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织”潮品 “绝活”助增收

时事   2024-12-06 09:23   山东  





12月3日清晨,环翠区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居民王晓红匆匆赶往零工驿站上班。作为驿站志愿者,她在这里开启了“新事业”。“展示柜售卖的编织品都是我的作品。”说话间,她手上又开始忙活起一团新毛线。
今年4月,全市首个“智·惠”零工驿站在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挂牌成立,成为用工信息的集散地,不少居民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11月,鲸园街道又推出“一站式微业生态服务平台”,进一步挖掘辖区能人巧匠的手艺,并登记在册,实现用工与求职的双向奔赴,为驿站的服务效能再加码。王晓红,便是被社区“挖”出来的巧手之一。
“王姐,现在这种手工艺品可受欢迎了。”退休后的王晓红,将钩编的兴趣爱好重新“拾起来”,原本只是打发时间,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邀请下,她看到了传统手艺的“新出路”。于是,她成为了零工驿站的志愿者,从事接听电话工作,帮助更多人实现供需对接,而空闲时分,则专注于手上的钩编事业。
眼下,王晓红正赶制的是刚接下的70套围巾和手套的订单。缠线、起针,针尖交错流畅有节奏,不一会儿,一条围巾开始成型。藏在这紧密针脚中的是实实在在的“增收账”。“像我之前接的订单,刨去毛线成本,平均一天赚个30元、50元,不成问题。”王晓红说,平时她也会把作品发到朋友圈,款式种类多样,很是热销。
记者留意到,一上午的工夫,有不少居民来到驿站领取毛线、织针,准备回家做手工。“社区里有我几个徒弟,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挣钱的好手艺,想先通过简单的围巾练练手,今后日子还长着呢!”如今,王晓红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带领居民成立钩织团队,创业蓝图勾画得愈发清晰。她还将目光瞄准儿童市场,想要针对小朋友推出毛线发卡、小围脖,吸引更多“宝妈”加入。
编织挂件加菲猫、粉娃娃呆萌可爱,针织托特包精致雅气……她的手艺就是“活招牌”,自带“圈粉”能力。“成品积攒多了,就在驿站门口售卖,进一步打开内销渠道。这个驿站变成了创业基地,大家来领活,学手艺,从‘家庭工坊’变成‘手工品牌’,受益的人就更多了。”王晓红对未来充满了期许。

这一方小驿站,寄托着居民的“乐业梦”。在驿站前台摆放的“手艺人信息登记册”和“零工需求服务清单”里,瓦匠、木工、电工、缝衣裁剪样样不落,很多像王晓红这样的“手艺人”在这里找到了就业新出路。截至目前,鲸园街道已发动北门外、长征等5个社区收集零工群体信息100余条,累计帮助300多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记者:员雯

编辑:张晓凤丨审核:张红梅丨签审:颜潇

监制:邓志云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威海日报
《威海日报》是中共威海市委机关报,是您了解威海经济社会的第一选择。威海日报公众号每日推送威海重要政经新闻、权威资讯。只需一键关注,便可知晓威海大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