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特辑之女性表达者|葛慧超:颠覆与融合,走向更包容的艺术道路

文摘   2024-08-26 18:03   北京  
“艺术发光的时候,是因为人在发光,人在喜悦的能量当中,在连接感当中,在创造性思维中,人就在发着光。”这些闪光时刻充斥在葛慧超的工作当中,汇集成疗愈与被疗愈的瞬间。从事包容性艺术的五年时间里,葛慧超不断去追问艺术的本质与目的。在这份事业之中,她时刻能感受到感动与满足。
 
包容性艺术,即艺术与社会议题之间相互交织回应的艺术实践形式,其关注的对象和参与者有残障人士、老龄人和边缘群体,也就是通俗语境中的弱势群体和困境群体。包容性艺术追求文化艺术的平等、多元与包容,是社会结构性在文化艺术表达上的改变。从认知到意识再到资源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对话场景和桥梁。

创新的内驱力
 
包容性艺术在全球蔚然成为浪潮之时,其在中国的艺术环境里还很空白。2019 年,带着公民的责任感、国际化视野,以及艺术制作的经验,葛慧超决定成立身身不息——中国第一个从事于此(包容性艺术)的机构。

 Touch 社群大会演出

在有了创立身身不息的想法并践行的时候,行业里找不到任何参照物,现有的机构多为专注做研究的机构,或是表演艺术的制作公司、经纪公司。葛慧超及其合作伙伴更希望去研究一些具有紧迫性的议题,去回应当下社会的一些变化。因缘于此,葛慧超集合了以往经历,以身体为容器,将不同领域的经验整合在一起。对于她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身不息的创新基因来自于我自己的两个职业生涯的交叉,它能够带来很不一样的视野”。
 
区别于国内其他艺术机构,身身不息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实践,包含了研究、艺术项目和实践三个维度。大部分艺术项目也是从实践开始,尽可能地连接不同的群体。葛慧超始终坚持非常敏锐的、伸向社会的触角,一直保持创新的状态,这是机构最为重要的基因。创新性造就了身身不息的独特与难以复制。

TOuch 接触即兴社群大会 亲密演出


开创意识使得身身不息成长迅速,如一艘大船开往远方,探索着更加宽广的领域,但是葛慧超始终不会忘却启航时的方向,执掌着罗盘的人心中永远葆有一份热爱与坚持,“身身不息是我在 30 岁的时候决定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我在那时萌生了做一家机构的想法,希望这家机构可以非常全然地表达我内心所认可的价值观、艺术观,去追问艺术到底是什么。”今年将迎来身身不息的五岁生日,葛慧超感觉,身身不息像一个孩子开始独立,开始奔跑。


平等是一种相处模式

作为国内一家创新型的小众机构,在被问及包容性艺术和残障艺术的内核时,葛慧超坦言,“平等,首先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口号。平等的视角能让大家回归到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残障不是残障人士的全部,他们作为一个个人,有着自己的存在性、主体性。平等体现在每个环节,每个相处当中。在从事包容性艺术和残障艺术的过程当中,葛慧超不断地去提升他们的可见性,也不断地去鼓励残障人士参与到这种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体现在社会交往的所有环节当中,就比如无障碍的普及。慢慢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且也是应该被尊重的。”

女性主义者的视角能够帮助葛慧超更好地感知残障人士的处境,同时带着感性和理性去实践。在做前期调研的时候,她发现早期女性的某些处境与残障人士有着相似之处。这种共性体现在话语权、发展空间上,正因如此,女性身份让她天然能够共情。在柔软感知的另一面,快速进化和敏锐的感知力也可以帮助女性去把握前沿议题,甚至使其成为社会变化的推动者之一。“我们机构始终如一地在实践和艺术中贯彻关怀的精神、发挥治愈的能力,我们在探索中不会选择冷冰冰的道路,我们不喜欢这种东西。”这是葛慧超的坚持与底气。

艺术的社会责任感
 
此次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 60 周年特别呈现——《盛会GALA》北京版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友爱的作品。身身不息第一次引进《盛会GALA》的时候正值 2020 年疫情期间,机构面临着很大的限制和很具体的困难。

