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微信公众号文章推荐规则近期改变,如您想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请将公众号添加星标】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策略团队恭祝各位投资者平安喜乐,巳巳如意,乘势而上,投资长虹!
新春再议A股方向与机遇
距离24年波澜壮阔的924行情已经过去四个月有余,在此期间A股市场从行情初期的放量上涨逐渐过渡到缩量休整阶段,而25年年初A股行情波动有所放大。近期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市场对于春季行情的期待逐渐被点燃。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综合前期外发的系列报告,重述本轮A股行情演绎的逻辑和节奏,以及我们对2025年的市场判断。
我们明确提出去年924是熊牛转换的反转时点。24年国庆假期期间,随着节前重要会议的相继召开明确政策基调转向,我们在《参考99年519——这轮股市行情及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考-20241006》中提出本轮A股行情与99年519类似,行情性质是熊牛转换的反转,924即是熊牛转换的反转时点,但短期行情或许也会波折推进,重点需观察成交量和换手率数据。10月中旬后我们在《震荡期中如何选结构-20241012》、《关注基本面更优的行业-20241019》等多篇报告中提示随着成交降温,市场或已步入震荡阶段,此时结构性机会更值得关注。进入2025年,开年A股出现调整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此时我们在《春季行情还会有吗?-20250111》指出开年下跌不改变春季行情的历史规律,25年春季行情或正孕育中,对于后市行情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那么节后短期A股行情节奏又将如何演绎?我们认为,2025年A股春季行情仍可期。借鉴历史,A股春季行情年年有,驱动行情展开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政策催化、流动性宽松、基本面改善。而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政策方面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落实“稳住楼市股市”政策定调的又一重大举措,2月1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发布了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提出要不断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流动性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回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20的7.32降至1/27的7.25,汇率压力的边际缓释为货币政策打开空间;基本面方面,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或望稳定增长,例如据CCTV4公众号援引交通运输部表示2025年春运首日至2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48亿人次,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7.2%。因此综合政策、流动性,以及基本面看,2025年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站在当下看2025年全年我国权益市场,我们综合研判如下:
A股市场:去年924行情可定性为反转:政策基调转向+牛熊周期规律+情绪触底,从行情涨幅和成交量能看不是熊市反弹。24/10/8以来的调整是牛市第一波上涨后的回吐,对比历史看调整时空已显著。随着政策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展望2025年,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宏微观基本面改善,A股延续上行趋势。详见《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20241116》、《牛还在——再议924行情性质-20250118》。
企业盈利:参考历史上我国不同力度财政政策对企业盈利的拉动作用,13-14年我国宽财政时企业库存弱回升、盈利弱修复,16年之后产能周期上行,库存和盈利回升弹性均得以改善。当前A股正处于产能和库存周期底部,如果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加码,有效提振内需,改善供需格局进而改善通胀,那么预计A股盈利增长将显著提升。在财政力度强弱两种情形下,2025年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同比或分别在20%和10%。详见《宽财政如何拉动企业盈利?——25年策略展望系列1-20241127》。
股市资金:历史上我国宏观流动性与A股存在阶段性背离,股市微观资金变化与股市行情走势相关性更高。展望2025年,政策发力望推动基本面预期升温,A股资金入市情况或较24年进一步改善,全年净增量资金或达2万亿元。中央汇金、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是推动2024年ETF扩张主力,2025年机构化或仍是ETF扩张的主要增量来源。详见《25年能否迎来“流动性牛市”?——25年策略展望系列5-20241228》、《被动化趋势如何影响A股?——25年策略展望系列2-20241214》。
行业机遇:重视硬科技,关注消费医药。在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科技板块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同时产业周期仍处于向上通道,基本面趋势更好、确定性更强。细分领域中我们认为或可重点布局AI技术应用端的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此外还有受到财政的重点支持的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同时中高端制造方面,我国拥有产业集群、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供给优势、需求端内外需均有支撑,2025年景气有望延续。此外消费医药下跌时间长、低估低配,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消费板块投资机会的悲观预期。未来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倾斜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首位,政策发力背景下预期差较大。详见《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20241116》、《牛还在——再议924行情性质-20250118》、《借鉴历史,如何才能促消费?-20250123》。
对外贸易: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或再次扰动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借鉴18-19年,彼时关税威胁出现后存在抢出口现象,时间上关税商品清单发布后抢出口更明显,其中对美依赖度高领域抢出口更明显。同时,18-19年贸易摩擦后中国部分行业/商品通过绕道东南亚国家或通过与之上下游分工来避开制裁。近两年我国对东南亚出口高增并非单纯是转口,更多源于其本身内需强劲,未来我国中高端制造有望继续受益。详见《贸易摩擦中“抢出口”如何演绎?——25年策略展望系列3-20241215》、《跟踪转口贸易的两个中观视角——25年策略展望系列4-20241219》。
港股市场:展望25年,港股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趋势不改,微观层面除港股通带来增量、外资也望阶段性回流。港股基本面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复苏进程关键看增量政策落地速度,同时特朗普对华政策也可能对基本面产生扰动。港股情绪面或受特朗普出台政策节奏的影响,中国香港制度改革则有助于在长期维度提振投资者信心。综合而言,影响港股的五大因素中积极因素偏多,再结合当前港股估值、情绪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我们认为,25年港股有望上行。详见《影响港股25年走势的五大变量——25年策略展望系列6-20250102》。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附录-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一、大势研判
2、《鲲鹏击浪从兹始——2025年A股展望-20241116》
3、《参考99年519——这轮股市行情及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考-20241006》
4、《策略对话行业:中级行情机会在哪里?-20240928》
5、《拾级而上,终可拿云——2024中期股市展望-20240610》
二、25年策略展望系列
1、《影响港股25年走势的五大变量——25年策略展望系列6-20250103》
2、《25年能否迎来“流动性牛市”?——25年策略展望系列5-20241229》
3、《跟踪转口贸易的两个中观视角——25年策略展望系列4-20241220》
4、《贸易摩擦中“抢出口”如何演绎?——25年策略展望系列3-20241216》
5、《被动化趋势如何影响A股?——25年策略展望系列2-20241215》
6、《宽财政如何拉动企业盈利? ——25年策略展望系列1-20241128》
三、行业比较
1、《美国:产业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端化研究系列2-20241121》
2、《日本:政策引导为主,海外布局助力——制造业高端化研究系列1-20240904》
3、《美日制造业政策经验和启示——高端制造研究系列6-20240715》
4、《中高端制造韧性强—高端制造研究系列5-20240710》
5、《科技制造风渐起 ——高端制造研究系列4-20240703》
6、《中美扰动下哪些制造领域更稳健?——高端制造研究系列3-20240623》
7、《从高股息到高端制造——高端制造研究系列2-20240616》
8、《曙光初现:高端制造——高端制造研究系列1-20240513》
四、重要策略专题
1、《全A业绩回升中——24Q3财报点评-20241031》
2、《回望:特朗普第一任期大类资产价格表现-20241030》
3、《增配新能源产业链——基金2024年三季报点评-20241025》
4、《9/24以来哪些资金在主导风格切换?-20241007》
6、《新背景下如何跟踪外资情绪?——解析外资行为系列4-20240902》
五、研究框架
1、《心随幡动——A股投资者行为研究框架-20230902》
4、《审时度势——大类资产配置框架-20230812》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名称“海通研究之策略”,微信号“ht_strategy”)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欲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须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对本订阅号(名称“海通研究之策略”,微信号“ht_strategy”)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团队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