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青海新闻网刊发题为《桥头发电“点燃”新质生产力新引擎》的新闻报道,报道称,传统能源搭上“双碳”战略快车,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火电不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名词,青海省投桥头发电公司正在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引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正不断走深走实。
原文如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双碳”大背景下,能源是重中之重,传统能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火电企业在不断加强保供能力的同时,将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含绿量”?
青海省桥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2023年7月,桥头发电将原有5×12.5万千瓦机组拆除,在原址上采用“上大压小”模式,就地规划扩建3×660MW机组,是全国首个高比例、高海拔、高碱煤的煤电机组,也是青海电网750kV系统最大的火电电源。
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优化系统电源结构,提高系统调峰能力,为新能源外送提供支撑,从而促进新能源更大规模开发,助力青海省建设新能源产业高地。另外,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当地建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桥头发电先行先试660MW超超临界机组中压转子、高低压旁路阀选用国产设备,一方面积极探索高海拔高碱煤锅炉深度调峰和灵活性调节能力技术,调峰能力更强,更能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另一方面优化煤源,对标国内火电技术迭代升级,将蒸汽压力从原先的27兆帕提升至29兆帕,供电煤耗为区域内同类型电厂最低,大大提高发电效率。
据桥头发电副总经理赵智宏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用等离子点火方式取消柴油助燃、冷却方式由氢冷改为双水内冷,降低爆炸隐患,烟气脱硝剂从液氨改为尿素,做到“无油无氢无液氨”,既安全、又环保。环保烟囱出口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超低排放量;上大压小后,每年预计减排二氧化硫8278吨、氮氧化物20466吨;年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并首次应用改良型诱晶软化技术处理中水,年取水量将达到406.4×104m3,完全实现废水“零”排放。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在桥头发电智慧工地集成平台,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机组的运行状态。
据了解,桥头发电智慧工地集成平台中包含了车辆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工程质量防造假系统等18个子系统。通过上述模块的建设,将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形成“物联网”,实现工程管理体系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提前做好有效预防,避免施工环境中各种突发情况造成的损失,提高建设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长期在高温、高粉尘、高噪音、高触电区域暴露作业,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操作不当还会有生命危险。智慧管理平台能够进行远程集中控制作业,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保障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部主任张宇龙告诉记者。
该项目建成后,将把先进的传感测量、信息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和燃煤发电生产过程的工业化技术、电厂管理技术相结合,而由智慧工地、智慧安全、智慧燃料、智慧控制、智慧经营五大应用体系组成的超融合智慧管理一体化平台(1+5+N 模式)将与燃煤电厂的基础设施高度集成,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未来,我们将以更规范的运营管理、更高的设备可靠度、更优的运行与出力、更低的能耗与排放、更强的电力市场适应性以及更低的企业运营成本,最终实现具有智能、安全、经济、环保、人少等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电厂。”赵智宏告诉记者。
传统能源搭上“双碳”战略快车,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火电不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名词,青海桥头发电正在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引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正不断走深走实。
编辑|吴宗德
校对|曹法靖 刘明焱
审核|谢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