2020 年《盛会GALA》厦门版
摄影 苏薇

就在团队还对这个项目犹疑不决之际,葛慧超被法方制作人阐述的创作背景深深打动了。《盛会》初版的创排是在 2015 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之后,创作者试图通过团结欢乐的舞蹈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对团结、对人类的信心,这个作品邀请每个人在剧场中享受舞蹈。深入交流后葛慧超坚信,“在疫情的情境下这样的作品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最终还是坚持做完了。”

《盛会GALA》北京版,摄影:李晏

右滑查看更多


“今年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我们希望可以再次呈现这个团结、欢乐、有爱的作品。首先是因为我们机构是北京的机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创造我们跟北京在地的不同的社群、不同的人之间的连接。北京版的演出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馈。我记得参加演出的家政工文丽姐,她在写演出感想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美梦再次临于我。之前对她来说,舞台是遥不可及的。她的生活都是柴米油盐和服务雇主,而只有这个舞台,她可以自由地绽放自己。”

第六届星空艺术节


另一个由身身不息呈现的中法文化之春的项目,是在 2024 年第六届星空艺术节亮相的《地球三部曲》。这个项目的起点来自葛慧超对于生态议题的关注,以及对主创布鲁诺·拉图尔观念的认同。《地球三部曲》的文本由国际知名当代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所创作。在人生的最后十五年中,他全身心投入到对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上。三部曲是布鲁诺在知识与学理上的浓缩,更是一个学者对于生态问题的呼吁。如今,生态危机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最紧迫的议题。布鲁诺·拉图尔身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感染着葛慧超,促使她一定要将这一集大成之作引入中国。

《地球三部曲》剧照


“我一直希望剧场里面能够有关注气候和生态的项目,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我觉得很有价值,又很有品质。所以我们今年把三部曲全部都带到中国来了。”在项目的筛选上,除了议题之外,在剧场上的创新性也充满了惊喜。三部曲开创了讲座式剧场演出先河,把很多知识转换为互动媒材,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剧场互动方式,让大家体验“我们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一些枯燥的讲座对于公众来说存在门槛,但是《地球三部曲》有一个很高的立意,并且用一种很互动的、很沉浸的方式去呈现出来,所以三部曲是很难得的艺术实践。


在中法建交大年,葛慧超希望能够借《地球三部曲》的导演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Frédérique Aït-Touati)来华之际,留下尽可能多的思想资源的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演出之外,身身不息还组织了一场围绕着拉图尔的思想遗产和回应当下生态危机的研讨会,包括“致敬拉图尔——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重新站稳脚跟——危机、创造和共同行动的方式”两个主题,邀请国内学术界、艺术界、公益界人士共同参与。


《地球三部曲》剧照
右滑查看更多


《地球三部曲》不仅仅是演出,更是一种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和生态思想的提出。同时,葛慧超希望在未来能推出《地球三部曲》中文版,使其成为对生态议题长期关注的声音。作为推进者,除了拥有开阔的眼界和深度思考,葛慧超还有着一份实践者的责任感与决心。


未来之道路


长期的跨国工作让葛慧超拥有了看待中法两国对艺术的不同视角,也让她看到不同文明的更多可能性。“传统可以源源不断作为我们的资源和养分,同时我们也非常需要当代的思想,而跨文化交流中有许多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它也能让那些在单一中国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个体、机构能更加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这是很有意思的过程。”跨文化交流不是模仿照搬,而是一面看清自身处境、优势的镜子,同时也创造了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当葛慧超看到布鲁诺·拉图尔的作品时,她认为拉图尔所做的整合的努力,与整体性看待当今全球问题的观点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频。当今议题纷繁多云,但常常看问题的视角,是割裂还是整体,非常重要。当然,拉图尔采取了当代的阐述方式。两种携带不同基因文化的碰撞会产生新的表达,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也是葛慧超始终坚持跨文化交流的原因之一,在借鉴共生中成长,道阻且长,她一直在路上。


 葛慧超与 Julie Nioche 合影


在聊到葛慧超的老朋友——舞蹈时,她的激动难以抑制。从 2016 年开始在舞蹈的公共教育中使用即兴的方法教学,一直到今天她仍然坚守。“我发现即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他们去舞动自己身体的一种方法,是一个很好地跟自己的身心连接的方式”。今年葛慧超也将会继续邀请法国编舞家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与中国的舞者一起创作一个即兴作品。在今年 6 月,葛慧超于法国拜访了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并且顺便了解了法国的国家编舞体系。法国有一个健全的国家舞蹈系统机制,整合资源、给予编舞家支持,这其实也非常适合舞蹈资源极其丰富的中国,帮助整合众多舞种,“两个国家、两种文明对艺术的热爱都是共同的,而法国的这种国家编舞体系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不断学习的路上,葛慧超对于自己和机构也有着新的规划与希冀。她希望未来能够去做一些在整体行业生态上的支持性工作。深耕包容性艺术领域,葛慧超对于行业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她希望能够通过身身不息的平台去赋能包容性艺术发展的不同环节和不同角色。


