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日市集大揭秘!百年洋书信现身小摊,年轻人竟为它疯狂?

民生   2024-12-18 17:12   上海  




最近搜索上海的玩法,热度最高的就是“冬日市集”。

作为最具国际范的大都市,人们对冬日市集的关注和执念,比夏日市集更甚。氛围感多少分?怎样错峰打卡?门票怎样抢?有哪些有趣的摊主?能买到特色吗?

延续夏日市集的特色之问,新闻晨报继续关注冬日市集浓度。




“这是1898年英文法律文书花体手稿,用的是羊皮纸,内容是当年的一份地契合约。”只要30多元,就能在上海的市集买到一张来自百年前的故纸张,在千篇一律的工艺品摊位间显得独树一帜。

牛敏健曾是一名公司职员,工作之余,他从世界各地的老报纸、书信中寻找中国影像,并坚持了十多年。离职后,他将部分藏品带到市集售出,以维持一家的生计,将曾经的爱好变成事业。


百年前的欧洲故纸

出现在上海的市集中


“这是1898年英文法律文书花体手稿,这种手稿一般用的是羊皮纸或牛皮纸,内容为当年的一份地契合约”、“这是1920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散页。内容为那个时间线的广告画和艺术画内容”、“这是二十世纪初英文版35毫米电影胶片,内容多为知识教学类” ……



在周末的闲鱼循环商店市集,牛敏健正在为来往的顾客介绍摊位上的物品,引起围观。他的摊位上几乎都是来自外国的旧书卷、纸张、海报以及胶卷。看到有不少顾客感兴趣,牛敏健又主动拿出了其中最古早的一个物品。

“这是1860年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手写花体字信件,内容多为记账记事,通过这个邮票我们能判断出大致的时间。”像博物馆里的讲解员一样,牛敏健细致着向来往顾客们讲解信件上邮票的历史、上面的字迹以及其他细节。



新闻晨报曾报道,有不少市民认为,虽然沪上市集“遍地开花”,但其中商品却千篇一律。在充斥着外表相似的首饰、珠宝、手工品的市集里,牛敏健的摊位独树一帜。很快,就有一位顾客以25元的一份的价格购买了一张英文画报,其封面是一个肥皂广告。
“我没有特地收藏老物件的习惯,只是今天路过,觉得这种古早的画报看上去就很有文艺范,想买一份回去保存。”这名顾客说。




每个年份的画报

都有十几页中国的影像



牛敏健在企业里上了20多年的班,并工作之余保持了10年的收集外国旧物件的爱好,因此在今年6月从公司离职后,他立刻决定以此维持一家的生计。
“最早是在国外的集市看到一些摊位会打包出售画报,把一年之内的所有新闻全部罗列在一起,每个年份可能都会有十几页纸,与中国有关。从此我就热衷于购买外国老物件,并在其中寻找中国影像。”


牛敏健的藏品主要来自海淘,有时会委托朋友代购,去外国旅游的时候还会特地去逛一逛当地文创集市。他告诉记者,尤其是在19世纪初期,中国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并不多,反而在这些国外报纸、画报更容易找到一些清晰的影像。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些中国名人的照片:在1908年6月20日法国杂志《lillustration》上,慈禧太后的彩色照片被作为封面,而法国的另一个杂志《Je Sais Tout》则在1912年以孙中山作为封面人物,这也是目前已知孙中山最早的彩色肖像照。
其中部分珍贵藏品,被牛敏健捐献给世界旅游博览馆、上海大学图书馆等场馆。
“其实很多人都在和我做一样的事情。在上海我们有一个海外老物件的收藏圈,大家也是一直在寻找和收藏中国影像,并且向各场馆捐赠。”牛敏健说。


而那些稍微没有那么珍贵的老物件,牛敏健则带到了市集上。
“我现在刚刚起步,在一些热门的市集,每天的营业额能超过一千元。因为都是卖的以前的闲置的藏品,没有什么成本,每个月的收入足以覆盖了我们一家的生活成本。”牛敏健说。



羊皮纸和花体字

吸引上海年轻人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市集的售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线上。”牛敏健目前仅开设了闲鱼账号,出售欧洲百年前的印章、手稿、版画、信件等老物件,与摊位上的商品一致。
“在市集上,大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为人与人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大家都像邻居一样,无论是买还是卖都很开心。”牛敏健解释道。


摆了6个月摊,他也总结出了经验。
“一般来说,比较年长的人会喜欢影像类的物品,比如说老式的电影胶片、玻璃底片;四五十岁的顾客会比较喜欢18世纪、19世纪的画报、版画;年轻人则普遍对手稿、信件更感兴趣。”
他告诉记者,这些手稿、信件上普遍使用的是羊皮纸、上面是用羽毛笔书写的,在百年前欧洲流行的花体字、还会盖上火漆。这些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元素,可能这些手稿、信纸是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逛市集的年轻人比较多,在我的所有顾客里,年轻人也是最多的。”牛敏健告诉记者,这些手稿、信件因为没有被名人用过的,所以买来很便宜,卖也只卖二三十块钱,对于年轻人负担并不大。
不过,即便有10年收藏的存货,终有卖完的一天。
“我也知道倒买倒卖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有自己的创意。现在很多市集都在强调回收循环,我和我的妻子正在把家里不用的旧窗帘布、小朋友的旧衣服还原成欧洲版画里常见的公主裙、大蓬蓬裙这些传统服饰,也算是一种文创产品。”牛敏健说。


“无论如何,在短期内,我仍然会坚持把市集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他补充道。


记者崔逸星

随申Hi
Hi,这里是新闻晨报“随申Hi”,一个上海文体旅展商的联动服务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全上海的好生活。关注我们,晨报很City,随身带你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