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初,我突然痴迷于探寻北京的老书店。
每一家老书店都像是一位忠实的时光守望者,安静地伫立在城市的角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也孕育着知识的希望。
在寻觅诗意空间的旅途中,我邂逅了全国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教堂书店——模范书局诗空间。
2019年,它凭借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评为“北京最美书店”。
01模范书局的前世今生
模范书局诗空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其前身是有着113年历史的中华圣公会教堂。
这座教堂始建于1907年,曾经在时代的浪潮中历经变迁,20世纪90年代被一家港资企业租用作为办公场地,随后便长期闲置,直到模范书局的团队接手,才让这座古老的建筑重获新生,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充满文化韵味的新型阅读空间。
模范书局由姜寻、邢娜夫妇于2014年创立,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文学、艺术、戏剧、历史以及社科类书籍领域,致力于为读者打造一个高品质的阅读天地。
2019年4月23日,模范书局诗空间开启运营,它每天从10:00营业至18:30 ,以包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热爱文化、渴望知识的访客。
02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筑
初次走进模范书局,它那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建筑外观便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
教堂原本的哥特式建筑元素被完好地保留下来,灰色的砖墙搭配硬山式的屋顶,与周围的胡同建筑完美融合,毫无违和感。
走进书店,西式教堂特有的哥特窄窗、高耸的弧形圆顶,尽显庄严与神圣,而原有的彩绘玻璃及洗礼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色彩,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中式建筑的八角凉亭为书店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气息,一座作为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另一座曾经作为钟楼(虽然如今已经废弃,但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辨)。
在这里,中西建筑风格相互交织,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文化交融的奇妙氛围之中。
03丰富的书籍和木刻收藏
书店浓郁的书香将我笼罩,空气里都是知识的味道。
这里主要经营小众书籍和木刻雕版收藏,对于对印刷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无疑是一处充满惊喜的宝藏之地,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传统印刷的独特魅力。
店内陈列的图书超过3000册,每一本都经过精心筛选,书籍的选择极具特色。
古典文史、诗歌、艺术类别书籍以及带有作家签名的书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许多珍贵的图书在京东、当当和亚马逊等主流网络售书平台上都难以寻觅,为读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阅读和收藏选择。
木质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宛如一条条知识的长廊。
书架边上那些充满诗意的分类标签,更是为这个空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浪漫。
历史类书籍被贴上“重逢历史”“经过折断的记忆”等富有韵味的标签,民国读物则被命名为“民国往事”“旧雨”,诗歌类读物的标签则是“与李白喝酒”“剪雪入诗”等,充满了想象力。
这些灰底白字的标签,就像是从古老的雕版印刷中诞生出来的,带着岁月的温度和质感。
04特别的“诗空间”
在书店的一层,诗歌主题读物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至少3000册诗集摆放得琳琅满目,仿佛一座诗歌的宝库。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二层的10平方米特别“诗空间”更是充满了惊喜。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第一本诗集——胡适的《尝试集》,以及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志摩的诗》,分别被安放在精致的玻璃罩内,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中国新诗发展的历程。
书架上,当代诗人们的诗集、文集大多以签名本、毛边书的形式呈现,像《水汪汪的晚霞》《早起的头发》《封面秀》《北京往日抄》等稀缺品种,在这里都能一一找到,让诗歌爱好者们欣喜若狂。
除了丰富的藏书,书店内还设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展示区域。全套的雕版印刷机器整齐地摆放着,读者可以亲自上手操作,感受传统印刷技艺的独特魅力。
蝴蝶标本、古石雕柱、精美画作以及各类艺术品错落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书店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店内专门设置了喝茶和喝咖啡的小憩区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舒适角落。
而原本的洗礼池位置,如今已被巧妙地设计成一个读书舞台,让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之旅。
模范书局就像散落在繁华都市中的一盏灯,开辟了一个远离喧嚣、沉浸书香的静谧空间,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阅读的乐趣,深度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一位热爱阅读、追求文化的人,那么这座百年教堂里的最美书店——模范书局,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心灵栖息地。
百年教堂里,藏着的书籍及各类艺术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静静欣赏,沉醉其中,心里就有了诗意和远方。
部分网图,联系必删。
喜读书和旅行,记录生活与成长。
关注“半水言说”, 每天收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