身为一个步履不停的艺术工作者,葛慧超也会彷徨,也会受挫,但都未曾停下她的步伐。包容性艺术对于她来说早已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段生命历程。在治愈他人的过程中,拓宽自身对生命的认知,习得一份面对生活的勇气。


《时装L’OFFICIEL》×葛慧超

’O:工作中会感到压力吗?
会有压力,但不是来自工作事务性本身,而是来自于设计与操作过程中的反思和思考,即对品质的追求,这个过程会让我感到压力。作为艺术工作者,免不了不断追问自己,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有价值吗?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这都会带来很多思考性的压力,这就是在不断追问我和我们机构自身:我们在每一年、每个阶段,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发展自己。

日常生活照

右滑查看更多

’O:休息的时候喜欢做什么?
我们家养了一只大狗,很多休息的时间里我都是和狗狗待在一起。我、我先生还有狗,我们一家三口有时会去京郊,有时会去温榆河边散步。我觉得最好的休息就是进入自然,在天地之间吸收一点能量。另外我休息时很喜欢读书。现在的工作确实很密集,有很多想看的书都没有时间看。

’O:推荐几部您最近觉得值得一看的舞台剧吧。
我非常建议大家能进鼓楼西剧场来看《地球三部曲》,在紧迫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之下,《地球三部曲》来得很及时。这个项目从去年我们开始沟通开始,本来只是做其中一部《移动的地球》的放映和演出的,但最后觉得把三部一起邀请过来。《地球三部曲》是布鲁诺·拉图尔和戏剧导演、科学史学家费德里克·艾特·图瓦蒂(Frédérique Aït-Touati)与当代法国表演者、导演邓肯·埃文诺(Duncan Evennou)合作的系列表演。整个项目反映了我们对地球世界(生物和非生物)的描述进行彻底重建的迫切必要性。我相信大家在剧场里能够重新去感受和认知我们的星球。

另外也想推荐下 11 月将在上海 YOUNG 剧场首演的《万吨月色》,这是由英国知名的制作人 Farooq Chaudhry 首次执导,余秀华参演的舞蹈剧场。Farooq 被余秀华的诗歌打动,于是有了这个非常有创举性的国际合作。


’O:有没有哪部剧,对您产生了冲击性影响?
在不同阶段会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打动我。在我早期开始喜欢现代舞的时候,看的是皮娜·鲍什的演出录像带,那时候现代舞演出还没有那么活跃。我记得北京的冬天很冷,需要提前和草场地工作站预约,然后也没有其他人,我自己一个人在看。皮娜的东西很极致,也很揪心,当时也并不那么理解,但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刻。

 与黄轩一起探访阿尔兹海默症家庭

’O:长期与身心障碍者的接触与合作,在心境上会有怎样的一个变化?
我觉得真的会拓宽我们自身对生命的认知和感知,在这之中会看到衰老、看到疾病,你也会看到残障,不论是先天或后天。首先在感性上有更多的接触。其次会有一个认知,明白生命有自己变化的过程。现在的女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害怕衰老,我们现在还算比较年轻,那下一步我们总难免要去面对衰老。接触了很多老人下来,觉得衰老有时也是一件很放松和很优雅的一件事情,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会接受到岁月馈赠的礼物。

同时,我也学习到一种平常心。我不会异化身心障碍者,不会那么恐惧衰老,深谙生命会有一些很无常时刻的道理。这种平常心是慢慢练就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很自然、很愉快地与身心障碍的人士做朋友,也可以很耐心、很认真地与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聊天。对待一切的平常心,这种变化也影响到我在社会中与其他人的交往。

 中法特辑【往期回顾】
中法特辑之女性表达者| 张然:专注的力量
中法特辑之女性表达者  | 孟蕾:香槟人的浪漫哲学

时装LOFFICIEL
感性、智识和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