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小窗】生日快乐 |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建站70周年

科技   2024-10-31 09:48   中国  

公元2024年10月30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甘肃省草原保护能力提升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建站70周年学术研讨会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举办。

图 大会现场

来自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森林资源管理处、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处、科技信息处,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站、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及有关市(州)、县(市、区)草原站和有关企业代表,甘肃省草原总站全体干部职工共计180余名代表参会。

会议回顾了甘肃省草原总站1954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单位发展阶段、成果建设、杰出贡献者及优秀代表以及甘肃草业的里程碑事件等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甘肃省草原总站从建立之初的艰难困苦到如今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任继周先生向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发来建站70周年贺词;中国草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甘肃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晨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草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高度评价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草原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方向提出了深刻洞察与殷切期望,鼓励当代甘肃草业工作者们继续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探索创新路径,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甘肃添砖加瓦。

甘肃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晨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甘肃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辉煌成果。他表示,甘肃要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将草原保护管理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深化科研合作,加强草业科技力度支撑能力,做好全省草原监测与承载力评估、草原保护修复以及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的技术支撑服务,强化资源优势,加快草业成果创新转化应用,不断强化草原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图 科研合作签约仪式

研讨会专门举行了科研合作签约仪式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甘肃省兰草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代表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草原信息化建设、草原生态监测和草原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与大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签订草品种成果转化协议,通过结合各方优势,推动草种业产业链融合,提升草种业竞争力,加速草品种成果转化。

图 甘肃河西荒漠绿洲干旱草地生态站揭牌

研讨会还举行了“甘肃河西荒漠绿洲干旱草地生态站”揭牌仪式,该站的成立不仅是甘肃草原生态保护的又一重大创新平台,更是对未来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深度布局,将为推动甘肃乃至全国草原生态事业贡献“甘肃智慧”与“甘肃力量”。

