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又被不少地方称为“女婿节”、“吃福日”。
民间有“正月十一请女婿,翁婿同堂乐满席”的说法,寥寥数语,阖家欢乐的温馨画面便跃然眼前。
在春节这个盛大节日的序列里,正月十一看似平凡,实则藏着诸多别具一格的习俗与禁忌。
这些习俗与禁忌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和故事?接下来,就跟着这篇文章一探究竟吧!
四个传统习俗先睹为快
正月十一传统习俗满是趣味,看得有滋有味。
子婿日:情暖姻亲的传统欢聚
正月十一素有“子婿日”之称,是岳家宴请女婿的好日子。传统观念里,女婿对家庭和谐、女儿幸福很关键。
春节初九女儿女婿回娘家,初十返回后,岳父便在十一设宴招待。
一家人围坐吃饭,欢声笑语不断,亲情愈发浓厚,家庭关系也更加牢固。
祭奉紫姑神:民间的美好祈愿
紫姑又称厕神,她在民间传说中身世坎坷却心地善良。正月十一夜,人们会在厕所、猪圈、厨房等地迎祭紫姑神。人们相信她能保佑家庭,在蚕桑养殖和日常琐事中驱走厄运,带来平安。
这一习俗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也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灯初绽:元宵节的预热
从正月十一开始,人们陆续挂起花灯,为元宵节做准备。花灯各式各样,有神话故事、民间风情等图案,色彩绚丽、十分精美。
赏灯不仅是欣赏美,更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预示着日子会像花灯一样越来越红火 。
炮龙节:激情四溢的民俗狂欢
在广西宾阳等地,正月十一的炮龙节热闹非凡。夜幕降临,造型精美的炮龙登场,它由竹子和彩纸扎成,龙身插满鞭炮,十分壮观。
围观群众热情高涨,纷纷把鞭炮投向炮龙,一时间火光冲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城市沉浸在欢乐之中,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期盼。
五个饮食习俗
正月十一,被不少地方视为“吃福日”,各地饮食各具特色,每一口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北方:烙合子祈愿家和万事兴
北方部分地区正月十一吃烙合子,将两张薄饼夹上韭菜鸡蛋、猪肉大葱等馅料烙制而成,外皮金黄酥脆,内馅鲜香可口。
“合子”谐音“和子”,象征家庭和睦、万事顺遂。一家人围坐品尝,让亲情在这美味中升温。
南方沿海:吃鱼盼财富满盈
在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正月十一吃鱼是传统。鱼与“余”谐音,取“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人们祈愿新的一年财富滚滚而来,生活富足无忧。
部分南方地区:汤圆寄寓团圆美满
还有不少南方地区,会在正月十一吃汤圆。一颗颗圆润的汤圆由糯米制成,白白胖胖,模样讨喜。
每一口都是对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期许,一家人围坐吃汤圆,共享团圆时刻。
闽南:豆腐韭菜寓意幸福长久
在闽南,正月十一是“吃福日”,餐桌上总少不了豆腐和韭菜。
“腐”同“福”,“韭”与“久”音似,简单的食材组合,饱含着幸福长久的美好寓意 。
广东棉湖等地:春饼“咬春”盼好运
广东棉湖等地,大家会吃春饼“咬春”。春饼薄而有韧性,卷入丰富配菜。
从头咬到尾,期盼新一年有头有尾,好运不断,开启一年好兆头。
正月十一 6宜6忌
6宜
请女婿:精心准备宴席招待女婿,在佳肴美酒间,让翁婿关系更加融洽,家族亲情愈发深厚。
拜晚年:若春节期间因繁忙未能及时拜访亲友,正月十一不失为一个好时机,补上迟到的祝福,延续新年的喜庆氛围。
行彩桥:部分地区的人们走上装饰华美的彩桥,寓意走过坎坷,迎来新一年的平安顺遂。
祭祀:一些地方祭祀祖先或神灵,表达感恩之情,祈求全年的庇佑。
整理内务:趁着节日氛围,整理家中杂物,打扫卫生,以整洁有序的环境迎接新的一年,也寓意扫除旧年的晦气。
6忌
不宜搬家动土:传统观念认为,正月十一动土搬家会打破家宅的安宁,破坏天地间的祥和,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不宜污秽言语:追求言语的吉祥,避免使用粗俗、不吉利的话语,以免破坏节日的纯净与神圣。
不宜口舌之争:忌讳争吵,大家都希望以和谐的氛围开启新的一年,避免口舌之争,以免招来整年的纷争。
不宜打碎器物:打碎物品被视为不祥之兆,因为“碎”与“岁”谐音,人们担心这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不宜掏空米缸:确保米缸常满,象征着生活富足。正月十一掏空米缸,会被认为预示着新的一年可能遭遇饥荒或财运不佳。
忌赖床不起:正月十一已过春节假期,且此时已立春,人们应告别慵懒,积极迎接新的开始,若赖床不起,既不符合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理念,去岳父家时也会显得失礼。
家人们,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家正月十一的那些事儿?
快在评论区分享分享,你们那儿都有啥独特的习俗和禁忌,又对未来怀着怎样的期许呢?
今天打算吃点啥,是烙合子、汤圆,还是别的美食?
正月十一,就得热热闹闹的,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开开心心“吃福”啦!
最后,愿新的一年,每一个清晨都有暖阳温柔相拥,每一个黄昏都有微风轻拂相伴,日子如诗如画,烦恼如烟云飘散,阖家尽享岁月的温柔与安宁,幸福与好运时刻紧紧相依 。
感谢你读到最后。
关注“半水言说” 每天收看好文
END