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室内气氛热烈,数十位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围坐在一起,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台上讲师关于数控编程在工件生产工序中应用的讲解。“老师,我们能不能进一步提高这道工序的精准度?”机械加工车间主任谷大伟眉头紧皱,提问中带着急切。
谷大伟所面临的挑战并非易事。在机械加工车间,他们正在加工一种高精工件,要求最终厚度仅为0.4毫米。这个尺寸不仅对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极易导致材料变形,稍有差错,整个工件就将报废。
在这节“课堂”上,谷大伟找到了答案。通过精修编程课程,他了解到改变走刀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应力集中,再结合编程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优化参数设置,成功解决难题。现在,从3毫米到0.4毫米的稳定加工就这么被他“钻”出来了。
学出来的“门道”,都用在了车间里大大小小的铁疙瘩中。25年来,谷大伟设计了90多种改进生产工序的工装胎具,将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为公司节省超过千万元成本,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20项实用新型专利。
他负责管理的车间涵盖车床、磨床、铣床以及五轴加工中心等多个工序,拥有3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常叫他一声“师父”。这声“师父”,并非“虚名”。
谷大伟负责的车间专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高端产品制造,生产任务往往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鲜少进行大批量生产。因此,每天生产线上的产品几乎都带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谷大伟依据每名工人的专长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对于那些复杂难处理的工序,他会提前编写好操作程序,简化工人们的操作流程;当遇到技术难题或图纸解析问题时,他耐心细致给予工人们指导。就这样,谷大伟几乎每天“泡”在车间里,平均每日步数超过两万步。
如今,谷大伟又“解锁”了一个新身份:脱下工装后,他站上了三尺讲台,成为威海工匠学院联盟的首批教师。
今年8月,该联盟正式成立,通过整合各工匠学院的优势资源,开展针对性培训及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轻工大国工匠”,谷大伟被聘请为授课教师。
第一课设置在威海职业学院里,看着这群和自己当年差不多大的学生,谷大伟决定以自己的成长故事开篇,讲述如何从中专生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多面手。“那时候我也是一名‘小白’,但凭借着不断学习探索,逐渐掌握了各种技能。”他的讲述中,工艺知识自然地融入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让学生们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
“那节课讲完,有一群马上要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围着我问问题,他们想精进技艺在比赛上拿奖,那股劲儿,真好。”谷大伟说,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记者:员雯
编辑:张晓凤丨审核:张红梅丨签审:颜潇
监制:邓志云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