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吴信坤
海通策略首席分析师
S0850521070001
投资要点
核心结论:①1月港股小幅收涨,主因国内基本面改善、港股流动性转好以及科技板块的强劲表现。②24Q4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投资策略有所变动,除继续减仓高股息,还减仓了社服、医药等消费板块,加仓受益于与AI主线相关的科技板块和政策支持的制造板块。③从概念板块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通信设备、半导体与新能源车板块,减仓港股互联网、能源与生物科技板块。
市场回顾:1月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整体收涨。A股方面:沪深300指数1月累计跌幅/最大跌幅-2.6%/-5.8%,创业板指累计跌幅/最大跌幅为-0.9%/-3.1%;港股方面恒生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0.0%/8.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4.2%/13.3%;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3.7%/6.1%,纳斯达克指数为3.3%/6.8%;其他市场,德国DAX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7.5%/8.5%,英国富时100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4.0%/5.2%,法国CAC40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7.4%/9.9%,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0.1%/5.8%。从行业表现看,1月港股行业涨跌互现,涨幅前三行业为可选消费(7.0%)、日常消费(3.8%)、材料(3.4%),跌幅前三行业为医疗保健(-4.2%)、房地产(-2.7%)、能源(-1.5%)。
24Q4公募基金对港股继续增持,持股集中度边际回升。24Q4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发行略低于三季度,节奏上10月回落至低点但11-12月改善。从整体仓位看,公募基金对港股延续增持,截至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为14.5%,相较24Q3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从指数仓位看,公募基金对恒生科技、恒生国企均增持,24Q4持仓占比环比提升1.3、1.1个百分点。从持股集中度看,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前10/2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为52.6%/62.3%,较24Q3环比下降0.1/上升0.6个百分点,持仓集中度出现回升。
从大类行业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制造,主要减仓能源消费。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制造,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9/3.2个百分点,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10.5/3.7个百分点。24Q4基金主要减仓能源材料和消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4.2/4.1个百分点,截至24Q4能源材料行业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3.7/5.3个百分点。
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电子、汽车和轻工,主要减仓港股传媒、社服和医药。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电子、汽车和轻工,三个行业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分别为6.4、2.2、0.7个百分点;24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传媒、社服和医药,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分别为2.0、2.1、1.4个百分点。
从概念板块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通信设备、半导体与新能源车板块,减仓港股互联网、能源与生物科技板块。24Q4基金主要加仓通信设备板块,重点加仓了消费电子;加仓了半导体板块,主要是中芯国际;还加仓了新能源车板块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24Q4基金减仓了互联网板块,主要减仓美团和腾讯;继续减仓了能源、高股息板块的中国海洋石油;还小幅减持了生物科技板块,主要减持生物制品公司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超预期,美国政策不确定,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正文
1月全球市场普遍上涨,欧股、美股涨幅居前,港股小幅收涨。目前国内公募基金24年四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基金港股整体持仓处于什么水平?结构上主要布局什么方向?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分析。
1. 回顾:1月全球市场普遍上涨,发达市场涨幅居前
1月全球主要股指普遍收涨,发达市场涨幅居前。从1月全球重要股指表现看,海外股市全面上涨,欧股、美股涨幅居前,港股小幅收涨。截至2025/1/24,A股方面沪深300指数1月累计跌幅/最大跌幅-2.6%/-5.8%,创业板指累计跌幅/最大跌幅为-0.9%/-3.1%;港股方面恒生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0.0%/8.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4.2%/13.3%;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3.7%/6.1%,纳斯达克指数为3.3%/6.8%;其他市场,德国DAX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7.5%/8.5%,英国富时100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4.0%/5.2%,法国CAC40累计涨幅/最大涨幅为7.4%/9.9%,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最大涨幅0.1%/5.8%。从行业表现看,1月港股涨幅前三行业为可选消费(7.0%)、日常消费(3.8%)、材料(3.4%),跌幅前三行业为医疗保健(-4.2%)、房地产(-2.7%)、能源(-1.5%);1月美股上涨前三行业为能源(6.7%)、公共事业(6.1%)、工业(6.1%),下跌行业为日常消费(-0.8%)。
1月美股先抑后扬主因通胀数据超预期改善下降息预期升温以及企业盈利向好。开年美股走势整体先抑后扬,1月上旬受到美债利率不断攀升以及就业数据超预期走强的影响,美股接连下挫。具体而言,随着特朗普上任时间将近,市场预期其上台后将实施减税、带来财政扩张,驱动10年期美债期限溢价持续攀升,而长期利率上涨会压制美股估值,继而导致美股下跌;1月10日公布的就业数据也是美股下跌的一大诱因,12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25.6万人,为九个月最大增幅,远超出预期的16.5万人,12月失业率也从4.2%降至4.1%,强劲的就业数据削弱了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致使美股承压。但随着1月15日通胀数据的公布,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低于预期3.3%,缓解了市场对再通胀的担忧。美东时间1月16日,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如果通胀数据继续向好,美联储可能会比预期更早、更快地降息。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降息预期边际升温,根据FedWatch数据,市场预测美联储2025年降息次数从1次升至2次,投资者情绪明显提振,因此1月下旬起美股开启反弹。此外,美股企业盈利的强劲表现也支撑美股走强。1月美国大型银行发布的财报普遍超出预期,摩根大通2024年利润585亿美元,创下美国银行的历史新高;高盛四季度营收达到138.7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3.7亿美元;富国银行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息收入118.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7%,但超过预估的117亿美元。
1月港股小幅上涨主因国内基本面改善、流动性转好以及科技板块的强劲表现。从经济基本面看,近期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改善。例如2024年四季度GDP不变价同比5.4%(前值4.6%),增速超预期;12月社零总额当月同比回升至3.7%(前值3.0%),12月中国服务业、制造业PMI分别达到52.0%、50.1%,连续三个月呈扩张趋势,国内经济基本面呈现修复向好的趋势,对港股也形成一定支撑。从资金面上看,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利好港股流动性。一方面,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着眼长远收益,此举措增强了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为港股提供了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持。截止2025/1/24,1月份南向资金流入达1165亿港元,同比增长22%。具体来看,南向资金积极布局港股科技板块,1/1-1/23区间内港股通流入的前两大港股行业为电子、传媒,累计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80亿港币、150亿港币。资金流入推动相关板块龙头公司股价显著上涨,例如中芯国际上涨30%、网易上涨14%、小米上涨7%。
