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的职级体系中,33岁处于少校副营职,常常会让人发出发展缓慢的感慨,毕竟这面临着“副团的年龄副营的职位”这样一种略显尴尬的处境。
从军队晋升的常规节奏来看,以往旧制度下,晋升的步伐相对快些,30岁晋升副营职,36岁晋升副团职是较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当下,随着“前慢后快中间稳”的军官晋升方式的施行,整体节奏有所变化,但即便如此,33岁还处在少校副营职,相较于同期毕业的部分同龄人,确实是落后了一些。看看周围,有32岁就已经到了少校正营第二年的,对比之下,差距就凸显出来了。
再从相关规定层面分析,少校对应的岗位职务层级里,营级副职的最高服役年限为8年,晋升最高年龄限制为43岁,少校的衔级最高服役年限为12年,晋升最高年龄为45岁。按照正常的晋升逻辑,33岁处于这个职级,最快35岁(33 + 2)晋升“营级正职”,38岁(33 + 5)晋升“中校副团职”;最慢41岁(33 + 8)晋升“营级正职”,45岁(33 + 12)晋升“中校副团职”。但关键是,这个年龄本应该朝着更高的职位去迈进了,却还停留在副营职,后续如果不能顺利晋升,到了退役时,年龄偏大不说,到地方安置上也会失去很多优势。
就拿地方公务员体系来对比,像辽宁地区一些949596年出生的都已经达到正科级别了,而军队里33岁还在少校副营职,在社会普遍认知里,发展进度确实显得迟缓。而且,在军队中军官职级呈现“金字塔”结构,初级军官数量庞大,越往上晋升难度越大,少校这个层级本就是晋升的“瓶颈”之一,很多人容易被困在此处,难以突破到更高的副团等职位。
从个人职业发展和心理状态来讲,处于这个阶段的军官往往会面临较大的焦虑。一方面是对能否顺利晋升中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不能晋升,后续的退役选择虽然有“逐月”“转业”等方式,但“逐月”目前基层军官选择较少,而转业的话,年龄大了在地方重新开启职业道路也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看着身边一些进步较快的同届或者后辈,心理上也难免会有落差,对自己未来的“升与退”“走与留”充满迷茫。
不过,发展快慢也并非绝对,虽然从职位对比年龄来看是偏慢了,但如果从完成的任务、积累的经验以及个人能力成长角度来说,在副营职这个岗位上也依然可以不断提升自我,为后续可能的晋升积蓄力量。比如有的军官虽然职级暂时不高,但在基层工作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很强,一旦有晋升机会,也能够脱颖而出。只是整体而言,从普遍的晋升标准和年龄与职位的匹配度来看,33岁少校副营职的发展节奏确实是比较慢的,需要军官自身更加努力去寻求突破,争取在后续能加快晋升步伐,改变当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