守备。这把铁质巨刀,虽锈质斑斑,至今仍陈列在村里的一个大院里。

民国期间,东屏人陈舜钦,于1927年春入黄埔军校六期,后任民国国防部三十五纵队司令,1965年在台湾退休。晚年,将军在台发起成立黄埔会,致力于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村里仍存“中和堂”一座,以表将军爱国之情

最具民俗文化传承的,是古村里的东屏红妆博物馆,它再现了自南宋以来,三门一带风行传统婚嫁的“十里红妆”民俗。

相传自南宋以来,浙东历史上有"麦虾汤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的传说,因此,浙东女子出嫁均可享有皇妹的待遇,即凤冠霞帔,半副銮驾,嫁妆雕龙刻凤。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谓之"十里红妆"。

穿行在幽深曲折的卵石小巷,我们从村前走到村后,除去三三两两的几个游客,村里的原住民已经不多,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搬离到村子南边刚建造的新房子里,还住在古村里的,是上了年纪的一些老人。

凝望着沧桑斑驳的石窗、石台阶,缕缕古风遗韵扑面而来。但令我们感到心酸的是,游遍整个古村,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木质老房经不住风吹雨打,如果再不加以修缮保护,若干年后,古村将不复存在,到时,我们如何向历史交代?


徜徉在这古风古韵与断壁残垣之间,我不仅平添了几分离愁滋味。六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六百多年的岁月积淀,铸就东屏的悠悠古韵;它如一本厚重的古书,脉脉乡情需要今人去承载,家国情怀更需要今人薪火相传,试问东屏的遗子遗孙,你们能否做到?

夕阳西下,秋风轻盈,我们的身影被渐渐拉长,一股岁月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的脚步渐渐放缓,但并不是流连忘返,而是多了一份沉重!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金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
你若喜欢,为温州古道点个在看 




温州古道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