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株式会社亚洲太平洋观光社协办的《何香凝艺术文献展》,在日本大阪多元文化中心盛大开幕。
何香凝艺术文献展现场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中国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190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1949年后,何香凝历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何香凝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
何香凝在杭州与傅抱石、潘天寿合作绘画
何香凝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遂,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中国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她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1909年何香凝进入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现女子美术大学)学习绘画,师从端馆紫川,专攻山水花卉,并在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璋名下研习狮、虎等动物画。在日本生活期间,她与宫崎寅藏等日本友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13年赠宫崎夫人的画作《菊》,是他们友谊的历史见证。
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在家中合作绘画
何香凝的独子廖承志出生于日本东京,曾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实现邦交正常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何香凝母子合作的绘画作品情趣盎然,成为画坛的一段佳话。2017年,在何香凝早年学习与生活的地方,同样也是她艺术生涯和革命生涯的起始之地——东京,“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顺利举办,是对何香凝和她的时代中日友好往来的纪
念和延续。今年,在大阪举办“何香凝艺术文献展”,以期日本朋友通过对何香凝的艺术成就与其革命生涯的回顾,从中了解中日文化交汇融合的源远流长。
何香凝所绘制的雄狮、猛虎题材作品,带有激励革命将士之意。作品创作于1914年,正是何香凝、廖仲恺夫妇在日留学期间所作,表达他们对中华民族觉醒冀望的深远寓意。画中的白文钤印“双清廔(楼)”是廖仲恺、何香凝的斋号,取“人月双清”之意。
《虎》1910年
作于1910年的《虎》,是何香凝在辛亥年前赠予黄兴的作品。画面整体淡墨渲染,冷月当空,生动地描绘了黎明前夕,猛虎匍匐于山前,放声咆哮的姿态。款题中的“克强先生”即黄兴(1874-1916),字克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菊》1913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离国赴日本,幸得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头山满等襄助。《菊》是何香凝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夫人绘制。画风细腻、典雅,以没骨笔法画出枝叶,白粉勾勒重彩渲染花形。一百年多年后,依然如初绘。
《马》1914年
该作品画风清丽,岸边芦草与柳条迎风浮动。湍流中,马踏步逆流而上,意境静谧、闲适。该作笔法细腻、渲染精严、造型准确,可见何香凝留日学习期间打下的扎实基本功。《松·菊》1931年
《松·菊》作于何香凝旅居法国期间,画法冶中西于一炉,是何香凝一生众多花鸟画中的杰作。此作也是何香凝美术馆藏中体量最大的作品,由六张纸绘成后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何香凝一生视其为珍宝,柳亚子更为此图作350字的长诗,历述何香凝半生的革命经历和艺术生涯,诗文感情充沛,堪称史诗。何香凝喜欢绘制梅花,梅花的风骨与她的个人精神十分契合。晚年的何香凝曾经立志要画“百梅图”。
1929年4月,经亨颐邀请何香凝、陈树人、居若文、方介堪等“寒之友社”成员到白马湖写生,燕游湖山,于长松山房吟诗作画,相聚甚欢。经亨颐与何香凝志同道合,常以诗作相互勉励。1929年秋,何香凝自上海启程赴欧,出发前,她将红树青山、白马湖、长松山房绘为一图,赠予经亨颐,经亨颐为此作诗并题跋。
原作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诗为何香凝1929年咏于巴黎,讲述了何香凝弃职离国的忧愤,为国家时局和前线抗战的忧虑。通篇诗文气势磅礴。馆藏书法为何香凝1958年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