2.加仓消费电子,减仓互联网——24Q4基金港股持仓分析
24Q4公募基金对港股继续增持,持股集中度边际回升。24Q4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发行略低于三季度,节奏上10月回落至低点但11-12月改善,整体发行数量为136只,环比下降15.0%,发行规模为400.4亿元,环比下降2.4%。进一步看基金的整体持仓,以主动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重仓股作为研究样本。从整体仓位看,公募基金对港股延续增持,截至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为14.5%,相较24Q3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从指数仓位看,公募基金对恒生科技、恒生国企均增持,24Q4持仓占比环比提升1.3、1.1个百分点。从持股集中度看,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前10/2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为52.6%/62.3%,较24Q3环比下降0.1/上升0.6个百分点,持仓集中度出现回升。
从上述总体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港股持股仓位较24Q3继续提升。具体从持仓结构看,24Q4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投资策略有所变动,除了继续减仓前期涨幅较大的能源材料等高股息板块,还减仓了社服、医药等消费板块,加仓受益于与AI主线相关的科技板块和政策支持的制造板块。具体分析如下。
从大类行业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制造,主要减仓能源材料和消费。考虑到基金重仓股中指数成分股的市值占比会受到成分股股价变动的影响,即某类成分股占比的上升可能只是因为成分股股价上涨而非成分股持股数提升,我们用成分股市值占比相对全部港股流通市值中成分股占比(简称“超配”)来剔除部分股价变动的影响,得到实际增持或减持的幅度。具体而言:
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和制造:(1)24Q4港股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5.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9个百分点,截至24Q4科技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40.4%,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10.5个百分点;(2)24Q4港股制造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2个百分点,截至24Q4制造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9.6%,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3.7个百分点。
24Q4基金主要减仓能源材料和消费:(1)24Q4港股能源材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4.1个百分点,截至24Q4能源材料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9.6%,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3.7个百分点;(2)24Q4港股消费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4.1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3个百分点,截至24Q4消费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26.6%,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3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电子、汽车和轻工,主要减仓港股传媒、社服和医药。我们进一步看港股各大板块内部细分行业的持仓变化情况,这里采用申万港股通一级行业来分析,具体而言:
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电子、汽车和轻工:(1)24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7.9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6.4个百分点,截至24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10.7%,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7个百分点;(2)24Q4汽车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2.2个百分点,截至24Q4汽车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7.3%,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3.5个百分点;(3)24Q4轻工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0.7个百分点,截至24Q4轻工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2.0%,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1.3个百分点。
24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传媒、社服和医药:(1)24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2.0个百分点,截至24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20.9%,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1个百分点;(2)24Q4社服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2.1个百分点,截至24Q4社服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8.6%,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3.9个百分点;(3)24Q4医药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4个百分点,截至24Q4医药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6.1%,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2.2个百分点。
从概念板块角度看,24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通信设备、半导体与新能源车板块,减仓港股互联网、能源与生物科技板块。港股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也通常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少数公司,因此可以结合Wind港股概念板块来分析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细分领域及代表性龙头公司的基金仓位变化情况,具体而言:
24Q4公募基金主要加仓港股通信设备、半导体与新能源车:(1)24Q4基金主要加仓通信设备板块,重点加仓了消费电子。24Q4小米集团-W/高伟电子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4/0.4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2.4/0.4个百分点。(2)24Q4基金还加仓了半导体板块,主要是中芯国际,24Q4中芯国际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7个百分点。(3)24Q4基金还加仓了新能源车板块,其中理想、小鹏获得较多增持。24Q4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0.8/0.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0.9/0.2个百分点。
24Q4公募基金主要减仓港股互联网、能源与生物科技:(1)24Q4基金主要减持了互联网板块,主要减仓了本地生活服务美团和数字媒体快手。24Q4美团-W/快手-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7/1.5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2.4/1.4个百分点。(2)24Q4基金继续减持了能源板块,主要减持油气开采。24Q4中国海洋石油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0.4个百分点。(3)24Q4基金还小幅减持了生物科技板块,主要减持的是生物制品。24Q4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0.3/0.3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0.3/0.2个百分点。
3.2025年2月大事日历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超预期,美国政策不确定,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本文选自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海通策略 | 加仓电子汽车,减仓互联网和医药——24Q4基金港股持仓-20250127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