会上,来自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的4名专家教授分别作了特邀报告

辉煌历程

日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站长刘兴明农民日报发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70年发展历程回望:不忘初心 勇毅前行》文章,介绍了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辉煌发展历程。
陇右畜牧为天下饶。”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历代皇家牧场和饲养国家战马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苜蓿生产基地和草业大省。1954年,应甘肃省牧区抗灾保畜、饲草保障的需求,作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前身的甘肃省草原工作队成立。70年来,从甘肃省草原工作队,到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省饲草饲料技术推广总站省草原总站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承载了把甘肃草地资源草业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的重要使命,成为这片土地草业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了新时代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
从“百废待兴”中肇始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时期,甘肃省的草原工作也徐徐拉开大幕。
1954年,由于甘肃春季旱、雪双灾导致牲畜大批死亡,饲草严重不足使牧业应对灾害无力的问题充分暴露,危及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开展了“爱国主义增畜保畜运动”。为解决牧区饲草料供应燃眉之急,甘肃省农林厅委派时任办公室主任王无怠,牵头组建甘肃省草原工作队并主持工作,单位边筹建、边展开工作,当年组织种植苜蓿183万亩,有效应对了牧区救灾保畜对饲草的需求。
1961年5月,甘肃省草原工作队与甘肃省兽医防治队合并为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大队,后与甘肃省土地规划队、甘肃省林业调查队合并为甘肃省农牧厅野外工作大队。
1964年,甘肃省草原工作队重新恢复建制。
1969年11月,甘肃省草原工作队与甘肃省兽医防治队、甘肃省家畜改良队合并成立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
1977年3月,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第二次恢复建制,归口甘肃省农林局,草原保护和草产业建设工作从此走向可持续发展。
1984年6月,甘肃省草原工作队更名为甘肃省饲草饲料技术推广总站,主要聚焦人工草地建设,全省牧草留床面积达566万亩,草产业大省地位基本形成,甘肃成为我国草产业萌发的核心区域。
1996年11月,甘肃省饲草饲料技术推广总站更名为甘肃省草原总站,并增设草原监理科,职能更加聚焦草原生态保护与管理。当时,正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速期,牧区以草畜双承包工作为主,进入草场分户承包的攻坚拔寨阶段,草原总站前期主要配合主管部门开展草原“三化治理”技术推广、鼠虫害防治以及飞播示范区建设,后期在西部大开发启动的一批草原生态建设和草业建设项目带动下,草产业和草种业越来越得到国家重视,草原总站得以发展壮大。
2004年9月,甘肃省草原总站与甘肃省动物营养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加挂甘肃省动物营养研究所的牌子。这一时期,甘肃省草原总站依托退牧还草、草原生态补奖等工程,重点开展草原生态监测、草产业技术服务、草种基地建设、草畜平衡及动物营养研究、草原围栏及补播技术服务、建立了转型创收增收机制。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2018年底,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整建制转隶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转隶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业务工作聚焦草原生态保护、国土绿化、草原植被修复、草原生态监测和草种业等方面,在完成各项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产业发展技术推广职能的同时,努力发扬省级推广大站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以及省内科研院所,市县草原站(林草服务中心)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单位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和较好成效。
无悔“拓荒”谱写绚丽篇章
过去70年来,一代又一代草业人无悔“拓荒”,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在陇原大地上谱写了各个时代草原工作者的无悔篇章和绚丽业绩。
王无怠是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的第一任队长。作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创始人和筹建者,他是甘肃省上世纪历次草场资源调查的领导者、组织者、技术设计者和推动实施者,甘肃国营牧场建设的规划者和指导者,甘肃省最早开展草地农业政策理论研究及实践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甘肃省提出林草融合大生态的最早倡议者。
当年,草业领航人、“最美奋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和王无怠并肩作战,历经数年调查,首次基本摸清了甘肃草原资源家底。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草地资源调查工作中,任继周一直关注、指导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对这项工作的组织进展和成果总结,形成的《甘肃草地资源》成果,建成了改革开放以来草原工作首个数据库;同时,在他们的紧密协作下,在黄土高原腹地推广应用的“申家山”红豆草种植模式,为草地生态农业理论的奠定提供了更加现实的例证。
自1974年在甘肃山丹马场插队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就和甘肃草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开着拖拉机、驾着摩托车,从西到东,从春夏到秋冬,从鲜衣怒马到满头白发,扎根陇原大地,用累累硕果深深影响着甘肃草原人。尤其是近年来,从甘肃省草业标准化委员会的成立发展,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创建运行,甘肃省重大专项的立项实施,到首席科学家项目的争取推动,他始终对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指导帮助和支持。
任继周院士和南志标院士毕其一生,在草业的不同层面和领域辛勤耕耘,切实推动了我国草业的奠基和发展,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草业大画卷,为甘肃草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跟他们一样,胡自治、张自和、卢欣石、吴仁润、师尚礼等诸多草业前辈,在过去70年的岁月中和历代甘肃草业“拓荒者”携手并进、齐心合力,共同书写了独具甘肃特色的草业篇章。
20世纪80年代初,在草原总站工作的上海姑娘王素香来到“苦瘠甲天下”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通渭县申家山,通过种植红豆草,引草入田建立了“申家山草地农业”模式,形成了轰动当时的种草热效应,为草地农业的理论的面世提供了实践依据。王素香在国内引领的“红豆草效应”,带动了农区牧草种植的突破性发展,充分证实了草地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系统耦合效应……
“一个上海姑娘,研究草,然后就到西北去种草了,一辈子!”王素香用小草一样坚韧的精神书写了精彩绚丽的人生篇章。70年来,在杰出前辈的带领和影响下,吃苦敬业的奋斗和学习精神凝聚成为了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优良传统。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妇女代表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农业劳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绿化奖章2人,甘肃省劳模1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2人,甘肃省“三八”先进集体1个,省部级先进个人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培养领军人才8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陇原青年英才1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人,甘肃省555科技创新人才7人
引领陇原草业新征程
70年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与甘肃草业发展相伴而行,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9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23项、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中国草业科技奖1项;选育并审定登记草品种13个,主持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31项,出版专著、教材2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在天祝、夏河等典型牧区建立草原改良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改革试点,率先建立草原经营样板,推动形成了至今仍在应用的草场合理利用配套技术。1950—2024年间,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会同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驱前辈,开展了5次草原(草地)资源调查,从“步行丈量”到“3S”技术广泛应用,摸清了全省草原资源基况。
成立以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大力推动引草入田,首创开启粮经饲三元示范,王无怠提出并率先在国内试点示范了农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例,引起决策部门重视,开启了甘肃草业大省建设的光明前景。同时,积极推动农牧结合,实践发挥草地农业效应。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全力推动甘肃逐步确立草业大省格局,上世纪,甘肃在国内建成第一家事业性质的省级草种公司,成为全国草种供销的“中转站”。进入21世纪,甘肃草产业飞速发展,全省草业市场主体和草产品一度占国内份额的60%以上,让甘肃坐稳了草业集散中心和经营大省的地位;积极推动牵头构建草业网络体系,构建了全省草原资源生态监测、有害生物预警、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体系,搭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沟通的桥梁,有力发挥了省级大站带动引领作用;倾力搭建行业发展平台,发挥甘肃草业科技储备和人才优势,整合草业界科技力量,牵头搭建了甘肃省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大行业平台,不断提升全省草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目标需要新担当。下一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甘肃草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着力创新信息应用手段,构建“天空地”自主实时智能化监测系统。充分应用先进科技手段,构建“天空地”自主、实时监测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融合,依托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创草原生态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草原健康退化、草原碳汇等,方向多样化、评价定量化、数据精细化、监测自动化的“天空地”自主实时智能化监测系统,为甘肃省草地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着力构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空天信息与草原保护理论融合,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领域智能化硬件、算法模型研发以及系统构建,逐步实现草原有害生物多尺度动态监测和前哨预警,推动草原生物安全、外来入侵风险和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进入数智化时代。创新开展一体化综合防控,构建预防防治技术体系和机制;完善生物灾害应急防治体系;强化防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生物灾害损失评估与修复体系;聚焦林草高水平保护,推动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采取综合措施系统保护,稳步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充分发挥甘肃草原类型丰富,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健全的优势,立足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实施一批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使全省草畜矛盾得到明显改善,重点区域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生态持续好转,草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全力打造草种业可复制、可推广“甘肃模式”,彰显草种大省的担当。充分发挥甘肃草种业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以草种质资源创新平台为支点,以草品种审定为抓手,以草品种推广目录为指导,以草种认证为牵引,培育甘肃省草种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中心,打造国内一流草种创新示范园区和团队,构建国家草种业核心产业带,提升我省草种业首位度、合作开放度、贡献度及科技影响力、综合竞争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北”攻坚战提供种业支撑和保障,实现建设我国草种业又好又快发展主产区的责任担当。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将充分发挥“四个平台”作用,推动甘肃草业大省强省建设。通过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建设甘肃草业智库,抓好科技支撑项目实施;通过草产业协会平台,指导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助推草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 “陇草”核心竞争力;通过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平台,完善草品种审定工作,推动草品种创新培育由“重成果”“重审定”向“重应用”“重产业”“重持续性”转型,为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林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平台,提升林草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科学开展林草领域标准体系构建,引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厚载书香

