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半水言说”关注我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这熟悉的歌谣,承载着我对小年最初的记忆。
作为一个在东北黑土地长大的人,我的童年被粘豆包的香甜、杀年猪的热闹、酸菜饺子的醇厚填满,每到小年,那便是家的味道、年的欢腾。
后来,我来到北京,这座充满烟火气与历史韵味的城市,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来自南方的朋友,他们老家的小年,有着截然不同的模样,让我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全新的认知。
如今,小年的脚步又悄然临近,空气中弥漫着年的气息。
今天,与大家分享东北、北京、南方在小年这天的独特习俗,一同感受这份多元的年俗魅力 。
01东北小年:热闹喜庆,年味十足
在东北,小年是腊月二十三。从清晨开始,厨房便热闹起来,各种特色美食纷纷登场。
粘豆包:这是东北人过小年的“当家花旦”。选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做皮,内里包裹着香甜的红豆沙,包好后上锅蒸熟。
刚出锅的粘豆包,热气腾腾,咬上一口,软糯的外皮与甜蜜的豆沙馅完美融合,那股香甜瞬间在口腔中散开,满满的都是家的温暖味道 。
灶糖:灶糖是东北小年祭灶时的关键祭品,也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美味。它主要由麦芽糖制成,有糖瓜和关东糖等不同形态。
据说灶糖又甜又粘,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杀猪菜:进入腊月,东北农村家家户户有杀年猪的传统,小年前后,新鲜的猪肉和血肠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酸菜与五花肉、血肠一起炖煮,酸菜的酸香解去了肉的油腻,血肠嫩滑可口,汤鲜味美。
饺子:在东北,饺子可是餐桌上的常客,小年自然也少不了它 。
饺子形似元宝,有着祈福纳吉、迎春接福的寓意。
其中,酸菜猪肉馅饺子尤其受欢迎,酸菜,酸香浓郁,与猪肉搭配,剁成馅料包进饺子皮里,煮好后咬上一口,汤汁四溢,开胃又解馋。
扫尘也是东北小年的重要活动。一家人齐上阵,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着把过去一年的晦气和不顺统统扫出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夜幕降临,祭灶仪式开始。在厨房摆上糖瓜、关东糖等祭品,完成仪式后,孩子们就能开心吃糖,那甜滋滋的味道,是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02北京小年:传统与温情交融
还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每到冬天的早晨,能吃到刚出炉的糖耳朵、糖火烧,便是最幸福的事。
那股带着热气的香甜,不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更成为我对北京美食最初且深刻的记忆。
因为先生是北京人,从与他相识起,我便走进了一个充满京味美食的世界,也由此认识了更多别具特色的北京美食。
北京人在小年这天的吃食也极具特色:
糖火烧:用芝麻酱、红糖等为馅料,以面粉为外皮,烤制而成。外皮酥脆,内馅绵软,麻酱香味浓郁,还带着红糖的香甜,口感层次丰富。这是先生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也是北京小年不可或缺的味道。
关东糖:主要原料是麦芽糖。口感酥脆,香甜可口,有硬、软两种,硬的脆甜,软的粘牙,同样是祭灶的重要供品。
糖瓜:也是用麦芽糖制成,呈扁圆状。甜而不腻,酥脆易化,祭灶后便成了孩子们喜爱的零食。
面茶:由小米面或糜子面熬成,再淋上芝麻酱、花椒盐等。口感浓稠,咸香可口,小米面的醇厚与芝麻酱的香浓相得益彰,是北京人小年时暖胃又饱腹的美食。
豆面糕(驴打滚):以糯米粉蒸熟后裹上豆沙馅,再撒上黄豆面制成。因最后工序似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而得名,入口绵软,豆香馅甜,别具风味。
糖耳朵:外形如同人的耳朵,色泽棕黄,质地柔软,吃起来香甜可口,蜜味浓厚。刚入口时,那股甜香瞬间在舌尖散开,紧接着是软糯的口感,每一口都充满了老北京的甜蜜韵味,是我心中北京美食的代表之一。
和东北一样,北京人也会在小年这天扫尘。人们手持扫帚,将屋顶、墙壁、家具上的灰尘仔细清扫干净,寓意着辞旧迎新。
除了扫尘,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贴窗花。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为冬日的家增添了几分喜庆。
如今北京的祭灶仪式不如过去普遍和严格,但部分家庭仍保留传统。
在灶王爷像前,人们会摆上糖瓜、关东糖等甜食,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其多说好话,也会准备水果、糕点 ,以及香糟炒豆和清水供奉灶王爷的马。
据说,过去,全家在男性长辈带领下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祈福语。
03南方小年:精致细腻,别具风情
因为结识了南方的朋友,我才真切地领略到南方小年独特的魅力,也发现原来南方小年的美食这么好吃。
南方的小年大多在腊月二十四,做年糕、品尝特色美食,是南方人过小年的重要内容。
年糕:糯米经过浸泡、磨粉、蒸制等多道工序,制成各种形状的年糕。有甜口的白糖年糕,也有咸口的桂花年糕,口感软糯,香气扑鼻,有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
汤圆: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在小年吃汤圆,汤圆一般由糯米粉制成,有实心的,也有各种馅料的,如黑芝麻馅、花生馅等。圆润的外形,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米饼:在广西等地,人们会制作米饼。将大米磨成粉,加入适量的糖和水,揉成面团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各种形状,再经过烘烤或油炸,米饼口感酥脆香甜。
荸荠:在江南一些地区,荸荠是小年餐桌上的常客。荸荠清甜多汁、口感脆爽,既可以直接生食,也能用来做菜,如荸荠炒虾仁、荸荠肉丸汤等,为小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清甜的荸荠,给小年的餐桌带来了清新的口感,与北方小年的食物风格大相径庭。
南方的扫尘也很细致,不仅要打扫室内,还要清理庭院和门前的杂物。人们用新的扫帚轻轻扫去灰尘,希望新的一年家庭和睦、万事顺遂。
在南方一些地区,还有祭灶神的习俗。祭品除了传统的糖瓜,还会有汤圆、甘蔗等。汤圆寓意团圆,甘蔗则象征着日子节节高。
无论是东北的粘豆包、北京的糖火烧,还是南方的年糕,尽管南北小年的习俗与美食千差万别,但相同的是对新年的殷切期许,是家人围坐时的笑语晏晏,是那份藏在烟火日常里的脉脉温情。
当灶火映红了面庞,当美食的香气弥漫在屋内,我们知道,年的脚步近了,家的温暖从未缺席。
在这新旧交替的温馨时刻,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熟悉的年俗里,找到心灵的归依,让过去一年的疲惫与烦恼都在欢声笑语中消散。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奔赴在自己的灿烂星辰里。
愿我们和家人事事平顺,岁岁康健,万事皆胜意。
感谢你读到最后。
关注“半水言说” 每天收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