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人奇妙夜》这档欢乐的节目中,演员们七十二般武艺各显神通,在以“搭档”为关键词的竞演中,无数次磨合、打碎与重建。而在其中有一组尤为特殊,他们是与生俱来的搭档,是喜剧路与人生路上不可分离的一对。
“你们是吵不散的一对,带着与生俱来的默契和新奇搞怪的创意,将创作局限瞬间转化为天然优势,在这个舞台上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双高胎宇宙。”最终,双高胎斩获喜剧《喜人奇妙夜》最佳喜剧小队 TOP3,而他们所在的“十上无难事”团队更是一举摘下冠军喜团的桂冠!
他们是高超与高越,更是无可替代的双高胎。
当一对双胞胎同时出现,大家往往第一时刻关注他们有没有穿一样的衣服,这是高超、高越生活中的许多瞬间。“当我们穿得不一样的时候,大家就会问你们俩为什么穿得不一样?但当我们穿同一款衣服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果然是双胞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在工作与生活中,高超是面向大众显得沉默寡言的那一个,而高越则是“话密”的另一个;高越总在舞台上演绎怪一点的角色,而高超永远负责吐槽互动;高超是 98% 的 I 人,而高越是 99% 的 E 人;高超是站在右边的那一个,高越通常是站在舞台左边的那一个。
对于性格上的差异,沉默已久的高超忍不住站出来“攻击”弟弟,他说他们的性格养成其实是蝴蝶效应,“他从小就比较外向,我觉得当一个人他外向到没有礼貌了,你作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你自然而然就会内向了,你时时刻刻替他尴尬。我内向性格是被他造成的。”高超一如既往地对高越的攻击力极强,但不难窥得二人的相互塑造。这种关系就如同两棵枝桠缠绕的相邻的树,共同吸收一片养分,共同打造每一根枝干的形状,直至相互补充相互依赖。
对双胞胎的共同体身份,高超和高越几乎没有过反感和叛逆,他们将与对方的关系形容为“相较于亲情,更像另一个自己。”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之前,二人都觉得双胞胎一模一样是一件好事,到了高中和大学,个体意识破土而出,二人开始刻意追求不同,但很快又有所改观。
在初中阶段,高超和高越曾短暂分开过,在两个不同的班上课。虽然只是隔壁班,但是突然的分开让高超感到无所适从,“自己在一个班里,与人相处,与人社交,我觉得这是一件有点困难的事情。”对于二人来说,对方是自己的后背与底气。高越对我们说:“正因为双胞胎,才使我们独一无二”, 既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是独一无二的双胞胎。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之后,二人更加坚定彼此的重要性。
小时候的高超和高越就表露出对于喜剧和表演的兴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二人就很合拍地凑在电视前看小品、看春晚。从初中开始学习表演,站上喜剧舞台始终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作为新人站上《喜人奇妙夜》的舞台,高越谈到节目播出前每次展演时,观众看到熟悉的演员会一阵欢呼。而当时还是新人的他们每次登场,灯一亮,观众抬头看一下,“哦,是双胞胎”,然后就会低下头继续看手机。这样的时刻还是会给他们带来一种酸涩的落寞,对于演员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不被注视更受挫的事情了。
随着赛程的进行,从《葫芦兄弟》到《头号玩家》再到《绝命双子星》,从小声辨认的“哦,是双胞胎”到收获尖叫的“双高胎”,高超和高越凭借着独特的双胞胎身份和精彩的 game 点俘获观众的喜爱。在谈到双胞胎的“出厂设置”对他们创排的影响时,高越不可否认它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通过双胞胎的独特身份,他们往往比其他新人更容易被观众认识、记住。但在创作上,绑定的关系、相同的长相无疑会带来不小的局限。“只能是双胞胎演双胞胎的本子,别人的本子我们都演不了,当然我们的本子别人也演不了。”创排上的局限在另一个维度上也塑造了他们的不可替代:没有人能演我们的本子。
在谈到《葫芦兄弟》这个二人打磨了很久的作品时,高越认为最大的难点是让观众分清楚他们。“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是我们俩装扮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在舞台上很容易让观众不知道谁是谁,特别是在观众不认识我俩的时候。我俩在舞台上多一点点调度,比如说我走到右边去了,他走到左边去了,我俩转了一个圈就能把大家骗了。对于《葫芦兄弟》来说,如果这个东西不当梗来用的话,大家就会懵。”最后选择的解决方式是二人分别站在舞台的不同区域,哥哥只在左边演,弟弟只在右边演。
在舞台背面,二人远没有表现出的那么自如。刘旸曾表示过,对于《头号玩家》中原本的“成盒”设定是不理解的,这也是表达者经常遇到的难题——当你所想表达的话题不那么大众。直到节目上线的前一刻,双高胎还在为此感到担心——观众能不能看得懂,观众能不能笑得出来。对于喜剧演员来说,除了创作出好本子之外,唯有在线下一遍一遍尝试、修改,再尝试,才是能够打造出好笑作品的唯一途径。
除了创作上的收获,双高胎也将“十上无难事”这个团队看作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四士同堂是家长。刘旸和松天硕像是爸妈,华哥可能是大爷或者老叔这样的角色,阎鹤祥和李丁是爷爷辈的长辈,比较和蔼可亲,跟外孙子有一种隔代亲的感觉。李治良和美吉像表哥表姐,过年的时候经常一块玩,老是互相怼,刘思维算是小舅之类的。”正如“十上无难事”在毕业大戏中表达的那样,船虽然靠岸了,但一起走的每一步都弥足珍贵。
从大厂逃离后,二人作为特邀助演参与了李治良的话剧《我的妈呀》,这是一次开心的体验。本来只是去帮忙的二人意外登上了舞台,又一次来到线下。这次让二人感到意外的是,现场来了很多他们的粉丝,“我们一上来,大家就给我们欢呼,感觉好像还挺好的。”
在被问到之后的工作安排和其他想尝试的角色时,二人的态度是:不挑本、不拒绝,只要好笑就可以。他们提到有开专场的计划,但如果本子磨不出来,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带出来和观众见面。怀揣着喜剧演员的初心与对作品的严苛要求,他们会一步一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