    据悉,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迎来建站70年华诞之际,一部承载着无数回忆与发展历程的《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史》正式出版。这部《站史》宛如一座时间的宝库,将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从建站之初到如今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于世人眼前。

      《站史》在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和《站史》编委会的持续推进下,编撰组深入挖掘历史资料,采访众多曾经省草原总站建设与发展奉献力量的前辈,历经10余年,终于付梓出版,约114万字。全书从机构队伍历史沿革、业绩成果总结提炼、平台制度体系建设、陇草文化采撷拾遗等不同视角记录发展历程,记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陇原大地上勇敢拼搏进取、攀登科技高峰的奋斗之路。

      《站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激励。通过回顾总站70年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每一次改革创新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深刻总结了几代甘肃草原人为甘肃草业辛勤耕耘的成果,也将激励广大草原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勤奋敬业的优良传统、团结进取的创业精神。

行业寄语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祝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七十周年

中国草业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事业令世人关注,而甘肃在中国草业教育、科技、管理等领域,一直居于领跑者的地位,这其中,“年已古稀”的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草原工作拉开序幕,1954年,作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前身的甘肃省草原工作队成立,以王无怠先生为首任队长,受命主持并承担了甘肃草原调查任务,率先在国内完成了省级重点地区大面积的草原资源调查,为摸清草原家底、国有农牧场和广大牧区的生产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

      20世纪70至80年代,以王素香为代表的草原总站技术人员,在干旱贫困的甘肃中部,为了改变饲料、燃料、肥料“三料俱缺”和农民生活困难的局面,大力推广种植红豆草,改革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种草养畜,取得成效。甘肃红豆草与王素香(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全国农牧业热议的话题和学习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又担负起了遏制草原退化、修复草原生态、加强草原监理、保护建设草原和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等方面的重任,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示范者、先行者或有关条例、政策的起草者、制定者。

      世纪之交以来,单位又在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人工草地建设、草牧业及草业产业化发展诸方面,继续前行,并作为甘肃草业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桥梁与纽带,不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他们的推动与引领下,甘肃在人工种草、尤其是苜蓿种植、草产品加工及商品化等方面,依然居于全国先进或领先水平。

      甘肃草业甚至中国草业的崛起与发展,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和与之携手共同奋斗70年的草业工作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风雨兼程,“古稀”对一个人而言,已进衰老期,而对于生生不息的草原和崭露头角的草业,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的一个瞬间。对以草业发展为己任的一代代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和甘肃草业界同仁人来说,广袤无垠的草原正如他们的胸怀,充满活力的草业正是他们拼搏的战场,由草原大国向草业强国迈进,正是他们的使命与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们有理由相信,有着“离离原上草”一样顽强与乐于奉献的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和草业界人士,必将在进一步提升和发挥草原生态功能、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化草牧业和粮草兼顾型现代农业发展、由草原大国向草业强国迈进的广阔舞台上,将会演奏出更加壮美动人的乐章!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汪玺教授

