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役军人的安置选择中,逐月备受关注。有人转业,有人则选择逐月,那究竟哪些人会倾向于逐月呢?
其一,服役地特殊者。像长期在西藏等边远地区服役的军官,因身体因素等符合逐月条件后,多数会选择逐月。毕竟在这些地区,逐月后的工资往往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能保障较好的生活水平。
其二,有 “一历一证” 的群体。那些拥有军地两用技术的高学历军官,凭借自身技术,在社会上有更多立身之本,他们对逐月的接受度较高,甚至部分连复员都愿意尝试,期望在社会中凭本事获取更多收益,领着退役金的同时还能凭借技术再得一份收入,月收入基本能达 1 万 5 以上。
其三,向往体制外生活之人。极少数厌倦了体制内生活的军官,他们渴望摆脱体制的束缚,有的想早早进入退休状态,寄情山水田园;有的则像高学历群体那般选择再就业或创业,开启不一样的人生篇章。其四,特定军士群体。选择延期服役且军龄达 18 年的一级上士,可能因单位晋升名额限制,或者当地军士转业安置岗位不佳,无奈之下退而求其次选择逐月。
然而,也有不少人坚决不愿选择逐月。驻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城市的军官,如广深沪杭苏等地,当地公务员工资远超逐月待遇,从经济收入考量,逐月吸引力较低。年龄四十上下的行政军官,大半辈子精力用于部队管理与值班训练,社会生存技能匮乏,融入社会难度大,对他们而言,转业或许更能保障稳定生活。还有符合逐月条件却最终选择转业的军士,他们综合考量现实因素,如家庭、就业环境等,认为转业更适合自身发展。
选择逐月者,未来变化颇具看点。从退役金来看,虽逐月计发基数自 2021 年后未调整,但国家建立了退役金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参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和频次调整退役金。
如 2022 - 2024 年已实际根据地方调整幅度和频次增加了退役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通货膨胀等经济压力,为退役军人生活提供更稳定保障,也让他们在面对就业不确定性时有经济底气。对于有创业想法的退役军人,上涨的退役金可作创业初期资金支持或风险缓冲;对整个退役军人群体而言,逐月退役金的利好消息或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军旅,提升社会对退役军人的认可度,为其在就业、社交等方面营造更好环境,有望成为退役军人生活的稳定基石,使其退役后过上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
但逐月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与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或退二线领导干部相比,逐月后可能面临钱少、社交圈小、发展路径窄等问题,这也促使人们对军人职业地位与尊崇度进行深入思考。
#退役军人逐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