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银行估值?银行企业还值得买吗?

文摘   财经   2025-01-17 21:00   湖南  

这两天部分银行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有些公布的信息多,比如招商银行,有些公布的信息少,比如兴业银行。

这两天我也在计算和推测这些银行的价值变化,银行和保险是两个非常复杂的行业,相比于业绩数据,我觉得逻辑更重要。

所以今天我就详细地说一下,应该如何给银行企业估值。

首先银行的本质就是资金流动的媒介,最上面一套大的系统,然后下面镶嵌了很多套小系统,每家金融企业都有一套。

我们所有的钱,就都在这些系统里面,以数字的形式流动,当然现金流通除外。

也就是整个过程等同于都是虚拟的,那么在合规的情况下,公司自身本来就有很大的调节空间,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所有银行的财报数据都是失真的。

就比如拨备覆盖率,就是银行企业的蓄水池,可以调节的利润空间就很大。

然后金融企业的某些数据是动态的,有些甚至是基于各种假设做出来的,典型的就是保险企业。

保险和银行是不分家的,不要觉得把保险归于金融而奇怪。

所以这类企业,是最符合巴菲特说的,模糊的正确。

我们只能从一些模糊的角度,去大概判断银行企业一些确定的关键点。

任何一个单独的财务指标或者会计科目,对金融企业都是无效的。

就算是大家很看重的拨备率、不良率等等指标,其实也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

那什么叫模糊的正确呢,对于银行来说,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自然是国运,国运很大程度就决定了宏观经济,而经济的载体之一就是银行。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大家都有信心,资金成本高一点也可以接受,银行的利润空间自然会扩大。

相反当大家都没有投资意愿的时候,不管利率多低,银行怎么把钱安全的放出去,是很头疼的事情。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的重要性,已经高度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角落,而金融的核心就是杠杆。

那么我们如果实现了伟大复兴,必然会有两个表现,第一个是科技突破,第二个就是金融先行。

这是从整个大的背景去看待未来的银行,如果你相信国运,那么这个角度就是确定性的。

然后第二个角度是银行企业本身,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最终都是要奔着赚钱去的。

而我们不管持有什么样的公司,投资收益无非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司业绩表现好赚分红,另一个是市值上涨赚差价。

这两点其实就对应着企业的ROE和PB,而很多情况下,这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么一起好,要么一起差,所以就产生了戴维斯双击和戴维斯双杀。

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在ROE和PB上面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银行来说,很显然不可能出现特别高的成长性,毕竟不是科技公司。

比如那几大国行,总不能说明年还能大幅度增长是吧,即便是招商银行,在股份制银行里面已经很优秀了,也谈不上太大的成长性。

所以一般持有银行股的人,都是优先看重股息,市值能不能涨是次要的。

由此就有了很著名的“戈登股利增长模型”的应用,也叫股利贴现模型,这是资本界对银行企业估值用得比较多的估值方法之一。

核心就一句话,银行企业的价值,就是把未来可能的股利加上现值。

这个是简化后的公式,V0就是合理价格,D1就是下一年可能的股利,rm就是市场利率,i就是风险报酬率,g是股息增长率。

这里面的rm+i其实就是贴现率。

那么我们在计算估值的时候,把这几个参数先预估出来即可。

如果把ROE和PB的概念套进去,并且在不考虑融资的影响的情况下,就可以很简化的得出两个收益价值。

假设分红率为d,第一个是分红部分的收益价值就是ROE×d/PB,第二个是未分红部分的收益价值就是ROE×(1-d),这也就是未来的股息折现。

所以分红的收益加上未分红的可能的收益,就是买入之后你的理论收益,从而就可以衡量出这家公司是高估还是低估了。

这个公式其实是简化后的,实际上如果要更靠近真实价值,计算会复杂很多。

大家可以把银行以往的数据带入进去,就会发现不少优秀的银行,这些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都是不低的,我关注的那几家银行基本上都在10%以上。

你看只要能拿得住,10%的收益很难吗?

当然要深入去研究这个模型,是有难度的,因为要提高准确性的话,就要去衡量影响变量的各种因素。

比如如何去评估企业未来的股利和增长,这个没有公式,只能靠自己对企业基本面的了解,再加上对行业的理解,才可能得出一个大概的数据。

还有贴现率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比如利率、通货膨胀、政策等等。

所以说分子和分母都是评估出来的,算出来的结果自然是模糊的。

一定要记得,没有哪种估值方法,是可以精准计算出企业价值的,都是毛估估。

所以我们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奔着尽可能减小这个误差的目的去的。

同时也没有哪种估值方法适用所有公司,这个戈登模型也只适用于兼具稳定性和增长性的公司。

老朋友应该知道,我的仓位理念是“保底仓+兼顾保底和成长+成长”这个模式,所以我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内,我认为兼顾了保底和成长的公司,有一部分就是用这个模型计算估值的,比如典型的招商银行。

但是我在计算所有公司估值的时候,都还会加上一个风险系数修正,因为我一直认为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没有哪家公司没有风险。

我会根据我对公司和行业的理解,设定一个风险率,然后加上无风险收益率,就是修正系数,每家公司会不一样。

关于具体银行的看法,放在专栏本文前面,晚点上传。

为确保你能收到每一篇文章,请在主页右上角“设置”,然后“加星标”!

* 超低费率 股票(场内基金)开户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由具有投顾执业资格的券商工作人员为您服务)

木禾投研
深度研究企业基本面,陪大家慢慢变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