重视科学试验,为草业发展铺就高速路

最近几年,我有幸被邀请到甘肃省各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指导工作,其实,与其说是指导工作不如说是参观学习。因此,我对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最深刻的印象是重视科学试验。

科学试验的目的是正确地评价试验因素与试验单位某性状表现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揭示其变化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我们认识未知世界的常用方法,是获得真知的一种手段。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历来重视科学试验。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对甘肃省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历经数年总结了《甘肃省草地资源》《甘肃省饲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甘肃省种草区划》等珍贵资料。这些经野外调查、田间试验、实验室测定的科学成果为甘肃省草业大省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是开展草品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展示、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也是甘肃省科、教、推、企有机联合的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总站更加重视科学试验。2008年,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积极参与,第一次就申报河西绿洲农业区高台、黄土高原庆阳、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兰州和青藏高原牧区甘南合作4个国家级牧草区域试验站。按统一要求进行了平整土地、建围栏、修排灌设施等基础建设。同时派出大批技术人员参加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培训。10年来,配合全国牧草区域试验站完成了158个草品种的区域试验任务,成功完成了80多个苜蓿品种展示试验,2017年,又承担25个苜蓿品种品比试验。同时,提高了一大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今后草品种区域试验、牧草引种、育种和野生牧草驯化试验工作储备了专门人才。

2014年以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根据草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到甘肃省气候、地形地貌多样性,每年筹备经费在山丹、永昌、天祝、和政、夏河、安定、会宁、通渭和天水选地,按统一要求增设了9个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连同国家级的4个,共13个试验站。为各试验站统一配备了自动记录小型气象站及其他相关仪器设备。全省统一培训了一大批草品种区域试验的技术员。同时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交流和培训活动。初步构建了甘肃省的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平台,为甘肃省牧草良种推广、草品种登记和推进种子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

制定《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及考核方案》,得到了全国畜牧总站肯定。认为甘肃在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方面管理机制创新,并转发全国草品种区域试验承担单位参照执行。

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经过近3年的运行,正在进行150个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材料的试验,正在选育的牧草品种有2个燕麦品系、3个红豆草品系、5个苜蓿品系。驯化育种牧草品种有山丹野生老芒麦、鹅观草、羊茅、早熟禾、紫羊茅、歪头菜、野豌豆等7个野生草种。

同时,将草品种区域试验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开放的试验平台。在完成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育种家、企业等委托的试验任务,并及时将试验结果向社会公布。2017年,公布了《甘肃省草品种推介目录》。按不同生态区域主推甘农3号苜蓿、陇燕2号燕麦等多个优良牧草品种。

当我看到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在草业科学试验方面下的决心、花费的功夫和取得的成果,我相信甘肃草业会引领全国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落实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宏伟规划作出更大贡献。想到这里,脑子里不由得闪出了四句顺口溜:陇上伟业数草业,草业发展靠科研。总站草人不畏难,誓叫草业上高速。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尚礼教授

再谱草业新篇章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遍布于陇原大地的“皇家牧场”和“马苑”在历朝政治与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乃政首,牧为基础,甘肃为古代军事及交通运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战马和耕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应国家和甘肃草原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求,甘肃省草原总站应时而设,专司草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事宜。时至今日,已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总站协同甘肃农业大学等兄弟单位,在甘肃省草地资源普查、草畜承包、牧区抗灾减灾能力建设、牧草新品种选育及草业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总站联合省内高校、科研单位及饲草行业同仁,建立了甘肃省草品种审定登记体系、草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草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发起成立了草产业协会和草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了现代草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甘肃省成为中国最大的草产业基地,总站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古稀对于人而言,象征着已经走向蕃年,但对于陇原大地的草业事业而言,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值此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70周年华诞之际,我谨祝愿总站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在草地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的时代潮流中,继续谱写辉煌篇章!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赵桂琴教授
引领草业生产,助力产业腾飞

值此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成立70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与真诚的祝福!

      70年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在草原调查、监测、建设、保护,饲草料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等方面为甘肃省草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饲草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方面,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引进、培育和栽培优良牧草200多种,选育出陇东苜蓿、陇中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天祝斜茎黄芪的优良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在服务地方草产业经济、退耕还草和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仍然是各地种草的首选品种。
      在新一届带头人的引领下,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与省内外相关单位合作,推动构建了草原监测、草品种区域试验、鼠虫害预测预报三大技术平台,同时推动构建了甘肃省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等4大草产业组织社会化服务平台。我们相信,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甘肃草业一定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衷心祝愿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明天更美好,再创新辉煌!
源/农民日报、新甘肃、陇草心语等



草堂心语
草牧皆宾铸经典,草堂心语谱新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