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疑问:拥有大国的底子,为何自古以来就难以成为世界性大国
学术
历史
2024-12-29 08:02
贵州
不知不觉中,印度已经成为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印度不是号称亚洲强国吗?印度不是在大量出口疫苗吗?为何连自己的疫情都控制不住?这不得不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审视下这个所谓“象国”,他拿什么和中国竞争呢?印度,是一个十分奇葩的文明古国。印度的历史,比中国更加久远。早在5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城邦国家,人们将之命名为“印度河文明”。上天给与了印度得天独厚的文明发展条件,如充足的水源——印度河和恒河,辽阔的大平原,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因为以上的条件,印度半岛的人口在历史上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在孔雀帝国时代,印度的人口达到了3000万,到莫卧儿帝国时代突破了1亿人口,1800年突破了1.8亿人口,仅次于中国。拥有辽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资源以及众多的人口,印度完全拥有成为了世界性强国的条件。然而,印度5000年的历史上,只建立了孔雀帝国和莫卧儿两个大一统的帝国,这两个帝国的面积也不过是400多万平方公里。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民族成分也十分复杂,严重限制了印度的外向扩张。相比于政治、军事上的无能,印度的文化更具有扩张性,印度的泥婆罗文化和佛教影响到了整个亚洲,几乎整个东南亚都曾纳入印度文化圈的范围。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为何难以成为一个影响全球的强国呢?
我首先想到用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相比于西亚、欧洲和东亚,南亚的自然环境实在是太优越了。其中的内部发展条件我就不用再次重复,这里讲一讲印度文明的外部环境。印度北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印度洋、东边是东南亚热带雨林,这三个方向都是天然的屏障,不会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任何军事威胁。印度唯一的威胁来自于西边,尤其是西北的地理缺口,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民族都可能从这里打进印度。对比一下,中国绵延万里的农牧交界线,都面临着游牧民族的冲击、威胁;西亚更是四面受敌,危机四伏;欧洲也面临着北方蛮族的威胁。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充满危机的文明反而在发展壮大。如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冶炼和铁器冶炼技术出现于西亚,这和这里恶劣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印度呢,其环境实在是太优越了,因此这里的民族并没有多大的危机感。由于印度古代的生态环境十分原始,森林密布,也使得印度的民族充满对大自然的崇拜,其中产生的宗教也是十分温和的,基本都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过度改造自然,佛教也好、印度教也好,都是如此。这些宗教也让印度民族更加温和,他们在生活上自给自足,无需外求,乐天知命。然而,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才导致印度一次次被外族所攻入。早在3000年前,雅利安人就从中亚草原攻入印度,在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印度土著居民成为了奴隶。公元55年,大月氏人也从中亚攻入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贵霜帝国。5世纪时期,嚈哒人又攻入了印度西北。此后,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继到来。印度最终在13世纪后被伊斯兰教的民族统治了。如此多的外族不断涌入印度,但是他们却并未被印度的本土文化所同化。那么,其结果就是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来,印度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级矛盾就十分尖锐。严重的内部矛盾拖累了印度,也导致印度难以整合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如此多的外族进来,很快又被印度的优越生活腐化。每一次民族入侵后,印度都会出现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边界安定情况。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印度内部的政治、军事并没有长足的进步,而亚洲内部的情况早已不同往日。中国的边界情况远远严重于印度,我们几乎每一年都面临着游牧民族的冲击和威胁,自己如何才能安定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印度西部的印度河平原成为了外族的聚居地,这里最终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大本营。而恒河平原因为收到外族的冲击较少,印度的印度教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当然,印度半岛南部地区,因为环境更加原生态,是的许多古老的民族能够在此繁衍生存下来。如此的印度,必然难以统一。即使在统一的莫卧儿帝国时代,印度也因为严重的宗教斗争而消耗的大量的精力,最终导致帝国四分五裂。此后西方殖民者趁虚而入,各个击破,让印度彻底沦为了殖民地。1947年,英国人顺水推舟,实现了“印巴分治”,这既是英国的人的阴谋,也是对印度客观现实的承认。人们往往将中国和印度的竞争称之为“龙象之争”,两者都是发展中国家,两者的土地都比较广阔,两者的人口都很多。但是两者的民族气质却完全不同。中国人的危机感远远高于印度,这也是中国近代没有沦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印度是大象,他生活中几乎没有天敌,无忧无虑;中国是龙,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中,危机四伏。中国古代,长期都是世界性的大国,因为我们的危机感十足,懂得居安思危,不断发展自己。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包括中国历代古地图和世界古地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地图、中国各省的地图大全等,总量达到了330G。对地图感兴趣,可以加我的V信(BDWZ1990)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